三月初,宁武关告破,周遇吉战死,李自成屠宁武后,北上大同与李过汇合。
虽然李自成没有听李岩的劝告,不过他出征时,还是有意增强北路,选择沿着长城之南进军,目的就是接手长城一线的防务。
大同是大明王朝的九边重镇,姜襄还握有数万守军,但他面对气势汹汹的顺军,根本没有抵抗。
在得到李自成的许诺之后,姜襄果断选择投奔如日东升的大顺朝,继续享受荣华富贵,毫不犹豫的抛弃了腐朽的明朝。
姜襄的投降,又引来驻守居庸关的唐通投降,而居庸关落入顺军之手,李自成通往北京的道路,便已是一片坦途!
在李自成一路势如破竹之时,大学士李建泰督两万大军,西进山西,准备破家为国,用自己的家财来犒赏大军,抵挡闯贼。
可谁知道,大军还在路上,就已经传来,山西失守,李建泰老家曲沃被闯军占据的消息。
从京中出来的人马,本来指望能从山西搞到钱粮,得知没钱可拿,立时逃散大半。
山西既然已失,李建泰再去便没有意义,而这时南路的刘芳亮,已经打到卫辉和大名,他便率军向南,前往保定,准备去抵挡南路顺军。
李建泰所统帅之军,本就是拼凑之军,战力低下,等走到保定,两万人马逃亡得只剩一半人马。
这时明眼人都能看出,大明要完,李建泰见形势急转直下,连忙派人上奏说:“贼势大,不可敌矣。臣愿奉皇太子南去。“
顺军南北两路,压向北京的消息传入京师,大明朝廷陷入一片惊恐之中。
崇祯是想要放弃北京迁都南京的,这也是他不同意,将太子送走的原因。
因为太子去了南京,那他就彻底走不成了。
只是,迁都一事,始终没有大臣提出,崇祯又好面子,不肯自己拍板决定,再加上还有光时亨等嘴炮官员搅局力阻,迁都的事情,便耽搁下来,结果崇祯没走成,太子也没走成。
高义欢在豫南苦练内功之际,李自成的大顺军在山西,一路势如破竹,横扫大明官军。
李自成一月出征,二月间,大军便已经进至太原城下。
面对气势汹汹的顺军,明朝巡抚蔡懋德苦劝晋藩朱求桂助饷,结果只得白银数千两,士卒士气极为低落。
明朝财政崩溃,官兵普遍欠饷,平时尚可勉强维持,一到开战,谁肯卖命?
城中将领张雄,在顺军抵达太原的第二日,就开城投降。
太原乃是一省首府,河东重镇,只两天就告破,巡抚蔡懋德自杀殉国,晋藩朱求桂,布政使赵建极、守宁道毛秉文、督粮道蔺刚中、太原知府孙康周等人,则被李自成斩杀。
太原的快速失陷,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使得山西明军斗志丧尽。
此刻,李自成和大顺朝廷,有在关中经营一载的经验,早以不是当年的流寇。
李自成,牛金星清楚的知道,他们是要取明代之,是来夺鼎,所以每攻一地,都会设官留兵,对百姓秋毫无犯,只是对明朝士绅追赃助饷的政策,依然在施行。
眼下,就大顺朝廷的构成来看,也不缺有才智之人,牛金星,宋献策并不能算愚蠢,另外还有顾君恩、宋企郊、巩焴等一大批降官,为李自成出谋划策,自然也知道追赃助饷存在危害。
观中国历史上历代王朝,几乎没有不厚待士绅阶层,来笼络人心,稳定新朝根基的。
李自成在西安建制称帝,也不完全是一个蠢蛋,他和大顺朝廷,为什么还要干这种自毁根基的事情呢?答案就两个字,“太穷”。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钱粮不会凭空变出来,李自成的人马百万,他们要吃饭,投降的明军也需要拿银钱安抚,不拿明朝的贵族和官绅开刀,他根本支持不到北京。
为了获得钱粮,李自成抄了晋藩和大批的官绅,而他想起高义欢的提醒,顺便也就抄了介休范家。
而这一抄,顺军惊奇的发现,不得了,呦,东西还不少,于是索性将剩下的山西商贾也一并抄了。
去岁阿巴泰撤出关外,几乎空手而回,使得关外没有得到足够的物资,不少奴隶纷纷饿死,就是旗兵也不太好过。
这时统治关外多年,为满清打下一个坚实基础的黄台吉,在去岁年底突然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