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隐然,他瞧见她手腕上套着一副碧翠的软镯!
“是京戏呀!”她妙眸流转,“哦,我想我理解您了。因为这是盛京老皇宫,而京戏的起源,是乾隆五十五年四大徽班进京的时候儿!在这入关之前的沈阳故宫,看后来京师才兴起的京戏,是有点儿穿越呐!”
他继续发愣,“乾隆五十五年……穿越?”
她又笑了。这一笑便宛如故宫处处都开遍了海棠……
他收回思绪,轻轻阖上眼帘。
什么是京戏,又什么是穿越,他直到此时还没参透。
可是……那该在乾隆四十八年的戏台,他终于如愿给建成了。
她喜欢看戏,是不是?那出戏的名儿,更是叫《拾玉镯》,他就也喜欢了。
虽然不知道那戏里唱的是什么,可是他却惟愿,他依旧还能有机会,弯下了身子来,在那落满海棠花瓣儿的地上,为她拾起翠玉软镯,重新套在她的手腕上啊……
他笑起来,独自坐在御车里笑起来。
这大驾卤簿的辉煌隆重,却怎么都抵不过,他独自一人坐在这空空荡荡的御车之上的……暗寂啊。
嘉荫堂坐北朝南,为五间硬山式卷棚顶前后廊式建筑。这里是皇帝赐宴、赏戏时临御之处。其正面有两个楹柱,上边各悬挂一副乾隆所书楹联:“动静叶清音,智水仁山随所会;春秋富佳日,凤歌鸾舞适其机。”
嘉荫堂东西稍间均有暖阁,供皇帝读书、休息之用。嘉荫堂与戏台、东西两侧的游廊互相连接,形成了封闭的天井,这样有利于演出时获得较好的音响效果。
戏台东西两侧,各有转角庑房及围廊13间,是供皇亲国戚和王公大臣伴驾赏戏时使用的地方,称为东西游廊。东侧西向,西侧东向,南北两侧分别与嘉荫堂、扮戏房的山墙相连,构成了一个四合院。
嘉荫堂在不同之处悬挂了几幅乾隆爷御书对联,如明间东、西壁联分别为“妙理静机都远俗,诗情画趣总怡神。”“一室有余含峭茜,八窗无尽启吟披。”从其字里行间的意思看,此处应是乾隆吟诗挥毫、观画赏戏的所在。
稍间室外南窗下保留的烧火口,可以想到,在嘉荫堂设取暖设施,这说明宫殿戏台在天冷时也可以使用。可是皇帝此次东巡,在这初建成的戏台却未曾使用。故此和珅之说,并未成立。
——终究是没人想到,这戏台,皇帝不是为了自己而建。
直到皇帝驾崩,小十五登上皇位,这座戏台才正式启用。
嘉庆九年(1804年),戏台建筑群又进行了一次修缮,共整修嘉荫堂及周围房屋二十五间、围廊二所二十六间、照殿九间、配殿两座六间,此外还有值房、净房……
嘉庆十年(1805年),小十五东巡盛京,在嘉荫堂里宴赏随驾的王公大臣和地方官员。“召见将军富俊,晚膳在宫内嘉荫堂赏饭,午正三刻进内伺候。皇上升座,王公大臣左右在东西廊内坐定,开戏、赏茶、赏饭……”当时,演的是昆曲“楚汉春秋”中的《霸王别姬》一折。
获赐看戏的大臣们,同样的一头雾水——宫廷承应大戏,原本应该伺候圆满而热闹的曲目才是。谁也不明白,为何皇上赐在这盛京老皇宫看戏,却是看的这样一出叫人心下悲伤的《霸王别姬》……
唯有天子近臣才知道,书斋对于皇帝来说,一向都不仅仅是一间书房,更是他一生中寄托情思之地。
他年幼之时,书斋是圆明园天然图画的五福堂,小七生于彼处,小十五赐住彼处;
他成婚后,书斋为乐善堂。他那《乐善堂文集》,集成了他登基之前,对于这天下的抱负;
接下来,他又有了双桐书屋……双树枯死一棵,他竟为梧桐续弦。而彼时,也正是慧贤皇贵妃薨逝,而婉兮进封之时。
自然,身为天子,他最重要的书斋,还是养心殿的三希堂。那方小小的天地,是他身为天子、同时作为凡人,心灵最大的寄托。
——可以说,不管是宫里、圆明园,还是避暑山庄,几乎只要找到他的书斋,就能找到他心灵的归处了。
七十三岁再来盛京,他知道,他可能没有机会再来下一次了。所以他要特地建一座书斋留在这里。
若九儿魂兮归来,他又岂能在此处独留她一个人啊?
这一次来,他将书斋建好了,他也将他的心魂留一瓣在此处。若她魂兮来归,便能找见他。
完成这个心愿,以七十三岁高龄,再度驾临盛京的皇帝,高兴之下,下旨恩赏。
谕旨曰:“朕此次至盛京,恭谒祖陵,将军大臣以至官兵,均各奋勉执事。除官兵等另降谕旨赏银二万两外,将军永玮,赏银三千两;将军庆桂,赏银二千两。”
“副都统成策、德福,侍郎鄂宝、宜兴、伯兴、荣柱、德福,府尹奇臣、府丞蒋良骐,共赏银三千五百两。总管赫楞泰、诺木齐、纳兰泰,掌关防官福昌、倭什布、拉隆阿,包衣佐领伊伯、英额、广索、福绍,共赏银一千五百两。”
盛京将军、宗室永玮直到这一刻才终于敢松了口气下来。
皇上非但没因为文溯阁匾额的事儿治罪,反倒赏赐了给他;而且他的恩赏是所有人里的头一份儿……他真是有一种死后余生的欢喜。
在永玮看来,此次他能遇难成祥,都是人家和珅的功劳。
和珅身为“天子近臣”的名声果然不是虚的。别人办不了的事、递不进的话、救不下的人,人家和珅这不是都办到了嘛!
永玮得了赏银三千两,便从中拿了大半出来,将二千两银子派人去送给和珅……
盛京之行,至此,已然是皆大欢喜。
一众大臣都等着,皇上借着这欢喜的劲儿,能够赐众人在“嘉荫堂”戏台看戏。
这嘉荫堂戏台,便是此次盛京老皇宫增建西路的又一主要建筑群。
皇上这么兴师动众地修了戏台,不看戏,难道还能干放着不成?
结果,大臣们却迟迟没能等来皇上赐看戏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