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第八十九章

七零养家记 北佚 4806 字 9个月前

温向平笑着诶了一声,把行李往墙角一放,接过不住“啊啊”叫着往他这边探着身子的儿子,坐在空桌边抱着哄,

“朝玦想爸爸了没有啊?哞哞哞――”

坐在其它桌子上的有沽大的学生,刚刚听见这人跟老板娘称呼亲昵就猜见了眼前这人是温知秋,当下饭也顾不得吃了就一个劲儿故作隐秘的偷瞄着正跟呵呵笑的小婴儿顶牛牛的温知秋,心中暗自咋舌。

温知秋算一算今年怎么也三十大几了,看起来还年轻得很,比起老板娘来甚至还显小。人长的也俊秀,怪不得学校里那么多女生把“与温知秋的相似系数”作为择对象的标准之一。

再瞧瞧人家对孩子那疼爱的模样,啧啧啧,当学生时,温知秋是讲师教授们口中的天才。当作家时,温知秋写了《蜀山》等等著作在全国掀起一番又一番热潮就不说,还硬是在写书六年资历浅的劣势下成为作协最年轻的理事之一。当丈夫父亲时,妻子漂亮体贴,孩子也可爱,简直是活成了每个男人就想象的模样!

腹中感慨一堆,一碗面和一碟酸萝卜,学生硬是吃了足足四十多分钟才吃完。人家老板娘给温知秋亲自下的拉面都上来了,学生闻着那股带着牛肉土豆的香气,忍不住摸了摸肚子。

唉,只可惜吃饱了,不然他也想来一碗。

学生到底脸皮还是不够厚,结了帐走人。临走时脑子里却还在想着,今天吃饭遇见温知秋这事儿回去跟别人讲定然能招来好一顿羡慕。

何况他还亲眼见到温知秋抱着儿子哄呢!

对于旁边学生的想法,温向平一点儿都没注意到,这半天才抱着儿子顶牛牛玩,逗的儿子咯咯直笑。

离家一月,儿子比起之前更亲近自己一点,也能算是件好事。

被妈妈强行从爸爸怀里抱走的小朝玦忍不住憋了嘴,“啊啊”叫着看着温向平。

苏玉秀一拍儿子的小屁股,跟温向平无奈道,

“你在的时候每天抱都不肯让你抱,你一走倒是想你想的不成,看这粘你成什么了。”

温向平满足一笑,

“到底是我儿子嘛!”

连汤带面的吃完,温向平胃底心底都舒坦了不少,接过迫不及待又要往自己怀里钻的儿子,问道,

“爸妈呢?”

苏玉秀将碗筷收拾到厨房,厨房里有做兼职的大学生洗碗,不用苏玉秀操心,

“妈和江家的姨说话去了,爸爸去看桌子了,店里的有几张开始晃了。”

因着温向平回来了,苏玉秀这个老板娘也顾不上店里的生意,便收拾了东西和温向平回了家。

等到待会儿晚饭点的时候,苏承祖必然已经赶回来了。何况苏玉秀也就每天中午下午这会儿来店里坐一会儿,平时没有她店里也能招呼的过来。

温家。

温向平抱着儿子神秘一笑,下巴朝自己带回来的行李抬了抬,

“猜猜我给你带了什么回来。”

温向平走的时候只装了几件衣服,回来的时候行李袋却已经装的鼓鼓囊囊,显然是买了不少东西回来。

苏玉秀勾了勾耳边的碎发,心中尽是甜蜜。温向平无论去哪里出差也好,开会也罢,必然会给她和孩子们带礼物回来。这也说明温向平心里确实把他们放着,苏玉秀怎能不欢喜。

丈夫故作神秘,苏玉秀也就配合的猜了猜,看着行李袋的尺寸,苏玉秀想了想道,

“衣裳?”

温向平亲着儿子的小手摇头。

“手表?”

温向平开始咬儿子软乎乎的小手,继续摇头。

苏玉秀又猜了几个,实在是猜不中,只得求饶,

“我猜不中,让我看看吧。”

温向平便单手抱稳儿子,打开行李袋,从里面翻出一个小袋子递给苏玉秀,

“这是回礼。”

袋子里装了一个十分精致的小盒子。苏玉秀拆开一看,一条水绿色的手帕静悄悄的躺在黑色的盒子中。

苏玉秀忍不住小心拿起在手心,柔顺的触感和精致又大方的花纹让苏玉秀忍不住细细摩挲,

“这可真漂亮。”

爱不释手的轻抚了几下,苏玉秀才意识到温向平刚刚说了什么。

“回礼?什么回礼?”

温向平从怀中摸出一方蓝色的手帕。

手帕的质地远远比不上苏玉秀手中的,浆洗的也有几分褪色发白,却显而易见被主人爱护的很好,展展的毫无皱褶。

这是温向平刚来这个时节第一天,顶着大太阳下地割麦子时,苏玉秀递给他的那条蓝色手帕。

小朝玦伸着胖乎乎的小手,“啊啊”的叫着要去抓爸爸手里的帕子,温向平却抢先一步收回了怀中。

苏玉秀知道温向平平素里爱护这条帕子,却没想到温向平一直都惦记着要回给自己一条。

当下便笑得温柔,

“那可好,我们这也算是学陆川柏和紫苑一样,互赠了信物,虽然不是定情信物,也是浪漫了一把。”

看着苏玉秀小心翼翼的将水绿帕子拿去过水,温向平抱着”啊啊”直叫的小朝玦,脸上露出一个再温柔不过的笑。

苏玉秀不懂,水绿帕子也好,蓝色帕子也罢,还真就是定情信物,早在八年前苏玉秀递给他帕子的时候就是了。

如今这个,是姗姗来迟的回礼。

但是不要紧,他们还有接下来的四十年要一起度过。

……

这些年沽市趁着改革开放的春风飞速发展,沽东沽西同属沽市发展的同时,两边也不禁较起了劲。

八十年代的时候,沽市人都说,宁要沽西一张床,不要沽东一栋房。然而这句话在改革开放仅仅不到十年的时间内就遭到了质疑。

然而九十年代的钟声一敲响,沽东经济开发区正式建立后,沽东就踏着对外贸易和国家政策的春风极速发展,短短五年就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发展了一大批新兴企业,经济在以一个极其不可思议的地步发展着,势头更胜沽西。

江家的店铺正好抓住了这股东风,这些年生意做的越发的大。传呼机、诺基亚之类的通讯工具刚上市,江家人便都用上了,江河清还赶在温向平前头给温家兄妹一人买了一个。倒是让温向平苦笑不得。

难不成他是那种看起来就很古板、不准孩子们拿手机的老父亲么?!

先不说孩子们已经都长大了,连最小的朝玦如今也已经是个能自己背着书包踩着自行车在学校和家之间往返的男孩子,就是最新出来的手机,也仅仅能打个电话,撑死无非就是玩个“小猪快跑”、“波斯王子”一类的,再有几个自带的手机铃声可以轮着换,这就足以让整个学校的孩子都羡慕了。

温向平还真不担心孩子们能玩游戏玩到玩物丧志的地步。何况温家的几个孩子教的都很好,自制力该有的都有,学习和娱乐向来分的开。

既然孩子们的已经被抢了,温向平便后起直追,给苏承祖二老和苏玉秀一人买了个最新款的手机,平日里联系通讯也就方便了很多。

温向平虽然不如江河清来钱那么迅猛,却也是没缺过钱。这些年,从通俗小说到正剧,从散文到诗歌,温向平几乎都写了个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