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深吸口气,“咱们必须在皇上正式下旨册立皇太子之前,找到这个人,并且争取做第一个拥戴之人才行!”
九月。
又到九月,偏到九月。
刚过完自己万寿节的皇帝,偏首望向身边……
她在笑,依旧还是那般年轻清丽的模样。
她走了,走了二十年;可是她的音容笑貌却也因之而再也没有老去。每当他看着她,她便总能将他也带回当年的时光里去。
在那时光里,她还是那样淡也淡极了、艳也艳极了的海棠花的模样儿。
而他,也依旧还是当年刚到而立之年,正是一个天子、一个男人最成熟、最睿智的时光。
他凝视着她的笑容良久,含笑点头,“九儿,是时候了。”
九月是属于她的月份,就在他的万寿节之后。
他喜欢这个月份,他决定了,就在这个月份最好。
皇帝这一刻的真情流露,这一刻对着虚空里的人儿柔情微笑、软语言说的模样,和珅已然见惯不怪。
今日里这番话,对于和珅来说,更是如雷轰耳!
他确定皇太子是谁了!
九月初二日,和珅忙亲赴嘉亲王所居撷芳殿,向十五阿哥亲自送上一柄玉如意。
和珅虽没敢明说什么,可是玉如意的特殊含义,已是不言自明——选中者,赐玉如意。
和珅自以为聪明,可是却没想到十五阿哥颙琰却只是冷淡一笑,丝毫没有半点惊异和欢喜的神情去。
九月初三日,皇帝御圆明园勤政殿,召皇子、皇孙、王、公、大臣等入见。
宣示恩命:立皇十五子嘉亲王颙琰为皇太子。以明年丙辰,建元嘉庆元年。
“谕:朕寅绍丕基,抚绥方夏。践阼之初,即焚香默祷上天,若蒙眷佑,得在位六十年,即当传位嗣子。不敢上同皇祖纪元六十一载之数,其时亦未计及寿登八旬有六也……”
“朕前此不即立储之由,节经颁发谕旨,反覆申明……我朝太祖、太宗、世祖、俱未豫立储位,惟圣祖仁皇帝、曾以嫡立理密亲王为皇太子。后竟为宵小诱惑,兼患痼疾,不克祇承。”
“朕钦承家法,践阼后,亦何尝不欲立嫡。以皇次子为孝贤皇后所生,曾书其名,遵皇考之例,贮于正大光明扁上。不意其蚤年无禄,不能承受。”皇帝特地言明,永琏早亡,正是“不能承受”帝命。
“嗣于癸巳年冬至,南郊大祀,敬以所定嗣位皇子之名,祷于上帝。并默祷所定嗣位皇子,倘不克负荷,即降之罚,俾臣得另简元良,以为宗祏延远无疆之福。又于盛京恭谒祖陵时,敬告太祖太宗在天之鉴。是朕虽不明立储嗣,而于宗祏大计,实早为筹定。”皇帝也将颙琰之名,先禀告上天,再禀明太祖太宗,以期若也与永琏一般“不能承受”则应另寻他人——可是颙琰既稳稳妥妥长大成人、成婚生子,便已足可证明,上天许可、祖宗认定。
“俟朕长至斋戒后,皇太子即移居毓庆宫,以定储位。”
颙琰皇太子之位已定,皇帝接下来紧接着便已御定:
“皇太子生母令懿皇贵妃,著赠为孝仪皇后,升祔奉先殿,列孝贤皇后之次。其应行典礼,该衙门查照定例具奏。”
婉兮,一个出身于辛者库的汉姓女,终于在这一刻,正式成为了大清的皇后。
虽然迟了二十年,可凭她的出身,原本绝不可能成为皇后,更不可能生子为皇太子……可她却因为皇帝的钟情偏爱,因为她自己的柔嘉令仪,成为了大清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唯一的汉姓皇后。
深宫多怨女,难得未惋惜。
唯有魏婉兮,历三十年后宫生涯,无怨无悔而去,含笑长眠。
【正文终——明日起还有一点尾声。】
【红袖添香连载新文:《少帅,夫人又在闹离婚》】
乾隆六十年,正月初一,竟逢日食。
正月十五日,原本是月圆之夜,竟然又逢月食。
这般日月双亏的天相,叫人心下颇有些不安。
单单的日食,或者月食,已经足够皇家警醒,更何况是这样的日月双亏呀。
尤其此时,曾经英明神武的皇帝已然年迈,故此前朝后宫都小心翼翼,绝不敢在这个正月里有半点的行差踏错去。
前朝后宫便不约而同都去走一个人的门路,那便是此时的天子近臣——和珅。
记不得已经有多久,年迈的皇帝开始沉浸入自己一个人的世界。他的心思,没人能猜透;他的话,甚至都没人能听懂了。
他终究老了,老到言语已经前后不搭;他更本是心思深沉的人,一旦言语如此无法猜测,那他的心就更没人能走得近了。
皇十五子、嘉亲王颙琰每日都陪伴在皇帝身边,日日不离,可是皇子尊贵,又遵从大清的祖宗家法,不可擅自交接外臣,故此前朝和后宫都没办法与颙琰结交——除了嘉亲王颙琰之外,唯有一个外臣也能与皇帝日日相处,那便是和珅了。
故此前朝后宫自只有和珅这唯一的选择了去。
和珅收了人家的礼,却也只是儒雅而笑,淡淡回应,“今年虽说日月双食,可是皇上御极已然六十年。一个甲子了,早已经历过多少次日食和月食去了?便是咱们觉着心惊,皇上却早已经处变不惊了。”
“还请各位回去安心便罢,便是日月双食,可是咱们头上这片天啊,却变不了。”
前来求门路的人狐疑散去,和珅站在自家府邸高楼之上,望着那些人的背影,唇角溢出轻蔑的笑。
这些蠢人,多少人比他还更早入仕为官,可是却白白陪王伴驾这么多年,竟然都没能摸准皇上的心思。如今反倒要来走他的门路,任凭他怎么说,他们都只能相信。
和珅家奴刘全在畔轻声道,“主子,今儿咱们收了好些贵重的礼,奴才已经登记造册,全都收好在库房了。”
和珅得意一笑,“我便欢喜这日食、月食。若没这样的天相,他们如何惊慌如热锅之蚁,急急慌慌来求我呢?我倒希望从今往后,年年日食月食,便成了咱们一条坐在家里收钱的好财路去。”
刘全便也跟着笑了,“主子说的是。只要咱们皇上寿与天齐,那主子的财路自就也绵长不散。”
和珅点头,抬头望向天空,“所以我说,这头顶的天啊,是不会变的。这世上没有人比我更希望皇上万岁、万万岁。”
主仆两人志得意满地说了一会子话,那刘全心下也还是有些不妥帖,低声道,“主子当真觉着,这天不会变么?”
终究都是凡夫俗子,这天相异常,刘全心里也有些画魂儿。
和珅垂首轻轻一哂,“我便是再希望皇上万岁万万岁,可是我心下却也是明白,这只能是一个愿望而已。”
皇上近些年说话越发没人听得懂,这情形的严重,没人比和珅更清楚。
精明如他,如何不明白,已经是时候为自己做两手准备了。
“我不过尽管叫他们继续以为,皇上不肯放弃权柄,那他们就不会去猜测,储君是谁;而我,却要更用心在储君身上了——唯有令满朝文武都不知储君为何人,而我独独先归附在储君门下,那等储君登基,才离不开我。”
和珅的如意算盘打得叮当山响。若此,等储君继位,他依旧是皇帝身边第一离不开的人。
那他的权势煊赫,便可顺利完成交接更迭去。
精明如和珅,却也没想到,如今年过八旬、连话都有些说不清楚了的老皇帝,却还是做出叫他意外之举。
正月十六日,虽说刚经过日食和月食,可是大清皇家的新年依旧还在热热闹闹地庆贺,只是过年的重头戏从紫禁城挪进了圆明园。
这一日,耄耋之年的皇帝,亲御圆明园的奉三无私殿,赐皇子、皇孙、皇曾孙、皇元孙、亲王等宴。
这样的场合,皇帝必定会向皇子皇孙等派下赏赐的银两去。
可是这一日却独独少了皇十五子、嘉亲王颙琰的恩赏去。
一众皇子皇孙等齐齐跪倒向皇帝谢恩,颙琰虽说没得到赏赐,却也一并行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