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遇刺(一更)

霍瑶光和明镜二人相视一眼,自然明白楚阳的这种状态来源于何。

只是,他们也帮不上忙呀。

难道劝着楚阳造反?

还是劝着楚阳忍一忍?

明镜倒是伸出手,然后语气平静地念了一句,“阿弥陀佛!”

霍瑶光则是眼角抽了抽,“还是先把京西州治理好吧。眼下这种时候,你说适不适合直接招兵买马?”

明镜的嘴角一撇,不过眼底,却分明就是透着精亮的。

眼下四处一团糟,皇上可没有那么多的闲心思来盯着西京的。

所以,新兵的征收,可以说是无比顺利。

从各地逃难来的百姓们,每天都是大把。

这城门,是开了关,关了开。

一批批的难民,被直接送到了各类的地方。

比如说军营,比如说一些受灾的小村子,再比如说就是送到矿山上。

总之一句话,西京不养闲人!

不能说让你们个个都去做劳工吧,可是至少,一家得有一个出力的吧?

如此一来,既能减轻了西京自身的压力,同时,还能让这些人踊跃地去当兵了。

而且还是乐呵呵地去的。

当然,对于大夏来说,西京可以说是帮着分忧了。

终于,在秋底的时候,楚家军的阵营里,再添了五万的新兵。

因为要练兵,而楚阳不放心,所以,亲自去了军营。

西京这边的一应事务,就交给了古砚和楚成。

当然,实际上,很多事务,都是霍瑶光在帮着做决策的。

对外,只说是王爷的命令。

毕竟,王爷去军营这件事,还是要暂时保密的。

明镜和尚,在这里就直接被人尊称了一声先生。

原本,大家都是管他叫十六王爷的。

可是明镜不肯应,最后,改为了先生。

用明镜的话说,先皇生前就不曾给他封王,现在哪里有什么十六王爷?

估计,全天下的人,除了楚阳之外,都不会有人记得,先皇还有一个十六子呢。

不管怎么说,明镜先生是留下了。

霍瑶光仍然是唤他十六哥,明镜也不曾让她改口。

“弟妹来了,你看看这封信。”

霍瑶光是练完剑之后才过来的,每天练功,这是雷打不动的。

信看完了,霍瑶光倒是乐了。

“齐王这是疯了吧?就这种条件,皇上能答应?”

原来,齐王竟然亲自起草了一封信,直达天听。

提议休战,而条件就是他向大夏称臣,但是,江南五城必须划在他的名下,成为他的封地,而且,以后这里的一切,都是齐王说了算。

当然,齐王也会给朝廷纳税,只不过,其它的,一概不得朝廷插手。

这简直就是明明白白地告诉皇上,他要当江南那边的土皇帝了!

皇上若是应了,那么双方罢兵休战,休养生息。

若是不应,那就接着耗。

之前大夏大范围的降雨,而向来多雨的江南,更是不可能幸免。

可是早在入夏之前,赵书棋便已经有了相应的对策,该做的防范,基本上也都做了。

至于洪水突发,不是他能控制得了的,早早地让百姓们迁移了,不乐意走的,那就死在那儿吧。

至于粮食,赵书棋则是早就已经挪走了,可以说,这一次的洪灾,江南的损失不小,可是也绝对不算是最大的。

“他这是借着如今大夏国内的不安定,所以借机来讨要的。”

“皇上是疯了才会答应他这般无理的条件!”

霍瑶光直接就将信给甩在了桌上。

明镜倒是笑了。

“别这么生气,若是皇上真地答应了,那你岂非是要气到吐血了?”

霍瑶光一怔,脸上的表情写满了震惊,“不会吧?你觉得皇上真会答应?若真是如此,这大夏的江山岂非要四分五裂了?那蜀地的肃王呢?还有其它的一些但凡是拥有一点儿兵力的,都能自立为王了?”

“若真是这样,对我们而言,反倒是好事了。”

明镜先生说完,又苦笑了一声,“大夏这么多年来,看似锦绣繁华,可是内里却早已腐烂不堪。皇上能将赵家给覆灭,已经是消耗了他太多的精力和魄力。再动其它的人,已经是有心无力了。”

霍瑶光呆呆地看了他一眼,“你的意思是,不破不立?”

“大夏想要重新焕发出生机来,总得需要一些鲜活的血液的。可皇上现在明显不愿意让年轻一代的人掌权,所以,这大夏四分五裂的局面,是不可避免的。”

霍瑶光不免有些唏嘘,不知当年的先帝,是否料到了会有今天这番局面的出现。

明镜似乎是看穿了她的心思,“父皇当年就曾说过,最适合登上那个位子的人,是楚阳。”

霍瑶光吓得面色微变,“啊?”

“楚阳是父皇一手带大的,他身上有什么优缺点,父皇自然是一清二楚的。纵然那个时候,楚阳还是一个孩童,可是他所表现出来的对于政局的敏感,以及处事的一些手法,已经尽得父皇的真传。”

霍瑶光做了一个吞咽的动作,“这种话,以后还是不要再说了。”

明镜低笑了起来,“怕了?”

霍瑶光瞪他一眼,“你就不怕隔墙有耳?”

“嗯?”

“静王府也并非就是绝对安全的。”

“那是以前。”

楚阳眨眼,似乎是不太明白他要说什么。

“除了尽在楚阳掌握中的那几个棋子,其它人的眼线,都已经被拔除干净了。也包括内宅,你没注意到秦姑姑换了一批奴婢吗?”

霍瑶光还没真注意到。

事实上,那些奴婢是压根儿进不了星璃院的。

而对于星璃院之外的仆从,霍瑶光的印象是很淡的。

这么说,楚阳这是已经开始做战前准备了?

莫名地,心底一紧。

倒不是害怕。

只是觉得,在这个冷兵器时代,一旦开战,又不知道要死多少人了。

“你的意思是,若是皇上应了,那么接下来,我们西京才能得到更多的自由和权限?”

“的确如此,不止我们,届时,大夏将会群雄并立了。”

“可我觉得皇上不会应。”

霍瑶光觉得身为帝王者,怎么能受如此奇耻大辱?

哪怕是派出肃王或者是楚阳这样令他不安的大将,也不会愿意让人来羞辱他的帝王颜面的。

明镜先生微微一笑,“你说地不错,皇上的确不会答应。”

霍瑶光遂又有些迷惑了。

那他刚刚说地这些,又是什么意思?

“皇上现在不会答应,可是不代表了,以后就不会答应。”

霍瑶光似乎懂了,又似乎还是看不透。

“你觉得,这封信是齐王的手笔,还是赵书棋的手笔?”

霍瑶光愣了一下之后,突然就明白了,宛若是拨云见日一般,什么都明白了。

“赵书棋何等聪明之人,他怎么会做这等蠢事?主动写信挑衅,这分明就是在故意激怒皇上。所以,不可能出自他的手笔。”

明镜先生笑着点点头,“不错。除了齐王那个蠢货,谁还会做出这种事来?”

事实上,齐王所写的,大概意思可能差不多,但是言词间,更多地是以他们兄弟情义为主,信中颇有几分乞怜的意思。

可是这信送出去之后,就转了个弯儿,到了某人手上之后,便做了改动。

如此一来,效果自然就是大相径庭了。

正如明镜所料那般,皇上自然是不曾应允,甚至,还回信将其严厉痛骂了一番。

齐王的这封信,可以说成了加速这场战事的催动剂。

皇上下旨,命肃王即刻带五万兵马前往支援晋王。

而此时,夜色幽深,赵书棋正一脸怒容地瞪着齐王。

“将军,已经查到了,就是专门给王爷奉茶的那位小宫人将信传出去的。”

“拖下去,给本将仔细地审!”

“是,将军。”

齐王吓得浑身不停地哆嗦着,“将,将军,我,我什么也没做呀。”

“王爷,看来,这好好的日子你不知道珍惜呢。竟然还敢主动挑衅皇上,你真以为,咱们这点儿兵马就能打得赢大夏的百万大军?”

齐王一噎,“我,我不是这个意思。”

“你想划地为王?”

齐王的脖子一缩,信中,他的确是提及了此事。

看他这反应,赵书棋就知道信是真的了。

二话不说,转身离开了。

到了院门处,再次吩咐道,“王爷身体不适,需要静养,另外,太医刚刚看过了,王爷近来需要吃清淡些的。”

“是,将军。”

看看,人家就算是要虐待你,都说地这般客气。

你又能如何?

肃王原本也是个能征善战的,再加上现在江城已经重回晋王手上,所以,现在的局势,对于赵书棋来说,极为不利。

赵书棋知道,皇上动了真怒。

眼下,各地的暴民起义,都不能阻止皇上想要杀了齐王之心了。

不过,赵书棋倒是并没有太心急。

毕竟,他现在手上还有一张王牌没用呢。

赵书棋自己骑马到了城外,看着那些被淹的村庄,心里多少也有些烦扰。

毕竟,这直接关系到了他们接下来的粮草问题。

或许,可以试着去招揽一下那些起义的暴民。

赵书棋将想法一说,身边便有一位谋士主动请命了。

“有共同的敌人,那么,我们就有结盟的前提,此事,属下定然不负将军之望。”

“好!一路小心。”

“是,将军。”

人派出去了,想要等到结果,可得费些日子呢。

再说了,还得想办法避开晋王的耳目,岂是那么容易的。

另外,就是那一位了。

或许,现在可以试着联系一下,可以让他们再次动手了。

赵书棋在外面转了这一圈之后,便想着自己的下一个目标应该锁定谁。

再回城,心里已经有了数。

两天后,京城传出消息,二殿下从皇宫里出来便遇到了刺杀,大批的杀手,几乎是将他随身所带的侍卫都杀尽了,而二殿下自己也受了重伤,昏迷不醒。

若非是因为叶兰铭正好就在附近,第一时间命人去通知了巡城卫,并且自己也带人加入了战局的话,只怕二殿下就要命丧黄泉了。

这一次,皇上自然是颇为震怒。

不由得,便想到了大儿子的死因。

心里竟然开始莫名地发寒了。

“皇上,二殿下那里有几位太医守着,一旦有什么消息,一定会第一时间送到宫里来的,您也累了一天了,还是早些休息吧。”

皇上的两眼有些呆滞,他不愿意相信,这是有人在故意针对他。

他不断地说服自己,这都是那些叛民所为。

可是这般顶尖儿的杀手,普通的百姓又怎么可能雇得起?

于是,皇上再试着说服自己,这是那几个儿子之间的内斗,一定是这样的,没错。

可是,皇上总觉得,这样的理由,并不是那么靠谱。

隐隐地,心底有了一种猜测。

可是这种猜测,让他感觉到恐惧。

能让一国之君都感觉到恐怖的,会是什么?

这天晚上,皇上自己宿在承乾宫,结果一晚上,噩梦连连。

次日,皇上的精神不振,得知夜明渊还没醒,心头便是一沉。

散了早朝,皇上先到书房里补了个觉,之后,便差人准备,亲自去看二儿子了。

大批的侍卫护驾,这是让那些杀手给吓到了。

夜明渊的情况不太好,身上中了三剑,虽然都不是致命的位置,可问题是失血过多,所以,才会导致了他的昏迷。

刘医正正在盯着煎药,听闻圣上来了,自然是要先上前回话了。

皇上将夜明渊的伤势弄明白之后,便又嘱咐了几句,起驾回宫了。

皇上想着二儿子脸色苍白,毫无血色的样子,心底的那抹预感,就越发地浓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