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开春后,红军团的战士三三两两经常外出吃饭喝酒,酒后又与地方青年发生争斗,打群架,总是地方青年吃亏,被打的头破血流,各营都有有这种情况,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势。
地方公安部门将情况反映到团里,团领导也很重视,督促各营加强管理,营里严格要求连队管理好自己的人。
可是虽然加强了管理,还会出现外出打架事件,搞得地方单位经常到团里告状,让团领导很头疼。
为了杜绝这种无组织无纪律的自由散漫情况,团里抽出时间专门组织了一次研讨会,议题就是“针对部队当前存在问题怎样加强管理?”
团里要求每个连去两名干部参加讨论,高炮连是指导员向前和于卫一起去参加了这次研讨会。
在红军团会议室里,团常委都在主席台就坐,政委做了动员之后,让大家各抒己见,发表意见。就有干部举手上台发言,有的说按照《条令条例》执行,有的则摆明说,现在的兵不好带,等等大都是老调重弹,没有什么新意。
于卫在基层连队,经常与战士们沟通,了解战士们的想法,高炮连也有几个调皮捣蛋的,经常外出惹是生非。于卫光收他们的武器就好几把,什么工兵锹、铁棍、军刺之类的东西。
深入了解后,才知道白天有训练任务,感觉很充实。可到了晚饭后,无所事事,无聊得很,就跑出去喝酒,喝了酒一句话不投机,就发生争执,有了争执就会动手,血气方刚谁也不愿低头示弱,那就打起架来。
红军团是野战团队,士兵都是生龙活虎的小伙子,平常的军事训练让他们各个身体强壮,地方青年哪里能打得过他们?
于卫经过思考,怎样能将战士的心留在连队?于卫心里是有想法的。开会时私下与向前交流,向前也很赞同,攒着他上台发表意见。于卫举手,被政委叫上台发言。
在训练之余,利用业余时间多多组织开展文体活动是这次于卫的建议,这样可以杜绝战士们无所事事地在休息的时候外出喝酒打架。
此项建议博得了干部大会的支持,并得到了团领导的赏识。
火洲五月的天气,一天一个样,温度不断上升,全团在礼堂内聚会已经是闷热不堪,就把每周聚会看电影的场合,布置在了露天电影院。
水泥砌成阶梯样式的台阶,排成二十几排,中间有一走廊通向入口,入口上方专门搭建有一个放映室,正前方的六七十米左右就是一堵白墙,又宽又高。
晚饭后半小时,连队分批带入,一营、二营坐在右边的看台,中间空出一排做为分界,炮营坐在左边看台前方。
等部队带入后,才让部队家属陆续进入,坐在炮营后面看台上,天色还没有无安全黑下来,团值班员让以营为单位唱歌。
营长让于卫指挥炮营唱歌,于卫起身站在炮营的侧前方,指挥炮营官兵齐唱一首《说打就打》,声音洪亮、响彻云霄。
一营不甘落后,唱了一曲《走向打靶场》,同样是如雷贯耳、气势磅礴。一曲唱完,恢复了平静,而二营却没有唱。
这下胡云峰从座位上站了起来,高声喊道:“我们唱完,谁没唱?”
“二营!”炮营官兵齐声喊。
“二营的来一个!”
“来一个呀么!来一个!”
“呱唧!呱唧!”
“啪啪啪!啪啪啪!嘿嘿嘿!”炮营官兵们鼓掌连带吆喝。
这是部队最通常的拉歌方式,可是二营依旧没有人站出来指挥唱歌。一营又接着拉了一次,可二营依旧沉默,这让在场的官兵发出一阵哄笑声。
二营被一营、炮营连续拉歌,可二营真能沉的住气,就是没人指挥唱歌,后来拉歌变成了一种调侃。
胡云峰站在石凳上,高声喊道:“我们唱完该谁唱?”
“二营唱!二营唱!扭扭捏捏不像样!”炮营的官兵大声附和到。
那边一营指挥歌的干部又带领他们营拉歌:“二营兄弟们!呼儿嗨!来一个呀嘛!呼儿嗨!你们的歌声,稀哩哩哩!刷啦啦啦!唆咯咯咯呔!来一个呀嘛!呼儿嗨!”
“二营的,来一个!二营的,来一个!”
二营被“羞辱”,依然没有唱起来。引来场内一片哄笑声,二营官兵都低着头,感到很没面子,很是丢人。
直到电影放映,拉歌算是告一段落。
第二天上午,在炮营部教导员办公室里,营长、教导员还有胡云峰和于卫,这次他两人被叫到营部,营长、教导员首先表扬了于卫和胡云峰在昨天晚上看电影集会时带领全营唱歌、拉歌的表现。
营领导分析了两人的特点,胡云峰拉歌经验丰富,而于卫指挥唱歌水平高。
于卫得到了很大的鼓励,营领导希望于卫在拉歌方面多向胡云峰学习,不能只唱不拉,也不能只拉不唱。
最后营长建议以后不要再拉二营了,于卫与胡云峰不明白其意,经过营长解释才知道二营长与炮营长是老乡,又是同年兵,昨天的事情让二营很没面子,打电话恳请营长在以后的集会中不拉二营的歌。
因为二营没有懂得文艺的干部,这让二营长在每次集会时显得很尴尬,没有这个本事,只有恳请兄弟营不要出他们的洋相了。
郑飞被派往一营一连代理指导员,一天晚饭后打电话给于卫到他那里坐坐。于卫准时赴约而去。
进了郑飞在连队的办公室,看见郑飞正拿着一本书看,于卫扫了一眼,见是一本挺厚的书,包着书皮看不见书名。
于卫笑着问:“你看的啥书?还包着书皮?”
“简爱!”郑飞回答。
于卫“哦!”了一声,因为《简爱》这本书他以前看过,是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作品,这是一部带有自传色彩的长篇小说。
小说讲述的是女主人公简爱的成长历程,她从小失去父母,寄住在舅妈家,不平等的待遇让她饱受欺凌,小小年纪就承受了别人无法想象的委屈和痛苦。
成年后,她成了桑菲尔德贵族庄园的家庭教师,她以真挚的情感和高尚的品德赢得了主人的尊敬和爱恋,谁料命运对她如此残忍,她为这段婚姻又付出了难以计算的代价,但自始至终她都一直坚持着自己的信念,执着自己的理想与追求。
于卫和郑飞聊起简爱,都为她的人生遭遇而怜悯,佩服她的坚持和坚毅的性格。
不一会儿,严研到了郑飞这儿,三个人谈天说地,感觉意犹未尽,干脆郑飞拿出了自己储存很长时间的两瓶伊犁大曲,然后又给钱通信员到团里家属院小卖部,买了些两瓶罐头,一袋油炸花生米。
酒下了半瓶,三人都有些晕乎,等一瓶都喝完,都在云里雾里了。这时连队早已就寝,为了不影响连队,乘着皎洁的月关,三人走出连队,在连队的沙枣树下,坐在了围绕在石桌旁的石凳上。
郑飞诗兴大发,朦胧飘忽中,长吟一首岳飞的《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严研不甘落后,接着以一首主席的《沁园春雪》抒发自己的感情: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于卫见他两人先后以千古名人的词句,显露出两人的文化底蕴。轮到于卫了,他本想以背诵的《沁园春雪》来助兴,没成想严研抢先一步。
这时的于卫,想着以什么词来应付呢?他们的两首词,可以说都是大词,流芳百世的词,几乎是家喻户晓。
能与这样的词匹配,那到底是什么词呢?于卫考虑了半天,突然混沌的脑海中闪现出了诗仙李白的那首《将进酒》,于是滔滔不绝地咏诵出来: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让郑飞和严研两人吃惊的是,于卫能把这李白的这首《将进酒》熟背出来,而且是带着感情吟诵,他俩的背诵的词,几乎是人人知晓,而《将进酒》则是喜欢诗词的人,才能熟读它。
虽然它两人背诵的词,在气势上要宏大些,可《将进酒》更切合他们酒后的状态,又是别有一番风趣。
郑飞被李白的《将进酒》激发出感情,轮到他又来了一首李白的《关山月》。向于卫展示他的才华,他也会李白的诗词。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qh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当他咏诵完毕,于卫和严研报以掌声给予鼓励。
又该轮到了严研,严研想了想,感到酒喝多,思维已不是那么清晰,准备了好久,也没个所以然,郑飞调侃他到:“你行不行?不行就于卫来了!”
被郑飞刺激之下,严研好像想起了一首诗词,是苏轼的《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等他咏诵完,于卫边鼓掌边说:“严研可以呀!好一个‘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可是苏轼的名作啊!”
“被说废话!该你了!”郑飞催着于卫说到。
“那我就来首陆游的吧!”于卫自言自语说,因为他知道如果不能拿出拿手的诗词来背诵,岂能打败他们?
唐代诗人陆游的《钗头凤红酥手》,从于卫口中悠扬的流出: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这首词是陆游对自己爱情的悲剧的描写,写出了对家庭包办婚姻的无奈。“哎!这首陆游的词,我是第一次听,不错,不错!”郑飞钦佩地说。
“我也是第一次听,佩服哦!佩服!”严研慢慢腾腾地双手抱拳示意,似乎酒力不及。
郑飞不甘示弱,决心再来一首,想了想说:“那么我就再来一首辛弃疾的词《青玉案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好一个‘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是名句啊!”于卫不面对郑飞流露出了钦佩。
严研插话说:“不背诵了,我喝多了,记不起来了!你们光背诵别人的诗词,还不如我们自己,趁着这月高人静的时候,即兴来几首呢?”
严研的提议,让于卫、郑飞两人交口称赞,一致同意。
“那就我先来!”严研自告奋勇地说。
在酝酿了一会儿之后,严研从醉酒后不大灵活的嘴里,缓缓地飘出他那自己七言绝句的诗句:
今日当夜月照明,
桃杏枝头挂果云,
暖风吹洒沙沙响,
遥想他日香甜景。
当严研咏诵完他自创的诗,于卫和郑飞都不约而同地爆出喝彩声:“好!好!”随着严研的咏诵过程,趁着夜色两人也在观察周围的景致。
连队周围的几棵,果然已经挂满果实,不过只是还未成熟,再过上一、两个星期,杏子就可以熟了,桃子还的再等上一个多月才能成熟。
“那好我也来一首!”在欣赏完严研的诗句后,郑飞显得意犹未尽,感觉自己此时状态良好,极为迫切地想抒发在心里酝酿已久的诗句来。
他背着手,来回在于卫和严研的面前来回渡步,嘴里长吟着自己的创作:
戎马几生涯?
报效为国家。
甘愿洒热血,
祝国更强大!
“好,好!郑飞的诗充满力量!”严研夸奖说。于卫何尝不是这么认为呢?在他的眼里,郑飞一直是一个浑身充满着正气的人,嘴里总是是不是冒出,国家、军队等词语,感到他无时无刻都准备着上战场似的,从他的诗句里就能够理解他的想法。
“该你了于卫!”严研的催促声,让于卫从思绪中回来。
呵呵一笑:“你两都是才子,诗句随口而出,我的向你们学习,先让我找找感觉!”
其实,于卫已准备好想要表达的情感,只是在踌躇用怎样的方式来表达,是古诗词的形式?还是现代诗歌的形式?
等想好了,于卫的诗句从自己的嘴里悠扬的流出:
明朗的月夜下,
好似有说不完的话,
是酒后的癫狂,还是尽兴的抒发?
我醉了!
火洲千年的风沙,桀骜不驯地不断地磨灭着我的意志。
是你!我可爱的朋友啊!给与我力量,陪我阻挡风沙!
啊!你身形多么伟岸!
你心灵是多么的强大!
带着我吧!
我已感觉到:我的灵魂早已跟随你!
带着我吧!
一段醉酒后的胡言乱语,就像诗里说的一样,就此抒发,也是于卫内心的表达。
浮夸、奉承诗中的写照,完全让于卫放下了,这要在平常,是让于卫恶心作呕的词语。
诗中所指的朋友,究竟是郑飞还是严研?还是两者都在其中?
其实,从于卫内心深处,是将自己自从到了火洲后,几个月以来,埋藏在心灵中想说的话表达出来。
于卫是很幸运的,幸运的是遇到了像郑飞、严研这样的战友,虽然交往不长时间,但惺惺相惜、相互鼓励。
每当遇到困难,有想法需要帮助时,他们都在最需要的时候出现,伸出援助之手,让本来看似解决不的事情迎刃而解。
这样的言辞,在不喝酒的时候,于卫绝对说不出来,就是喝了酒也说不出来,因为于卫是有自尊的,而且自尊心很强,他不是趋之若鹜、阿谀奉承之人。
然而,今天晚上,夜深人静,风高月明之夜,他实在是忍不住内心深处的感激之情,在喝高了之后,全部表达出来。
“一年逢好夜,千里月明时!”映照着于卫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