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真理与流派

人们第一反应——当然是因为钝器攻击和锐器攻击本质不同,单位面积受力强弱不同所导致的。

这个回答,只能算勉强正确。

之所以称之为勉强,是因为没有说出更本质的答案。

因为这解释不了一个问题——一把冷兵器的枪和一把热兵器的枪,有人拿枪戳刺与子弹所蕴含的能量相当,但两者的破坏力照样相差甚远。

这是一个比较绕头的问题。

是不是因为攻击速度的差距所导致的呢?

可以这么说,但这并不是最终的原因。

原因之下还有原因,还可以往更深层次挖掘。

通常而言,刚性比较小、柔性以及延展性较强的物体,它们的共振波动慢,频率低。

受到速度较慢的钝击攻击的时候防御力都比较强,因为攻击速度慢,这刚好与材料的共振频率差不多处于同一波段。

因此,材料本身会将攻击力由受力点开始扩散到全体,在慢镜头下,就像石子落入水中的波浪一般,最后饶了一圈,共振余波甚至可以把攻击力小小的反弹一下。

人体就是这样,如果较为柔软的肚子挨了一拳,那么‘材料’本身就会在大分子键的级别产生拉扯与振动,然后把有力量都分摊出去,都反弹回来。

当然,用身体来打比方,在自然情况下,反弹的力量岂是大多数是材料本身的分子键在起作用,共振余波只能算添头。

再来看另一方面,如果攻击方式换成速度超快的子弹,那又是另外一种场面了。

当它撞击到人体的时候,最初的受力点,想要按照同样的套路共振传递力量,却是行不通了。

因为子弹速度太快,它的振动频率会非常快,而人体的共振波动太慢,根本来不及将力量传导出去。

也就是说,这下只能靠材料本身的分子键来硬顶了,根本指望不了共振效应来分摊力量。

最后的结果,大分子会被撕扯断裂,被一层一层的射穿,怼出一个大窟窿。

如果一个人想要用肉身防御子弹该怎么办?

根据以上理论,最简单的办法,当然就是把自身材质调整到极高的共振频率上。

比如说,像钢铁一样的高共振频率材料一样…咳,没错,就像x战警世界的钢力士一样。

呃……,好像说的是废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