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7章 也曾少年时

姜锦眼眸明亮,就像是一个迫不及待献宝的孩子,把照片举起来。

“现在有很多人都夸我漂亮啊好看之类的,其实我觉得吧,我是我们家最丑的了,我外公外婆还有我妈妈都可好看了!”

她充满孩子气的话,惹得电视前不知道多少人发笑。

但是也有人想起一个问题——那么,姜锦的父亲呢?

姜锦没有提到,也永远不会提起。

对她而言,以前她的家人是母亲外公外婆,现在她的家人还有顾寒倾儿子们以及顾家人。

至于那个名字,早已经随风而逝,遗忘了最好。

随着姜锦讲述外公外婆在那个动荡年代的爱情故事,她还拿出了外公写给外婆的信件,当中自然少不了情书。

这可绝对是独家之秘,谁能想到那位大师元芝先生,除了外界不绝于耳的“石头臭脾气”,还能有柔情似水的时候。

瞧瞧这一封封的信件,那字里行间的柔情蜜意,啧啧,数量加起来都够出书了!

——还没说,在《一代大师》的纪录片播出之后,姜瓒写给夫人的情书就火了。没等两天,就有出版商联系到了姜锦,想要把姜瓒写给妻子的家书信件集结出版。

姜锦也想一举洗去外公身上那些粉色传闻,她外公是个至情至性的人,爱上了一个人就是一辈子,她更是乐于见到外界宣传外公外婆的爱情故事。在欣然同意后,把信件一些内容进行删减,亲自抽时间润色,为此作序和后记,出版了一本《姜瓒的家书》。

还别说,这本书出版之后直登畅销榜单,一部分原因虽然跟姜锦的名气有关,还有一部分原因,就是姜瓒的一封封家书写的那是多么诗情画意,文采斐然。

不过这都是后话了。

随着纪录片的第一集走向结尾,一个鲜明的姜瓒也跃然于屏幕,那个让多少人想要了解而不得其门的姜瓒,也借着姜锦之口,重新回到这个世界。

守着电视看直播的姜锦很欣慰。

她知道,还有很多人跟她一样,记着她的外公,与她一起怀念铭记——这就够了。因为有的人死了,却也活着,活着他们的心里。

大师也曾少年时。

这个标题有点意思。

在大师姜瓒传闻去世后,各路学者就开始了对姜瓒的生平研究,推断他的从小经历,猜测他的留学心得,并且从他的作品分析他在不同阶段的心境变化。

这其中当然少不了一些莫须有的传闻,附会在姜瓒身上,有的过于神诡,有的则过分猜疑。

甚至有好事者,对元芝先生如此严肃刻板的人,都能添加一些自己幻想的粉色事件,还将当时有名的交际花小姐,跟姜瓒扯在一块儿,说那位交际花是姜瓒的红粉知己,鲜少人知道踪迹的姜瓒,却隔一段时间就会去见这位交际花。

类似传闻,说得有模有样。若是对真实历史不了解的人,恐怕会信以为真。毕竟人们都喜欢这种充满感官刺激的传闻,真实反而干瘪到让人不喜。

姜锦对此,早就分外看不顺眼。

现在有机会,她一定要澄清他外公的清白之身!

电视屏幕上,姜锦对着镜头侃侃而谈,说起外公从小的经历。

偶尔会插入一些音乐跟模糊画面,是纪录片找人拍摄还原当时的场景,旁白也是引用的姜锦亲自讲述。

她是演员,台词功底也是被影评人称赞过一遍又一遍的,如今给纪录片当旁白,又是另外一番滋味。

姜锦的娓娓道来,也还原了她外公——姜瓒的真正人生。

幼年出身豪门巨族,见识了人间富贵,却在一场烈火烹油中,家族轰然倒塌,年纪小小的姜瓒失去依靠,跟随长辈们漂泊,开始了跌宕不平的人生。

所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当时的姜家,还是给姜瓒提供了能去留学的机会,并且希望他能够好好学习,回来重振家业。原本应该读经济学的姜瓒,却偷偷跑去学了绘画,师从当时赫赫有名的油画大师。

……

电视前的纪应一拍大腿,作恍然大悟状。

“原来真是那位的弟子!我就说,元芝先生的画法带着很浓重的派别味道……嗯?小桃?”他不满地看着女儿。

现在不应该是好好聆听元芝先生生平的时候吗?又怎么能开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