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笔迅捷而劲健,沉着痛快,八面出锋,率真自如,追求力量、速度和韵味。
同时又融诸家笔法于一体,使结体、用笔均富于变化,并达到了挥洒自如的境地。
可以说,唐寅一辈子的字体多变,完全取决于生活,来源于点点滴滴的人生履历,最终成就了他一生荣耀。
李白脑海闪过《黄茅渚小景图卷》《落花诗册》《西洲话旧图轴》《山路松声图轴》等现代社会所看到过的拓本。
这些拓本上都有着唐伯虎字体从初学到晚年的改变。
李白脑海中一直在观摩着唐寅的书法,最终右手执笔,开始效仿其唐寅的字体来。
唐寅是明朝人,在王者大陆这个世界,还没发展到明朝去。
所以李白观摩所学习唐寅的字体,等于他是首创之人。
一旦字体有成,他很有可能也成为著名的书法家了。
李白落笔改变自己的写字方式,一开始很难,每次落笔的时候都会有所犹豫。
最终李白选择了唐寅第四阶段的率意,字体迅捷而劲腱,率真自如,追求力量与速度的韵味。
每次落笔,都会浪费上几张纸。
坐在不远处的王朝与马汉看着李白好像与纸犟上了,他们无奈的摇了摇头。
读书人都这么疯狂的吗?
随着时间流逝,转瞬有过去了两天。
四月二十将至,白帝府下上前县考生如约赶至。
白帝府的热闹程度翻了几番,有了这些谈论风花雪月的考生前来,青楼的生意都翻了几倍。
但在这些考生找青楼女子放松一下考试前的心情时,李白依旧在孜孜不倦的攻克着书法上的障碍。
字体越来越俊美秀丽,隐隐已经脱离了唐寅的影响与过去自己书法的影响,开创出属于他的字体来。
这是一种自创字体的开端,但却也是自创字体的祸端……
字如其人。
读书人经常说这样的话,比如一个读书人的本性十分豪放,那么他的字体也犹如笔走龙蛇,豪放大方。
一个读书人内敛,字体相对来说也会内敛精致一点。
这完全取决于一个人的心性以及他所追求的目标所影响。
李白之前都没想过要好好练字,毕竟在读大学的时候,他也有练习过毛笔字,相对于在写字上面来说,他认为这不是他的软肋。
但随着他通过县试后,接下来还有府试、院试、会试、殿试等诸多的考核。
他认为自己理当有一种属于自己的字体,这种字体不要求多么奔放洒脱不羁,但一定要清晰可见又易懂。
李白脑海快速闪过在现代社会所遇见过的字体。
王羲之,生平所著《兰亭集序》受历代书法家所敬仰,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几千年之远。
其书法平和自然,笔势含蓄委婉,世人常用曹植《洛神赋》中的:“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一句来赞美王羲之的书法之美。
王的书法传承几千年,深受世人所敬仰与钦佩。
但李白觉得他不适合王羲之。
思维跳跃而过,换成颜真卿与柳公权“颜柳体”。
颜真卿,唐朝名臣,著名的书法家,擅长于行、楷,最终创“颜体”楷书。
柳公权,唐朝著名书法家、诗人,柳公权书法以楷书著称,初学王羲之,后来遍观唐代名家书法,吸取了颜真卿、欧阳询之长,溶汇新意,自创独树一帜的“柳体”。
颜真卿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为“楷书四大家”,又与柳公权并称“颜柳”,书法被后世人称为“颜筋柳骨”。
意思是说颜真卿的书法用笔肥厚粗拙,显得筋健洒脱。柳公权的书法棱角分明,以骨力遒劲著称。
颜筋柳骨这话出自宋·范仲淹《祭石学士文》:“曼卿之笔,颜筋柳骨。”
这两人的书法影响之深远,传承几千年,深得后代书法家们的敬仰。
李白想了想,最终还是觉得不要取这两位书法家的字体仿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