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先给改了满人祖宗规矩里最重要的这一件事之后,然后才不慌不忙提到了册封婉兮之事。
皇帝谕旨,长长的一道,什么先说,什么后说,他心下都自有极深的考量——先改国俗,再说婉兮册封之事。
“孝仪皇后神牌,升祔奉先殿”,不必祭告天地、太庙后殿——因为朕还没死呢。
“后世子孙,遇有册赠母后,即遵朕此旨办理”,可是眼前却不是小十五追赠母后,而是他这位老皇帝亲自册封那个人儿啊。
皇帝虽免了告祭天地、太庙后殿的典礼,可是那谕旨里的意思已是再明白不过了——朕为了这孩子,都可以改了国俗里最重要的三年服丧不准剃发的规矩,朕为了他们母子还有什么不能改的?
即便只是一道仪式的减免,也只因为太麻烦,且朕还活着呢就不合适,等朕驾崩之后再升祔太庙就是……
朕为了他们母子,这大清的祖宗规矩,早已从多年前就已经不放在心上了。你们在意的那些繁文缛节,在朕和他们母子这儿啊,早就什么都不是了。
十月。
这个月里,有皇太子的千秋节。
这一年的十月初六,是小十五正式以皇太子的身份所过的第一个千秋节;却也因为两个多月后即将正式登基,所以就也是小十五以皇太子身份所过的、最后的一个皇太子千秋节。
皇帝便也选在这个月里,正式册封婉兮为孝仪皇后。
老皇帝册封皇太子的生母为皇后,这在大清的历史上还是头一回——就连大清往后的历史上,也再没有过了,故此一切的典礼都没有现成的旧例可循,唯有按照原有的册立皇后、又或者是嗣皇帝追封母后的旧例来挪动着,往婉兮这册封礼上来安。
例如大清册立皇后,应该告祭天、地、太庙后殿——但是这都是针对皇帝大婚,册立皇后而言;又或者是嗣皇帝为了将自己母后神牌升祔太庙,与死去的父皇的神位放在一起来说的。
婉兮既不是皇帝大婚册立的皇后,而此时老皇帝自己又还没驾崩呢,这便怎么都不合适了。
礼部、太常寺的大臣们这便向皇帝奏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