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孙传庭复出下

南明大丈夫 话凄凉 3009 字 12个月前

······

自从崇祯十二年,杨嗣昌诬陷孙传庭称病推托,不愿效命,崇祯帝大怒,将孙传庭贬为平民后,又将其禁囚,以待判决,至今已有三年时间。

孙传庭穿着囚服走出大牢,抬头看见天日,只觉得十分耀眼,双目难睁。

“孙大人,快走吧!开封十万火急,陛下正等着您哩。”王承恩见孙传庭站在门口没动,不禁扭头催促。

孙传庭听了,却依然没动,而是拱手道:“王公公,罪人这副容颜面圣,是否不妥,况且罪人于狱中三载,对于外界情况,一概不知,陛下问事,罪人要如何作答。”

王承恩却拱手道,“孙大人,陛下为开封之事,茶饭不思,交待咱家立刻带您过去,咱们还是先面圣吧。”

孙传庭闻语无奈,只能拱手,然后跟随王承恩入宫。

北京皇城,皇极殿内,头戴黑色翼善冠,身穿布袍的崇祯皇帝,站在大殿上来回走动,他脸色有些惨白,身形也十分清瘦,长年的劳累和整个国家的重担,已经压垮了他的身体。

这时一身囚服的孙传庭,被王承恩带入大殿,跪拜行礼道:“罪臣孙传庭,拜见陛下。”

崇祯闻声,停下脚步,转过身来对着孙传庭,直接就开口问道:“闯贼兵围开封数月,高名衡数次告急,几路援兵皆救援不力,朕若让卿督陕西事,去解开封围,卿家可有胜算。”

孙传庭囚服未换,没有梳洗便被带来面圣,足见皇帝心中急切,而皇帝把他提出大狱,显然不是想听他讲什么困难,而是想听他说,能够灭贼,能够挽救时局。

孙传庭低着头,能和不能,他只能选择一个,能就出狱,而不能就要继续回到狱中。

他沉默一阵,崇祯却没有给他过多的时间考虑,催问道:“卿何故不言?”

孙传庭闻语,身子缓缓伏地下拜,“若陛下信任,给臣五千精兵,委臣总督陕西兵马,再给予全权,臣肝脑涂地必解开封之围。”

“好!”崇祯听后立时大喜,不过随即又忧心道,“闯贼势大,只五千兵马和陕西秦兵,卿家真能解围么?”

“闯贼不过乌合之众,有五千精兵和陕西人马,击破闯贼足矣。”孙传庭拜道。

当下崇祯便下旨任命孙传庭督陕西事,解开封之围,然后退出大殿。

王承恩见孙传庭缓缓起身,却不禁埋怨道“孙督师啊,如今闯贼今非昔比,督师向陛下夸下海口,实为不智啊。”

河南古称中州,是天下的中心,也正因为如此,只要天下一乱,河南的百姓便倒了血霉。

自古南征北战,东征西讨的各方势力,谁也避不开河南,都要在河南厮杀一场,谓之逐鹿中原。

从春秋大国郑国被四方蹂躏,到如今官军与闯贼决战于河南,几千年来,河南百姓屡次受征战之苦。

眼下,如果闯军占据河南,那就等于占据大明的心脏,北京同南方和西北的联系都要被闯军阻断,北京朝廷将无力指挥四方,犹如一具瘫痪的尸体,最终走向灭亡。

开封城即古大梁,地处平原之上,九州咽喉,黄河经此南入淮河,是中原最为重要的水陆都会之地。

闯军要是拿下此地,向北可取大名府,入北直隶,威胁北京,向南可沿着黄河杀入两淮,向东可夺取山东,位置十分重要。

此时,在开封城下,一杆绣着“闯”字的大纛旗,迎风飘扬。

李自成身穿铠甲,手按着战刀,与诸将立于一座山头上,目光冷漠的注视着漫野的闯军士卒,铺天盖地的向开封进攻。

去岁,李自成便聚齐群贼围开封,穴城攻之,七昼夜不息,然而城中明朝巡按高名蘅率司道官员死守,又有周王出库金五十万,买米麦助饷,并重赏招募死士,城中兵民踊跃杀贼,巡抚李仙风率援兵杀到,李自成只能暂时领兵撤退,开封随即解围。

不过开封虽然围解,但是朝廷却要追究李自成在河南做大的责任。

这时巡按高名蘅与巡抚李仙风,相互推卸,崇祯又不给大臣将功赎罪的机会,下诏捉拿河南巡抚李仙风,逼得李仙风自尽。

这等于是临阵换帅,且李仙凤一死,开封独木难支,李自成便寻得机会,复围开封,而这时,河南便再也没有可解开封之围的人马了。

此时,开封城下,百架投石机被流民吱嘎嘎地拉开,皮兜里四五十斤重的大石,被抛向城头,打得城墙碎石飞溅。

天空中巨石乱飞,地面上如蚂蚁般的流贼,迫近城墙,城上箭矢和弹丸呼啸而至,贼军盾牌挡不住火铳,军中一阵人仰马翻,四处都有流贼被射倒扑死。

万余贼军冲到城下,尸体已经堆积如山,鲜血从尸堆中流出,汇集成小溪,将干涸的河床染成了殷红色,令人触目惊心。

城下数千贼军弓手向城头抛射箭雨,城上城下箭如雨下,交织成一张黑色的箭网,贼军高举盾牌,顶着滚木礌石,踏着堆积的尸体,顺着登城梯疯狂地向城上攀爬。

城头,几名官军守住一个城垛,正和爬上城的贼军士卒激战,旁边的官军则慌忙向登城的贼军射箭,或者举起巨石,将攀爬的贼军士兵砸翻下去,整个战斗异常激烈。

一名身穿绯色官袍的文官站在城头,不停的挥剑大吼,“周王殿下出库金百万,擒一贼者,予二十两,斩一贼者,十银,战殁者卹其家属,伤者聘为差役。众将士杀贼啊”

这时几名士卒抬着一个大箱上城,前面士卒不慎摔倒,箱子倒在地上,整箱白银撒在城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