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大帅已前是个孤儿,被叔父养大,连自己老母的姓氏都不知道。
张献忠打下许州时,因为记恨左良玉,所以将他叔父一家,包括他的家人,全都斩杀。
现在整个左氏一门,就只有左梦庚这么一个独苗儿,跟在他的身边,他是宁愿自己死,也不会愿意左梦庚有事情。
人活着总是有些羁绊,有些不能舍弃的东西,有些寄托。
左良玉自身其实没有太大的野心,只是乱世求存,以及为左梦庚留下一份基业。
现在,要是左梦庚死了,那他做的一切,便也没啥意义。
闯军先锋已到,这个时候左军的正确姿势,应该是转身就跑,或者仅守城池,但这一次左大帅却没有这么选择。
张应祥吃了一巴掌,见左良玉赤红着双眼,想要杀人,便不敢怠慢,急急忙忙的又返回樊城。
樊城的守将是卢光祖,他比李国英稍微差一点,但降清后也是旗人,做到了北川总兵,是个比较有能力的人。
他听了张应祥的话之后,就知道左良玉必然要发兵,所以在张应祥去襄阳报信时,已经将城中人马集结完毕。
当张应祥回到樊城时,卢光祖立刻就领着一万人马,浩浩荡荡的出城,去捞左梦庚。
汉水南岸的襄城内,随着左大帅的命令传达出去,城池内外已经乱成了一锅粥。
左大帅剿了十多年的匪,比他厉害的人都死了,他却活了下来,而且步步高升,靠的就是能够认清形势,绝不强出头,绝不打硬仗。
这次,左大帅却急眼了,襄阳内外十多万左军,都被调动起来。
左大帅没为大明朝拼过几次,而这次为了救出左梦庚,却决定和全力和闯贼硬拼一次。
只不过,襄阳的左军精锐,大多随着李国英和徐勇,南下去打李定国,剩下的人马素质堪忧,一时间却难以出动。
此时,樊城的军队已经出发,襄阳的左军却连营门都还没出。
卢光祖知道左梦庚是左大帅的心头肉,不敢含糊,一旁的张应祥见了左良玉后,心头也急了起来。
他跑回来,命是保住了,可要是左梦庚被杀,估计他的前途也就完了。
张应祥无奈,只能又和卢光祖一起出城救援,不过这次他们在前,左大帅也会引兵过河接应,让他多少有了点底气。
卢光祖和张应祥领兵疾奔,沿着白河北上,走了不到十里,便见河中不时有尸体飘下来,两人心中一紧,又走五里,已经隐约听见喊杀之声。
不多时,他们终于远远望见,前方贼兵漫山遍野而来,几千左军被围在中间,但情急已然是万分危急,随时都有可能被歼灭。
张应祥见了却不禁有些疑惑,他们五千多人出城,怎么他都跑了一个来回,被围的人马居然还有数千,数万贼兵打了这么久,居然没死什么人。
襄阳和樊城,分别位于汉水两岸。
占据樊城,就等于占据半个襄阳。
这时在樊城外的一片树林里,黄三、戴景洪领着两千高军精锐步卒,埋伏在树林里面。
这时王光泰从树林外面钻进来,走到两人身边,“都打听清楚了,樊城的左军一共两万人,先前走了五千,现在又走了一万,城里便只剩下五千老弱。都尉要攻就趁着现在,襄阳那边一片喧哗,好像要调兵来。”
黄三微微皱眉,有些惊疑道:“左良玉的胆子,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大呢?他知道咱们过来,居然还敢应战,难道他看破我们呢?”
王光泰道:“出了点意外,最先出城的人中,好像左梦庚也在,所以左良玉才急眼。”
这个情况,几人都没想到,戴景洪道:“要是襄阳的左军过江,进入樊城,那我们就没戏了。”
黄三皱眉颔首,“咱们必须马上出手。”
说着,他对戴景洪道,“我领着两个司,去占浮桥,斩断襄阳和樊城的联系,你和王兄弟一起进攻,一鼓作气,夺下樊城。”
襄城内,左良玉急急忙忙穿戴整齐,便骑马去军营调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