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阳也明白,他们不是神仙,不可能每一个人都照顾到了。
尽力而为吧。
霍瑶光在得知了文昱极有可能会与赵书棋联手之后,便修书一封给卢威送过去了。
他人现在就在百夷。
几乎是每天,都有源源不断的粮食从关口运进来。
因为是拿了静王府特赦的路引,所以,原本应该紧闭的关口,不会将他们阻隔在外。
而文昱纵然再厉害,也只是在兵权以及国事上去图谋,他从来没有想到,自己一直不曾在意的商业,却是险些将他们一举击溃!
霍瑶光担心卢威大批量地采购粮食会引起百夷的注意,并且引发百夷的物价上涨,所以,特意给他列了单子,几种粮食,都是轮流大批量的购入,如此一来,既不会引起官府和商家的注意,同时,也不会让人盯上他。
其实,就是今天买一些小麦,明天买一些稻子,后天再买一些豆类,大后天再购入一些黍子等等。
而且卢威直接派出去了几方人手,同时购入,却将这个次序打乱。
就算是有人查,也查不出来什么。
更何况,并非是每一个派出去的人,都是打的他的名头。
就这样,从东边儿买些米,西边儿买些面的,半个月下来,已经成功地让百夷的粮价,有了轻微的上浮。
可以想像,在一个小国度里,持续半个月不停地大批购入粮食,这样的行为,绝对可以让百夷国上下把卢威给恨死!
可惜了,你没有证据呀。
而且,以卢威本人的名义购买的粮食,并没有那么多。
所以,没有人会想到,这一切,都是有人在暗中主使的。
可以试想一下,无论是米面这种成品,还是小麦和稻子这种半成品,卢威都是大量收购,主要是银子带足了呀。
大山给的,再加上了王妃给的银票,足有百万两了。
这些银票,都妥妥地换成了粮食。
而边关这边的将士,以及一些百姓们看到源源不断地有粮食运进来,这心自然也就安定下来了。
外面如何,他们不知道,反正在西京这里,只要你不作恶,应该就是饿不死的。
如此,竟然还起到了安抚民心以及军心的作用。
当然,这些粮食,目前还没有往西京军的大营里送。
目前,西京军的所有嚼用,还都是朝廷那边拨过来的。
卢威前脚离开百夷的王都,百夷的一些文臣,才意识到了有些许的不妙。
他们向来都是鄙视商业,更鄙视那些粮商的。
总觉得那些人都太过奸诈,为了赚钱,完全没有底限的。
可是眼下,听到自家女人提及了这花销开始有所上涨之时,才意识到,可能是出事了。
而卢威也是一个相当有手段的。
不仅买了大批的粮食,干脆,还直接弄回来了不少的干货。
比如说干香菇,干木耳以及一些莲子等等。
总之,那是只要是能吃的,他都买了不少。
如此盛载而归,最高兴的,就是霍瑶光了。
有了这些粮食,再加上先前已经储备的,就算是闹了灾,可是足以维持楚家军两年的用度了。
不得不说,霍瑶光当真是有先见之明。
早在大夏闹灾之前,卢威就已经去百夷以及其它的小国订了一些粮食,价钱也都是谈好了的。
并且先运了一部分回来。
如今大夏国内的粮食,可以说是一天一个价。
别说是普通的百姓了,就连一些富户的日子也是过地紧巴巴了。
那哪儿是吃饭呀,那就是在吃银子呀!
霍瑶光存了这么多的粮食,除了救济一部分难民之外,主要还是要用于军队的。
而且,就算是现在遭了灾,也不影响后面种小麦的。
来年的粮食,肯定是会比今年要收地好。
另外,就是催促着水渠,一定要加快进度。
而且,用霍瑶光的话说,就是修好一条,开通一条。
这样,还能减少一些损失。
这些水渠修好之后,一旦顺利地融汇贯通之后,便可以抗旱防洪了。
因为有了引水渠,所以,下次再有大暴雨,可以将水库的水也泄下,然后直接顺着河道走,然后引入了那边的峡谷和其它的支流,可以起到分流的作用。
如果有旱灾的话,那么,水库的水,显然就又能起到抗旱的效果了。
卢威将具体的数目以及相关花费报了上去。
大山则是拿走去对帐了。
而霍瑶光则是留他说说话。
“娘娘,小人此次去百夷,还打听到,百夷国内,对于大夏这边的态度,大致分了两派,而且,主张与大夏关系修好的,应该是占了大多数。”
霍瑶光松了一口气,这也算是一个好消息了吧。
二殿下遇刺,其它的几位皇子亦是有些惊恐难安。
一来是怕对方盯住了自己,二来,又是担心皇上会将疑心对准他们。
近来,夜明慎一直都是在处理相关赈灾的事务,而夜明谨则是负责着相关战事方面的粮草以及兵器的补给问题。
其实,说白了,都在争户部。
而实际上,户部的银子、粮食都已经是见了底。
便是户部尚书再想着能为主分忧,现在也是没有办法了。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眼下,户部尚书就是面临着这种情况。
连年征战,国库早已经是消耗不起了。
李相将一份折子直接合上,放到了一边,看了一眼战战兢兢的户部尚书一眼,“你说国库空虚?”
“是呀。相爷,户部现在那可是连一万两银子都拿不出来了。至于粮食,又是将士们,又是灾民,这根本就不够用呀。”
户部尚书两手一摊,大有一副你就算是杀了我,我也拿不出来银子的样子。
李相微微一笑,“本相前些日子收到了这个,不如你先看看?”
户部尚书的眼神微动,总有一种不好的预感。
接过来,不曾看完,扑通一声就跪下了。
李相略带些轻蔑地瞄了他一眼,早知道这人不老实了。
这会儿到他这里来哭穷,当他傻吗?
“给你三天时间,先筹集出二十万两银子来,其它的,到时候再说。”
启部尚书吓得魂都没了。
可是抬头看到了一脸云淡风轻的相爷,再一看到手上的这封信,真觉得自己已经死过了一回一样。
“相爷?”
“这封信你若带走也无妨,反正本相手上还有很多。”
闻言,这位二品大员的腿一软,哪里还能站得起来?
李远舟进来,将信递过去,“父亲,这是云容极来的。”
李相面上带着几分笑意,一边拆信一边道,“梁国公那个老匹夫,整天跟我说他们父子感情如何地好,怎么不见云容极去找他求助?”
李远舟的唇角微勾,“父亲,梁国公若是知道云容极与您信件来往密切,估计要气得跳脚了。”
李相轻笑,心情大好。
看完信,李相的手指轻叩了几下,面色由晴转阴,随后再慢慢地放晴了。
“幽州和雍州的情势不太乐观。主要那里原本就是战后恢复区。原本就是休养生息,大力鼓励农业的,可是没想到,不仅遭了灾,而且还曝出了贪官一事。看来,那里只怕是少不得一场杀戮了。”
李远舟垂下眼睑,哪怕知道那些人是被逼无奈,可是立场不同,他们也只能选择杀戮。
“远舟,我知道你向来心善,只是你要明白,一味地心善,却不肯让自己生出刺来,是永远都不可能做成大事的。”
李远舟抬眼看过去,正对上了父亲略有些严苛的视线,似乎是有些心虚,迅速地低下了头,“多谢父亲教诲。”
“你还年轻,以后,你会经历更多。有些人,有些事,总会是身不由己的。远舟,这世上的许多事,不是你想不做,便可以不做的。更不是你想做,就一定可以去做的。”
李远舟的心底略有些复杂,莫名地,眼前就出现了静王妃那一张无比明艳又自信的脸。
快速地回神,不让自己再胡思乱想下去了。
“父亲,如今朝中的局势不稳,二殿下又遇刺,您看?”
“什么也不要说,更不要动。齐王那里,应该撑不了太久的。就算是赵书棋是战神,面对这样的局面,他也不可能有神仙相助。”
“父亲说地有理。只是,赵书棋此人狡猾多端,当初能诈死,并且还私藏了五万兵马,只怕这一次,也未必能轻易地认输。”
李相微微点头,“静王爷那边有什么消息传来?”
李远舟摇摇头,“没有。”
“那就先密切关注着江南的战事。无论如何,不能再出错了。”
“是,父亲。”
然而,事情的发展,显然是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
谁也没有想到,赵书棋竟然会主动放弃了一城之后,紧守四城,闭门不出。
因为地势的原因,晋王和肃王想要收失先前的四城,就必须要过一条江。
江面算不得多宽,可是水流很急。
试了几次之后,他们这边的人,显然都并不擅长水战。
所以,吃了不少暗亏。
晋王和肃王一商议,决定先安排将士们帮着救灾,其它的,容后再说。
再夺回一城,皇上自然是高兴的。
可是,如今齐王守着四城,中间隔了一条河,再加上对面的地理优势,他们占不了先机。
所以,在收复了一城之后,再次陷入了僵持之中。
楚阳派去百夷的人,很快又传来了消息。
“赵书棋的人果然在暗中跟文昱联系了。而且,文昱明显也是有意与赵书棋结盟的。王爷,我们怎么办?”
看来,赵书棋应该是早就知道了赵琳琅没死,所以才一直忍到了现在?
只是,文昱虽然是朝中新贵,可是对于百夷来说,只怕在朝堂上,说话的分量,也没有那么重。
不过,之前赵书棋等人便是借道百夷的,难不成,这中间,就有文昱从中发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