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第一次交手

灵幻通天世界 枫笙水起 1264 字 10个月前

迷踪拳在沧州、青县,已传九世。

迷踪拳,又名迷宗拳、迷路拳、迷踪艺,相传原名是燕青拳。

这些拳名,和这种拳术产生的传说有关。

譬如,一说此拳起源于唐末,传至宋代时,由卢俊义在少林寺加以发展而成。卢俊义收燕青为徒,并同上梁山泊。卢俊义引退后,燕青广泛传授此拳,故又名燕青拳。

另一说法是,燕青的门徒很佩服燕青的拳艺,但因燕青投靠梁山泊,故隐燕青之名,将燕青拳改称为秘踪拳。

又传说,燕青被官兵追逼到梁山时,雪上未留足迹,致使官兵迷路,故又称此拳为迷踪艺。

由沧县移居到河北省静海县的霍姓一族,称此拳为迷踪艺,子孙代代相传,后出名于霍元甲,迷踪艺遂声名大振。

此外,此拳由河北省传到山东省青州,又形成“燕青神捶”的一派;在河北省天津一带与八番拳结合,又形成了“燕青十八翻”一派。

又一说是水泊梁山的浪子燕青根据“燕青十八翻”创立,又有一说是因为该拳法源于河北的燕州和山东的青州一带,故名燕青拳。

因来源不明,故又被称为“迷宗拳”。

迷踪拳身法轻灵,拳快步松,上三路占七分,下三路占三分。

迷踪拳其中一个套路迷踪长拳,动作缓慢轻松,呼吸自然,有不少人误以为是太极拳。

其实,迷踪拳是以技击实战著称于世的。

霍家迷踪拳,是各家武术套路的综合,由于霍元甲对各家武术种类的了解,才能融会贯通,创出一套重实战的拳法。

迷踪拳的特点是动作轻灵敏捷,灵活多变,讲究腰腿功,脚下厚实,功架端正,发力充足。

此外,眼神和腿法的配合,独具风格:眼神集中一点,兼顾八方,眼助身法,眼助气力。

腿法要求劲足力满,干净利落。

其技法,上肢有甩、拍、滚、掳等击法,下肢有跳、截、挂、缠等腿法,配合靠、闪、定、缩等身法,组成技击性很强的攻防技术。

其步法强调插裆套步,闪展腾挪,窜蹦跳跃。

当然,叶笙只是得其神,并不会受到任何套路的束缚,反正怎么方便就怎么打,只要能打败对手就行。

“以无限为有限,以无法为有法。”

他一直很喜欢李小龙宗师这句话,也希望自己在不同的小世界中,能够像天马行空一般,任意驰骋,自由自在,最终修炼出传说中的“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