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孤岛1937(5)

经过大半晚上的折腾,缪谦修对于平价宾馆的好奇心早已消散,趴在床上不想动。单阳给他叫了夜宵,缪谦修挑食,一口都没吃。最后他是饿着肚子睡过去的,偌大个身躯蜷缩成一团,委屈得像一颗球。

进组的日子还没开始,单阳就已经发愁了。

好在第二天和剧组的汇合非常顺利。单阳找到联络人,很快就理好当天的安排。剧组会派专车接送演员和工作人员前往拍摄点。虽然名为“专车”,实际上就是昨天单阳他们搭的顺丰便车那样的面包车和更大一些的中型客车。这样的车,整个剧组也只有三辆,连人带器材得轮趟拉。

单阳没有特殊任务,被安排在最后一趟走。他带着缪谦修,站在老旧的宾馆前,在冷风里吹了二十多分钟,才坐上那辆“很快就来”的剧组专车。最后一趟车碰巧是昨天单阳他们坐的那辆面包车,车小,挤了满满一车人。缪谦修被推到了角落里,单阳贴着他坐下。

同车的多数是工作人员,其中就有剧务小宋,才参加工作不久,长得黑黝高大,为人随和,才坐下就和单阳聊了起来,帮他熟悉剧组环境。

另两个看起来像是跟组的特约演员,都是年轻高挑的小姑娘,脸上粉墨未施,看起来还是很漂亮。她们俩挨在一起,捧着热腾腾的包子啃,叽叽喳喳的,像两只靠着取暖的小鹌鹑。其中头发稍短的那个,眼睛很大,从单阳他们上车开始,她的眼神就不断往他们身上飘,大概是在猜测两人的身份。

由于座位不够,走道中间放置了矮凳,勉强还能坐一个人。短发女孩身旁就加塞着一位戴眼镜络腮胡的胖子。他看了一眼女孩,然后扭头和过道那头的同伴挤眉弄眼。单阳从他的嘴型里读出“biao子”“睡了”几个字。他连忙撇开视线,盯着缪谦修的后脑勺发起呆来。

单阳在更年轻的时候,因为对娱乐圈感兴趣,也曾经看过不少号称“细数娱乐圈风云”的香艳小说。虽然很多作者都会在文里轻描淡写地提一句,娱乐圈鱼龙混杂,远没有表面上的光鲜亮丽。但各种滋味,真的是切身体会之后方能知晓一二。

一夜成名,平步青云。也许有,但万里唯一。

更多的人,只能是像这两位小姑娘,又或者是像单阳这般,在一个寒冷的冬日,挤在没开空调的面包车里,惶恐不安地等待着下一刻撞来的机遇。而更多更多的人,则连上这辆面包车的机会也等不来。

单阳只在心里感慨了几句,又自嘲太过无病呻吟。其实不过就是一份工作,只不过这份工作和大多数工作的性质有所不同。只要觉得值得付出,那就值得继续卖命。

不过,他还是悄悄地反省了一下自己。作为一名实打实的新人,第一次进组就带这么大一个助理,也算是有点目中无人了。

从单阳目前的了解看来,这个剧组算不上一个特别大的组,甚至还有几分拮据。单阳本人拿到的片酬也是同层中中等偏下的水准。男一和女一虽然是口碑和群众基础都还不错的资深演员,但都不是收视号召标杆。男二女儿以下的演员更不必说,几乎没有知名度太高的“撑门面”明星。

导演胡从一在业内的名声倒是很不错,拍过好几部叫好的作品,还拿过不少奖。据说他本人是编剧出身,对于剧本和故事的把控力很强,对每一个镜头的完成要求严格,严格到近乎变态的地步。

电视剧不同于大银幕,现如今已经很少有电视剧导演会像对待电影作品一般,一帧一帧地去磨质量。相较于电影,电视剧更像是快消品,拍的人不走心,看的人也不用脑。在短短三四个月就能拍出一部四五十集的作品,拍摄配音后期,一气呵成。对于多数的制作团队而言,这是最好的时代,因为我们拥有着一批不挑剔的观众。他们不需要质量,只需要不断用数量轰炸,让那些屏幕上的漂亮脸蛋持续地出现,给影视圈的资本运作画上句号即可。

从这个角度而言,胡从一算是怪人。他出作品,从来不讲究大排场。胡导为了练出最美的镜头,把每一条都拍到极致,更是无所不用其极地将经费都用在拍片和演员身上。他的剧组在业内都是有名地抠门,经常连茶水都请不起,人送外号“胡公鸡”。基本上来的人除了能在简历里添加一部不错的个人参与作品,捞不上实际好处。

其实接触电视剧的第一站就来到这样的剧组,表面看来,对于单阳而言是不利的。他并没有演技用来支撑自己的地位,自然不可能从后期靠着实力突围,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而这样严肃的剧,也不太可能像热门大ip一样吸引眼球,对单阳的人气提升帮助有限。不过郭倍和团队也有自己的考虑。

演员的演技,尤其是呈现出来的那部分演技,在一定程度上是取决于导演的水准。成熟有力的导演,镜头表现力强,带动演员情绪,往往能够化腐朽为神奇。这也是为什么那些仅凭借一部作品便能封帝封后的所谓天才演员,往往出自于最佳导演之手。

有胡从一的雕刻,单阳不可能会掉链子。更何况他这次饰演的是一个不喜欢说话的技术型宅男,虽然需要加上时代色彩,适当表现人物的内心戏,但台词任务不重,和几位主要角色也没有太多的正面对手戏,相对来说容易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