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家良说道:“已经快中午了,回市里吃个便饭再走吧,我们侯书记还有工作要向您汇报。”
岳红军说:“不了,我还要去下一站。”
薛家良问道:“是回省里吗?”
“你问这干嘛?”岳红军反问道。
薛家良说:“我是说,如果您回省里,就不用掉头,顺着大堤一直往前,近路。”
薛家良故意给省委书记指了这条近路,目的是让侯明跟他相遇,因为他知道,侯明肯定会抄便道回来,他不会再绕道去市里。
哪知,岳红军说道:“我不回省里。”他说着,就走向自己的车。
司机很快完成掉头任务,秘书很专业地给他拉开车门,直到他上车后,关上车门,他才跑步来到副驾驶,迅速上了车。
岳红军降下车窗,冲着他们挥挥手,随后,车子加速,向前驶去。
整个过程,薛家良都没有找到让他多停留一会的理由。
如果岳红军顺着大堤往前走,兴许还能碰上侯明,哪知他掉头回去了。
薛家良怔怔地看着省委书记的车渐渐远去,他这才看了看县里的同志,说道:“我也回去了,你们还有事吗?”
孙书记说:“您来都来了,去县里坐坐吧。”
薛家良刚要说话,就见一辆车沿着防洪大堤疾驰而来。
是侯明的车,他果然抄便道过来了。
误会,往往都是凑巧产生的,如果岳红军回省里,如果侯明不走便道,他都能碰上岳红军。
侯明一见大堤上没了省委书记的影子,他就皱着眉头下了车。
另外两名值班人员将所有能坐的东西都搬了出来,请领导们就坐。
岳红军坐下,指着桌子上的西瓜对身边的人说道:“吃,吃西瓜,我要尝尝这西瓜是不是这个小同志说的那样,又沙又甜。”他说着,就岔开了腿,低头咬了一口西瓜。
看到岳红军真的吃了西瓜,薛家良暗暗向小孙竖起大拇指,如果小孙要是知道省委书记从来不在外面吃东西,不知他会怎么想。
岳红军将一块西瓜全部啃完,他见大家谁都没吃,就奇怪地问道:“你们怎么都不吃?这么好吃的西瓜难道让我一个人都吃了吗?”
说实在的,薛家良也不喜欢在外面吃西瓜,每当抱着西瓜啃的时候,他就想起电影里那个日本胖翻译官的丑态,另外,吃西瓜的确无法保持风度,必须尽可能的把嘴张大使劲啃,一旦张小了,鼻子上就容易沾上瓜瓤。
但此刻他必须吃,因为省委书记都吃了,他要是不吃,县里的同志也不好意思吃。
于是,他就接过县长递过来的一块西瓜,转过身,面向大堤,背对着众人几口就啃完了,方洋及时把纸巾递给他。
他借擦嘴的空儿,看了看手表,往大堤左右方向望了望,希望侯明快点赶到。
好在岳红军看了防洪大堤后,心情不错,又出现小干部献西瓜这个插曲,才拖延了一点时间。
孙书记又将一块西瓜递给岳红军,岳红军一边用纸巾擦着嘴一边说:“一块就够了,我肠胃不好,生冷硬的食物都不敢吃。”
如果没有刚才那一幕,薛家良判定,岳红军绝不会吃这块西瓜的,现在,听他这么一解释,他倒有些冤枉他了,甚至对他高价雇的大厨都能理解了。因为他是南方人,到北方肯定吃不惯,加之他的肠胃不好,给自己雇个南方大厨似乎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薛家良发现,岳红军的一句话,居然轻易化解了他对这位省委书记的偏见。我们不得不说,薛家良其实是个性情中人,别看他表面冷峻、说话刻薄,内心其实是非常柔软的。
这时,侯明给他的手机上发来一条信息:还在大堤吗?
薛家良回道:“还在。”
不知为什么,薛家良最近感觉跟侯明沟通不再像过去那样顺畅,话语间总是让他那么别扭。比如来的路上,他说的话没有毛病,可是侯明却莫名其妙地跟他发火,似乎如果他见不到省委书记,就是他薛家良的原因?
这让薛家良很是别扭,这种别扭的感觉不是一次两次了。
这时,就听岳红军叫道:“薛家良,走,去你掉水里的地方看看去。”
他这话一出,在场的人都不由得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