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玉秀额头抵着他的,哽咽道:“宝宝,妈妈要出去好久,你跟着姥姥。”
董姥姥隔着一扇大铁门,也在用衣角擦泪,她一会儿觉得白子慕可怜,一会更心疼自己的闺女,千言万语化成了一声叹息。
董玉秀最后还是狠心走了。
白子慕并不是闹腾的小孩儿,只是安静地坐在小床上抽噎,他哭起来也没有声息,眼泪啪嗒啪嗒往下掉,偶尔才会发出很小的鼻子吸气声,乖得让人心疼。
白子慕当天没怎么吃饭,第二天一早董姥姥就给他单独开小灶,熬了点米粥。
董玉海的媳妇吴金凤一大早起来还美滋滋穿着新毛衣在刷牙,闻到香味过去看了一眼,立刻小声嘟囔:“玉秀这才走了不到一天,您就给那孩子开小灶了啊?要我说这也太娇惯了,妈,您对天硕可没这么照顾过,天硕可是您亲孙子呀!”
董姥姥看她一眼,淡声道:“金凤,你这身上穿的还是玉秀给的毛衣,怎么,她昨儿才托付你照顾子慕,今天一碗粥都不舍得了?”
大儿媳妇眉眼有些臊得慌,听着董玉海在房间里喊她,匆匆漱了口就进去了。
董姥姥没放在心上,她知道大儿媳妇的脾气秉性,吴金凤平日里抠门习惯了,又爱占小便宜,教训两句也掀不起什么风浪。老太太盛了一碗粥,撒了点白糖端进房间去给白子慕,小孩昨天夜里哭了许久,现在醒过来眼睛肿的核桃一般,越发可怜。
董姥姥只喂进去小半碗,小孩就摇头不肯吃了。
董姥姥叹了口气,把那些白米粥放在厨房小灶上温着,想着若是中午外孙肚子饿了,还能再吃一小碗。
中午再去看的时候,炉灶上的白米粥果然有人动过的痕迹,少了大约三分之一,董姥姥一瞧就知道是谁做的,她也没吭声,盛出来的不过一碗的量,想也知道是大儿媳妇拿去喂给董天硕了。
虽说不用粮票、布票了,但这物价一天比一天涨得快,精米白面价格贵,尤其是白米,在北方小城算是稀罕物,在粮油店向来是抢手货。整个家只有董姥姥这里有一小袋白米,还是之前董老爷子的一个徒弟过来看望给留下的,董老做了一辈子钳工,又乐善好施,教出了不少徒弟,这个徒弟听人说吃梗米粥养胃,特意找人淘换了一袋送给了董姥姥。
董姥姥舍不得自己吃,一直放着,白子慕咽不下其他饭菜,这才给孩子开了小灶。
小灶开了不过两三天,董玉海又送了一袋五斤的米过来。
他是家中长子,平日里沉默寡言,放下米之后对董姥姥道:“妈,这些米放您那,以后给子慕吃的时候,也分一碗给天硕,都是一家的孩子,让外人看到要说闲话。”说完就走了。
董姥姥愣了一下,喊他一声,也没见儿子停下。
她这几天一心都扑在白子慕身上,都不知道外头在传什么,一去打问才知道大儿媳妇在外头嚼舌,说她坏话不算,连带着白子慕的也说了不少。老太太差点气个倒仰,说她偏心?天硕长得壮实,小牛犊子似的半点都不用人操心,可子慕那孩子几天下来只吃了几口粥,眼瞅着就要病倒,她怎么就一口米粥都不能喂给那孩子了?
董姥姥因跟着儿子儿媳一起生活,想了半晌,还是把这口气忍了。
她如今已没了去处,若是闹起来,又能带着子慕去哪儿呢?
董姥姥在厨房待了许久,这天饭桌上多了两碗粳米粥,都撒了半勺白糖,白子慕和董天硕各自一碗。
白子慕从房间出来,坐在饭桌上,紧挨着董姥姥坐,低头小口吃粥。
一旁的董天硕高高兴兴吃了一大勺,忽然眉头一挑:“妈,这个不甜……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