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二十二章 镇北关

谋明天下 风中的失落 1675 字 9个月前

所有将士从辽阳出发的时候,每人携带了半个月的粮草,一路行军耗费了六天的时间,乔明俊早就下达了节约粮食的命令,所以剩余的粮草维持十天左右时间,没有太大问题,剩下就是弹药和战马了,每个军士都要携带五百发子弹,大量的弹药与少量的弗朗机,由马匹拉着,倒是不用过于的耗费人力,不过马匹也要消耗大量的粮食和清水,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同样主要由马匹来运输。

整体来说,为了便于行军,所有携带的物资,都是从作战的角度出发,所以战马这个时候也要运送物资,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山里行军,战马的消耗是最大的,毕竟战马习惯于平原作战,山林里面没有战马发挥的空间,所以说抵达镇北关之后,战马急需调养,急需恢复,以准备随时作战。

乔明俊没有携带红夷大炮,那玩意太重了,影响行军不说,还难以运输,尽管火器局想方设法改进了红夷大炮,且想到了用轮车运输红夷大炮的方式,可对于长途奔袭的乔明俊来说,这一切还是太过于累赘了,所以他果断放弃了红夷大炮。

这也就意味着,六万登莱新军将士与后金八旗军作战的时候,主要依靠的就是弗朗机和撞击式燧发枪,此外就是骑兵之间的对决了。

当然,乔明俊有着足够的信心,无论如何都要挡住八旗军,绝不然八旗军从镇北关撤离,他和麾下的六万将士,将如同钉子一般,钉在镇北关。

斥候早就将如何构筑防御工事的简易图画出来了。

南面主要是固定关门台,北边的关门到不需要特别在意,当年修建镇北关,将关门修在北面,主要就是观察和限制后金族人的,如今后金的八旗军,全部都在南面的沈阳周遭,北边剩下的就是为数不多的边民,不需要过多的操心了。

关门台是休憩的重点,烽火台没有多大的作用,需要改造成为墩台,城墙虽然有三米多高,但太过于破旧,也需要及时进行修补,至少能够勉强抵御呼啸而来的弓箭,休憩的重点还是镇北关后方的一大片空地。

这里以前是商贸交易的地方,后金的族人从从镇北关关门进入,接受检查之后,从关门台下方的甬道出去,尔后与云集这里的商贾交易,当年的大明朝廷,对后金族人的限制是非常严格的,能够前往开原城的后金族人,都要得到特别的允许,否则只能够在镇北关交易,如果有后金族人偷偷前往开原,被抓住之后是要杀头的。

也许是大明朝廷对于后金族人太过于苛刻了,导致了后金的反弹。

距离关门台五十米距离的空地上,需要挖出来一条长两百米、宽一米、高一米的沟渠,沟渠的主要作用是限制骑兵的冲锋,急速奔驰的战马,难以越过一米宽的沟渠,一旦跌落到沟渠里面,必定会影响后面奔驰的战马。

沟渠往后十米,是一排两百米的木栅栏,其主要作用同样是限制骑兵的冲锋,插在地上的尖锐木栅栏,能够阻挡高速冲击的战马,让战马感觉到足够的畏惧。

距离木栅栏二十米的地方,就是一排圆木形成的栅栏了,这一道栅栏主要就是防止军士发起的冲锋,守卫的军士躲在木栅栏的后面,轻松的射击,发射弓箭,圆木成为了他们天然的防御工具,而进攻的军士,则要越过这些圆木栅栏。

再往后就是关门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