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专坑总督左良玉

南明大丈夫 话凄凉 2291 字 11个月前

在高二哥打亳州这段时间内,北面的诛仙镇也爆发了一场大战。

大学士谢升被罢免,陈新甲被下狱后,明朝内阁原定“拖住清军先定流贼”的计划,就已经失败了一半。

新上来的大学士,一时间也没有别的计划拿出来,皇帝见眼下清军是拖不住了,便把希望寄托在了先定流贼上,希望整个策略能先成一半。

在崇祯皇帝的一再催促下,丁启睿、杨文岳两人只能督着左良玉、虎大威、方国安等部人马,汇集于朱仙镇,准备硬着头皮同李自成周旋,而李自成发现官军在朱仙镇集结,立刻便率闯军精锐西进,赶来迎战。

历史上一片石大战,仅吴三桂就能与李自成斗一斗,如果大明朝用丧失在松山的十多万精锐去打李自成,那李自成早被打出屎来,不过现在这些精兵全损失在了关外,大明已经没有足够的精兵来灭李自成。

近些年精锐的官军不断被消耗,负责剿匪的官军,战力便下降的厉害,而李自成由败多胜少,开始向胜多败少转变,他气势便张狂起来。

以前李自成是见了官军就撒开丫子逃跑,现在他却狂的很,官军再哪儿,他便打哪儿,再探知官军于朱仙镇会师后,李自成立刻就带着精兵杀奔过来。

这个时候,李自成气势正盛,将领们都不想打,但是朝廷又让他们迅速解开封之围。

面对闯军,左良玉想跑,丁启睿接了数到命令后却不敢跑,准备督促各部开战,可结果没等正式开打,左良玉看李自成势大,“遇强则逃”的军阀本性又显现出来,直接拔营就跑,把丁启睿和杨文岳都给坑了~

(感谢tongtonag的500,鱼曾经来过的打赏,感谢大家的支持。)

鹿邑虽说只是一个小县,高二哥也才八百多兵力,但是事务却并不少。这些事和经历给了高二哥许多不同的人生体验,也让他明白个人精力的有限,任何一件事情,都必须要付出时间和精力才能完成。

整个鹿邑,要丈量田亩,要兴修水利,要造窑烧砖,要打造火铳和兵器,要训练士卒,招募人马等等,每单个一件事情,都够高二哥忙上一阵,而高二哥却并非三头六臂。

好在,因为有于应龙、孙玉成两个酸秀才,加上高义欢到鹿邑没有作恶,一心恢复地方,让城中几名识文断字的书生,还有原来店铺的账房,陆陆续续的投效到高义欢麾下,让他的帮手逐渐多了起来。

世间的人,除了极少一部分,内心的信仰和坚持很难动摇之外,大部分人内心的底线,都会随着不同的情况而改变。

芸芸众生,大多性无定识,城中的读书人,开始是绝对不与高义欢合作,到后来发现高二哥与别的流寇不一样,他们心中的想法便有所松动,等到时间再久一些,他们也须要生活,为柴米油盐酱醋所困时,想法便又改变了一些,最后终于接受了高义欢伸出的手,帮他做起事来。

从不合作、憎恨到效力,前后几乎是两个人,但这确实才是大多数普通人的选择,所以看一个人,不能只看他的一个时段和所做的一件事,还要看这个人的一生,才好评价一个人。

有这些人加入后,鹿邑县的众多事务虽然繁杂,但是也都能勉强运转起来,没有出现什么大问题。

回到鹿邑的第二日,高义欢便实现了自己发饷的诺言,亲自将饷银和奖赏交到士卒和军官的手上,花去近一千五百两白银。

这笔银子一发下去,原来对于高义欢粗暴提升商税有些不满的商户们,怨气立时就消失了一半。

鹿邑城内人口不到一万人,他们之前能做的生意,一年下来也没有三瓜两枣,现在有近千驻军,每月拿着八钱银子到八两银子不等的收入,这些人每个月的开销,便相当于他们以前半年的营业额度了。

鹿邑处于河南,商品经济不似江南那么发达,百姓基本都是自给自足,高义欢的人驻扎在鹿邑,便改变了鹿邑原来的社会结构。

这么多人要购买各种生活物资,要消费,自然而然的就刺激了鹿邑的经济,使得城内的店铺迅速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