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大伯娘那意思就是和老太太她们换,她们家四口人呢,分的地比老太太他们多,让她们排到前面更合适。
蓝大伯其实也有这个心思。
被郑队长骂了一顿,两人才消停。
蓝大伯居然真找蓝爷爷奶奶说去了。
蓝老爷子其实是愿意的,因为人家蓝大伯会说啊,反正以后他养爹娘,他们的地要是能先选,那好地就会多几亩,日子也能宽裕点。
蓝爷子和老太太手气不错,都是个位数。
凤娘捅捅凤爹,凤爹摇头表示不管,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他管也没人听。
蓝奶奶是不愿意的,主要是大儿子签太差了,分到后头能剩啥好田。
可是看着可怜的老大,这三房现在看就大房没啥后劲了,她这当娘的心里也不得劲。
最后还是同意了,可郑队长那边不让,号码不允许换,想换等分了地再互相窜换。
最后凤爹和两家换地把想要水田换到了手。
蓝大伯娘还厚脸皮过来问,要不要和她们家换,最后当然被凤娘给怼回去了。
旱地要了处连片的,其他的倒是无所谓。
把最后的田地登记,这秋收之后就是自家的土地了。
郑村长还说集体的猪和牛也分,想买的可以和他说。
村里的打谷场秋后也分。
凤爹娘在商量是不是要买头牛了。
不为别的,就是那些旱地。
都靠人的话,得累死。
她们家三十多亩呢。
不买牛也得借牛,人力是干不完的。
“要不我打听一下多少钱?咱大队这几头牛正是好年纪,没有太老的,平时伺候的也好。”凤爹还得挨饿的时候,人都没吃的了,牛还能吃到豆饼呢。
还有人饿的受不了去偷吃呢。
豆饼就是黄豆压完油之后剩的残渣,然后压缩到一起成个饼子状。
也是好东西呢。
他们大队没有炸油厂,还是和人家换的呢。
不过不喂牛也不行,因为要干力气活,特别是春耕、秋收的时候,牛的活很重,吃草牛会扛不住的。
平时倒不会那么奢侈。
“买头母牛,还能下小牛。”凤娘可会算了,三年抱俩,过几年就能卖牛了。
“就是家里事太多了,买了牛牛棚放哪,每天还得放牛。”凤爹又犹豫了,有些绑身子。
“也是啊,牛还臭,估计闺女不会喜欢。”她还想养猪养小鸡还有鸭子呢。
小鸡就放林子那养,放养。反正左右没人家,没人会说的。
鸭子就养个两三只,也不多养,正好家半撇就是水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