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8章 十卷72 所有的字,都在说着“我想你”

在家中,“两仪”更是指父母双亲。

故此这一个“仪”字,在国为中宫、为母后;在家,为母亲。

皇帝笃信《易经》,他对二十五这个数字的偏爱,正是来自易经大道“天数二十有五”。故此大清受命之宝玺为二十五方,而小十五正是出生在乾隆二十五年……也故此,在小十五出生之前,甚至胎气还不知是否已经坐稳,就已经有了皇帝亲笔所书的诗句,预示太子将生……皇帝将对《易经》的笃信,已然融进了大清的命数里。

也因此,选《易经》根基的这个“仪”字为婉兮的名号,更是皇帝穷竭心意所选的字啊。

便是不懂《易经》之人,却也同样完全可以领会到皇帝的心意,因为只需知道那四个字——“母仪天下”,就够了。

同样在这道谕旨里,皇帝正式公开了十五阿哥颙琰的名字改字。

“皇太子名上一字,改书‘颙’字。其余兄弟及近支宗室一辈,以及内外章疏,皆书本字之‘永’,不宜更改。清书缺写一点,以示音同字异而便临文。”

皇帝至此,再度揭开了一个秘密:终于可以正大光明地说,十五阿哥已经改名颙琰了。

实则从乾隆三十八年初,尚未正式立储之时,宫内档案已经将十五阿哥的名字书写成为了“颙琰”。只是外人见不到罢了。终在这一日,昭告天下,正式改为这天下的独一无二。

从前储君定明身份,宗亲和天下人等都需避名讳。故此有雍正爷是胤禛,其余兄弟一律改成“允”字。但是这个规矩,到皇帝自己这儿就给破了。

他自己叫弘历,他的同辈兄弟依旧叫弘昼、弘晓……并未改字,只用缺笔或者多笔来避讳罢了。

到了颙琰这儿,皇帝更是不用那么麻烦,直接给颙琰改了同音字去——可是就这个“颙”字,却不是随便一用,而是倾注了皇帝的心意,隐隐地再度向婉兮表达了这一生都还没诉尽的情意去。

——《诗经》中云“颙颙昂昂,如圭如璋,令闻令望……”

“颙”字与婉兮曾经的封号“令”字,皆出此处。

便是给皇太子儿子改个名字,以便令他成为天下独一无二的储君,可是皇帝却也没浪费了这个机会,继续向天上的九儿,隐隐传情啊

我将大清江山给了咱们的儿子,我叫儿子那天下独一无二的名字里,也全都印着你……

你走了,你却永远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