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李岩巡视豫南中

南明大丈夫 话凄凉 2491 字 11个月前

高义欢到不太清楚,不过他没有解释,“嗯是参考一点。”

众人来到城上,高义欢解释了棱堡的作用,讲了各个城墙如何配合,能挡数万雄兵,听等随行的众人一愣一愣。

“节帅,此城只住军,不住民,所以不怕粮草消耗过快,就算几万人马来攻,守个半年也绝对没有问题。”

李岩听了眼睛一亮,“筑造此城,义欢你花了多少银子。”

高义欢道:“前后一共花费白银六万两,用了一年半的时间才完全建成。”

李岩听了之后,眼睛又暗了下来。

一个小县城,居然花六万两去造,随行的人,都奇怪的看着高义欢,不禁有些心疼,这是多有钱,才能这么败啊。

李岩沉吟一阵,却对高义欢道:“据我所知,铳城乃是明朝的徐学士,提成建筑,据说是参考了西洋的堡垒。他认为,以台护铳,以铳护城,以城护民,是万全无害之策。只要多造大铳,然后建台,数里之内敌不敢近,更不要提近前仰攻。声称一台之强,可当雄兵数万。”

李岩说的徐学士,应该就是徐启光,不过高义欢对此却并不太清楚,他没想到明朝人已经弄过棱堡。

李岩说完,往城上看了看,不禁道:“义欢,你光有台,没有炮,也不能称为“铳城”啊!”

铳城,铳城,便需要有铳才行,但是现在李岩只见到城,却未见到铳,所以出言提醒。

听了他的话,高义欢忽然叹了口气道:“节帅,我也铸造了不少火炮,不过铸炮,极为耗费精铁。自从我同南直的明军打了一仗,马士英便对商道封锁很严,我买不到精铁,所以配套的火炮,还没造出来。”

“你还能铸炮?”李岩脸上一惊,不过一路来,令他吃惊的事已经太多,他便也就见怪不怪了。

李岩皱了皱眉,沉吟一阵,转向身后一名官员,“汝州,宝丰县的附近的冶炼场,还有精铁没有?给高将军调一些!”

高义欢听了立时一喜,那官员却回道:“节帅,汝州的矿场,刚恢复不久,目前怕没有练出多少精铁。”

高义欢眉头一皱,立刻蹬鼻子上脸,笑着挥手道:“现在没练出来,没有关系。节帅不如将矿场交给我,我自己练,免得麻烦节帅。”

李岩的眼光很准,知道无论是灌溉的水利,还是墩堡,都是费钱的事情。

高义欢这么短的时间内就有这样的成就,也不知道,他投入了多少钱粮。

大明朝在边塞建堡垒无数,每个堡垒至少要耗费一二百两银子,大一点则要的更多,耗费怕是接近千两左右。

不过这些耗费,主要是两部分,一是人力,二是建堡的材料耗费。

高义欢建堡有专门的筑堡队,另外堡内的屯户也要参加建造,所以效率很高。

反正安置流民,也需要花银子给他们建造屋宅,高义欢便索性多投入一点,直接建堡。

屯堡是屯户的家园,所以他们不需要工钱,给饭就行,建堡的材料,则是轮窑烧制的红砖,比青砖要便宜太多,所以耗费要少许多。

这时一群人来到涡水旁边一座在建的墩堡附近,便见许多人影正在忙碌。

堡垒选在一个隆起的小丘上,地势较高,有利于排水,同时也有利于防守。

众人在堡外翻身下马,便见堡墙上许多精壮的汉子,有的负责将一框框的红砖往墙上吊,有的则忙碌的垒砌砖墙,另外还有许多男男女女一起上阵,都是拿着锄头、挑着扁担箩筐,在堡墙周围挖土、挑土。

堡墙采用的是砖包土的结构,这样一来,堡墙建起,护城沟也就有了。

高义欢指着墙上忙碌的泥瓦匠道:“节帅,那些头裹红巾的汉子,都是我专门组建的筑堡队。他们每队一百人,负责给我筑城、建堡、修路、架桥。其他人则是本堡的居民,堡垒今后就是他们居住的地方,所以他们都要帮忙。”

李岩暗暗称奇,“这样的筑堡队,你不只一个吧?另外,建这样一个墩堡,多久能够完工?”

“我有二十个筑堡队,都在各地筑堡、修城。”高义欢笑道:“建堡的时间并不长,关键是将材料备齐。材料若齐,众人一起动手,一个多月,就能建成一堡。”

两年时间,鹿邑等地的棱堡,已经建筑完成。

高义欢并没有就此解散筑城的队伍,而是将他们编成许多队,在各地进行建设。

这种堡垒,只是普通墩堡,高义欢到没有实力遍地都建棱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