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随着他们有朝一日作出经典名著,他们的诗文就会刻录上去。
白学等人也开启了儒道之力,脑海浮现才气尺。
高空中,文曲星逐渐的降落下一道道淡白色的光华,这些光华逐渐的融入到了众人的身躯中。
李白说完孝义之力,接着说道:“诸位,这只是其中的孝义之力。”
“儒道分有不同的力量,不同的人能领悟不同的力量。”
“儒道,这是一个笼统的称呼。”
“儒,还分正气,天罡气,孝义力,仁爱力。”
“前段时间我院试结束回江陵的路上,遇到魔种缠身。”
“当时我急中生智,作出了一首《正气歌》,唤来天地正气,洗涤这一方被魔种污染的土壤,魔种败退。”
“下面,我来跟大家说说,何为正气……”
大家陷入了听课的状态中,在仰天楼的二楼上,文坛杏树,越来越多,最终把整个仰天楼的二楼改变的一片杏树缠绕。
杏花香味扑鼻传了出来,整个仰天楼都被一片清香所充斥着。
在正气歌落下,现场中,有的人内心有着凛然正气的,此时都产生了共鸣。
他们脑海顿时也浮现出一柄乌黑的尺子来,但这尺子上缠绕着一丝丝的凛然正气。
其他人只是一柄乌黑的尺子,并没有缠绕着这种正气。
可想而知,这或许就是不同的儒道之力,有着不同的特殊之力加持了。
一席话下来,李白从交流中的状态中缓过神来,但当他看到仰天楼遍布文坛杏树,他笑了。
这是他的努力成果,用心去读书,用心去交流,引起天地文坛杏树共鸣。
杏树,隐秘在天地中的一种奇特树木……
李白静静的看着刚才说不相信他的人,此时他们都带着不可思议的神色。
李白问道:“诸位,这就是儒道之力,无所不能,只要你有才华,摘星夺月都不是问题。”
“当然!这一切都建立在你们有才华的前提下,否则一切都是空谈。”李白说道。
众人在这一刻,都开始安静了下来,因为……李白今日的一番话,可能就是他们未来人生的转折点。
李白做了个请的手势,众人齐齐回到了二楼大厅中,安静的坐了下来。
白学看向李白说道:“小白,你比较了解儒道之力,要不……你上去跟大家说说?要怎么进入儒道这一门?”
李白当仁不让,直接走上原本属于王茹欣等人跳舞的舞台。
李白走上去后,目光直视着下方众人,笑道:“世人常言,学无止境,到底何为学?”
众人正襟危坐。
这一刻,他们眼里没有把李白当成跟他们同等层次,而是把李白奉若先生一样看待。
这不是说李白领悟到了儒道之力,而是李白说的东西,或许能改变他们一生。
这样的领路人,难道不值得他们尊重吗?
应该尊重的,毕竟熟读圣贤书,并非所有人都只是为了自己,也有人心怀苍生,心怀天下。
李白道:“学,一种学问,一种学识,但这两种学都是书里的知识罢了。”
“而我们要做的学,是学书里的学问,书里的学识。”
“学,不是单纯的看,不是单纯的写,而是要用脑子去消化。”
“孔圣当初面见鲁公,纵使鲁公说了千般言语,他只回了一个“然”字。”
“诸位可知道这“然”是何意思?”
在众人冥思苦想,想要回答李白这个问题的时候,李白摇头道:“我这么跟诸位说,是希望诸位看书,是用心去看,是用心去读。”
“书里面的知识是无穷无尽的,读完三国又有孟圣,孔圣,曾圣,荀圣等经典语录。”
“有句话说的好,儒生春秋读春秋,说的正是儒道之人,必定要先熟读圣贤所言,了解圣贤之意,不管是春夏秋冬,都要读《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