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练 功

帝乡传说 舞越 1984 字 12个月前

练的正是那神龙八击的第一击——潜龙在渊心在天。

这神龙八击说是八击,实际上每一击都是一种拳脚功夫,每一击都有十几个招式,每一式都有许多连续的动作。

空手进招,或拳或掌或指……,每一动作都攻击全身要害,搂、打、腾、踢、弹、扫,变化无穷,虚实莫测,擒、拿、封、闭、拗、沉、吞、吐,声东击西、欲虚反实;手、眼、身、法、步、腕、肘、膝、肩,疾徐进退,刁拿锁扣,倏前倏后,忽进忽退,身形施展开后穿行如飞、动若江河、静如山岳……

自古以来武术技巧主要追求人的身体的灵活性和协调性,而这神龙八击的各种招式将这些方面发挥到了极致。讲究出手快而狠,招式连结极其紧凑,攻击角度往往匪夷所思,只要身体条件允许,任何动作都可以做出来。

可惜莫轻言这么多年,只练出其形而无其神,轻飘飘毫无一丝杀伤力。

在现代人眼中,华夏民族渊源流长的武术技击,只不过是些银枪腊样、花拳绣腿。作为一种舞蹈表演供人欣赏娱乐而已。如真正与人比武较技是毫无用处的,所以许多的人对自己老祖宗留下的武技不屑一顾、弃之如敝屣,而高价去学别人的什么拳击搏击之术,甚至还把什么柔道、跆拳道推崇备至……

其实,有多少人知道?

华夏武术的精髓是在于内气功,而内气功之大成正是先天真气。而没有内功的武术技击当然就是些花拳绣腿。武术界不是流传一句“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吗?几千年来华夏武术之所以辉煌,正是因为有了内家真气。可惜现代的人们追求枪械的犀利和物质的满足,不愿起早摸黑的练习,把老祖宗千百年流传下来的东西弃之不顾。再加上儒家保守传男不传女的思想和门户之见,让许多绝世的法诀就这样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中……

这几天,莫轻言发现,由于身体渐渐恢复过来,虽然没练出那传说中连绵不绝的真气,也许是日日练习的原因,许多往日无法做到的动作,此时却很轻松的做到;许多看似无用的花拳绣腿,此时运用起来又是另一番感触……

当然要达到书中所说的眼到、手到、心到……那必须经过千锤百炼的练习和实战才能做到的。

拳法、腿法、掌法全部练了数遍之后,东方才慢慢地出现微微的一点亮色。

莫轻言缓步登上石崖,面朝着东方,盘膝坐下,双手平举,开始吐纳!

双手握拳,依照引气诀窍调度身体的气海,只觉得小腹处有些微热,气海中好似有气流在蠕动,越来越快,越来越快。然后他能感觉到的是周围的气流,开始以他的身体为中心,慢慢的聚拢来。然后他能感觉到的是周围的气流,开始以他的身体为中心,像是开了个水漏一样,缓缓成漩涡的流动起来,只是很缓慢。

空中的灵气开始引入体内!虽然灵气稀薄无比,比莫轻言想象中要顺利,虽然从脚底一直透到脊椎,有一种被火轻灼感。

双臂交叉举过头顶,双手由掌握拳,捏出无数激荡的热气。

法诀在体内引动那股从头顶源源不断涌入的热流,就像是一潭水,打开水闸,开始从静止到移动,然后到加速,然后冲刺,然后越加势不可挡,万马奔腾般冲向那些曲曲折折狭窄的经络路径。那阻隔在经络窍穴上,限制了这个废材无以寸进的阻隔,都似乎被变色震颤!

水流过那些曲折的小渠,于是逐渐被拓宽成大道。奔流突破那些阻路的石块,将其淹没冲刷。

水流沿着一条山沟之路,朝着体内气海的深潭阻碍浩浩荡荡奔涌而去。

然而一路上的小支脉干枯太久,水流慢慢变缓,开始跟不上了,奔流减小了,最后流入气海的深潭,然后削弱,然后潮水逐渐褪去,终没有冲开那道堤岸。

功亏一篑!

……

这已经是第十次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