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首诗写胸怀祖国,保家卫国方面的东西,可以是平民随君出征,也可以是替父从军。
第四首诗写怀念爱人,想念亲情,寄托友情。
四首诗,分别以励志,劝学,豪放、写景咏物、胸怀祖国与寄托感情来下笔。
每一首诗都互不相干,从这可以看出一个人的远大前程,目光的长远。
李白看着这些诗,暗自想着应该如何下笔。
就在这时候,高台上的方量拍了拍手道:“诸位,想必圣贤语录你们都做的差不多了,现在我来给你们说一下十副对联的要求……”
李白闻言,摇了摇头,这何止是做了,就是十副对联他都做完了。
方量在上面所说所言,李白在下面听了片刻,大致也就是要押韵,要工整,要结构衔接等。
这些都是对联的基础,谁不知道呢?所以李白没有再听下去,而是想着这四首诗要怎么去写。
第一首诗,豪放或者励志……再或者劝学,诗仙李白就有一首很好的豪放诗文。
他脑海快速闪过李白所著的《将进酒》。
《将进酒》,李白著作的巅峰诗文,主要写了酒与中华的内敛文化,喝酒的豪爽,诗人的豪放。
这首诗李白在结构上大开大阖,充分体现了他的七言歌行特色。
豪放?这首诗够豪放了吧?现在的李白想着这首诗,都想来个一醉方休的感觉。
李白直接落笔写下: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白学长,忠良辈,将进酒,杯莫停。”
(原文: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第二题是孔圣去见伯牛,看着伯牛身患恶疾所说的话。
从这道题的出题方式来看,吻合第一道题,那就是孔圣肯定有一位得意门生就是这伯牛。
李白笑了笑,看来自己所写的孔门十哲应该是对的了。
至于孔圣去见伯牛说了什么话,李白仔细回想一下,孔圣握着伯牛的手,隔着窗说: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意思是说不行了,这就是命啊!这么好的人怎么能得到这样的病呢?两句话同样,表示了当时孔圣对伯牛的惋惜。
也有暗叹天公不作美,导致他的学生身患如此恶疾,感叹命运如此不公。
李白写下这段话,继而看第三题。
这些都是圣贤语录,在他所看的书中,都有所涉及,并不难。
就算有的记忆模糊,但只是用来翻译圣贤的意思,这也不是什么难事情。
很快他就把第一份试卷给做的七七八八,有的还没做的话,就等回头再来做了。
接下来第二份试卷,上面分别列出十副对联,这十副对联是经过了国子监诸多大学士一同钻研,然后决定的对联。
这些对联刚好在赶考学子现在这个阶段应该能对的上的。
并不是很难的对联,只要思维稍微开阔一点,应该都不是什么大问题。
第一联上联:三考得志,官七品、威八面、竭九尊,全因河鲤重生。
第一联就是让学子们明白上联,三考得知,乡试,会试与殿试,通过则官居七品,威风八面。
李白不假思索,直接在上面落笔写下:十年寒窗,诵四书,言五经,习六艺,只为龙门一跃。
他之所以对出这幅对联来,是他看过这幅上联的出处。
这幅上联出处在现代社会,粤西省古代贡院明远楼前的对联,为的就是让学子们勤劳学习,刻苦勤俭,为了前途,多做努力。
第二联,当李白看到第二联,有些愕然,怎么出的这些对联,都是各大贡院门前所贴着的对联?
第二联:夜半文光射北斗。
文光,文学,文采。
这是古代京城贡院明远楼大门前的上联,下联应该是朝来爽气挹西天。
李白落笔写下:朝来爽气挹西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