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灿拱手回礼,说道:“华先生有礼了,敢问华先生接下来又要去何处?”
华佗说道:“老朽来益州已经有一段时间了,益州的百姓生活安定,安居乐业,已经不需要老朽留下。接下来老朽往东行走,给荆州的百姓治病。”
王灿眉头紧皱,若华佗去了荆州,就难以把握住了。
王灿在屋子中坐下,正色道:“华先生,灿心中有几个问题,想要请华先生解答,等灿的问题问完后,华先生若是还要离开益州,灿让士兵护送先生离去,不知华先生以为如何?”王灿目光灼灼,紧紧地盯着华佗。
这时候,必须要镇住华佗,否则华佗去了荆州就是鱼入大海。
华佗听了王灿的话,也停止了收拾行囊。
他撩起衣袍坐下,点头说道:“王大人有什么问题尽管问,只要老朽能回答的,一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华佗不想和王灿交恶,便耐着心思。
毕竟,王灿问话的时间并不长,只要他用点时间就能解决了。
王灿问道:“华先生的志向是什么呢?”
华佗脸色一下严肃起来,正襟危坐,缓缓说道:“老朽年幼从医,立志要救治天下百姓,让百姓有病可治,不用忍受病痛折磨,这就是老朽的志向。”
王灿沉声说道:“华先生的志向令人佩服,但华先生想过没有,纵然华先生长命百岁,活上一百年,而且华先生每日都替人治病,又能救活多少人呢?天下百姓不可胜数,华先生以一人之力,终究难以达成目标。”
华佗一捋颌下长须,说道:“王大人是否听说过愚公移山,老朽一人虽然力短,但老朽还有子孙,子孙后代都从医,总能救治天下百姓。”
涉及华佗的志向问题,他也有了好胜之心。
王灿笑说道:“华先生,汝之言谬矣!”
顿了顿,王灿继续说道:“华先生能保证你的子孙都愿意从医么?愚公移山是因为他的子孙后代都被大山阻隔,这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但华先生的子孙可以做官,可以入伍从军,他们有更多的选择,不是必须从医的。”
华佗闻言,嘴角微微抽搐,顿时哑然了。
王灿说的话他立刻就明白过来,知道王灿说得有理。他愿意学医治病救人,但他的子孙却不一定愿意学医。
ps:四更之二,
华佗脸上露出疑惑的表情,问道:“王大人,有什么事情吗?”
王灿组织了一下语言,又觉得难以找到切入点。
他开门见山的说道:“我见华先生四处行医,颇为艰辛,故此请华先生留在成都。只要华先生愿意留下来,我愿意在成都为华先生修建一座医馆,供华先生救治百姓,华先生觉得如何?”
华佗盯着王灿,叹口气道:“王大人好意,佗心领了。”
说完后,华佗不愿意说话了。
王灿眉头微皱,又说道:“华先生,我是这样考虑……”
话刚说出口,华佗直接打断了王灿的话:“王大人,夜深了,老朽年老体弱,精神有些乏了。”这番话一出口,无疑是让王灿离开。虽然华佗对王灿并无恶感,但王灿是抱着让他留在益州的想法,这不符合华佗的意愿。
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
华佗不愿意和王灿过多的纠葛,直接让王灿离开。
王灿见华佗态度坚决,怏怏然的站起身,拱手揖了一礼,然后才转身走出茅屋。虽然王灿暂时遭到华佗的拒绝,却没有放弃。
他要打造全新的益州,华佗就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王灿走出茅屋后,典韦立刻迎了上来,问道:“主公,谈得怎么样了?”
王灿摇头道:“谈崩了,被赶了出来!”
说完后,王灿心中却仔细的回忆刚才说话的场景。
王灿认为应该是他提出修建医馆让华佗不高兴了,以华佗的性子,肯定不愿意接受别人的恩赐。况且以华佗的能耐,主动替他修建医馆的人并不少。可以说,王灿一开口就落了俗套,不可能成功的说服华佗。
王灿没有成功,但他觉得不是自己不行,而是方式不正确而已。
典韦听王灿说被赶了出来,火气冒起三丈高,大声道:“主公,我这就去将华老头抓回成都,到时候想让他做什么,他就得做什么!”
典韦捋起袖子,召集士兵,立刻准备行动。
王灿脸色阴沉下来,喝道:“站住!”
一声大喝,典韦只能停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