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

倦花飞 天宇无际 5688 字 12个月前

“你小娃儿还懂得挺多的!”宗武说笑着。

“你别小娃儿,小娃儿,叫个不停,比我大不了几岁,还老气横秋的!”于卫老大不愿意的说。

“好好好!下次注意哦!”宗武嬉笑着回答。

“哎!嫂子一定很漂亮哦?”

“嘿嘿!还可以吧!反正我觉得不错哦!”宗武似乎有些腼腆起来。

“排长,你没见过连长嫂子的照片,那可是个大美人!哈哈!”在旁边干活的一班长蹇新,听到了他俩的说话,插嘴大声说。

宗武转过头,拾起地上的小土块扔向蹇新,嘴上骂到:“叫你鬼小子多嘴,好好干活!”

蹇新躲过了土块,嬉笑着,再不出声了。

“你有嫂子的照片?拿来看看!”于卫兴致极高的问。

“没带在身上,今年她是要来连队探亲的,你就会见到了!”宗武推脱的说。

于卫猜到宗武肯定将他妻子的照片带在身上的,只是不好强求罢了!

突然想到了指导员向前,就问:“连长!指导员为啥不来?”

“哦!连队总要干部留守的,他搞政工的,这干活的事还是我来的好些!”宗武直截了当地回答。

“按道理刚来连队,他应该主动带队到农场劳动的!”于卫略有深思地说。

“接到营里通知后,我和他商量谁来,他说他是政工干部,行政工作与政工工作最好分开来,那我还说什么?明摆着不想来嘛!”宗武颇有微词地说。

“都是什么理由?营里教导员这不是也来了?根本是他搪塞!”于卫埋怨地说。

“谁说不是呢?不过也不好说啊!说不定有其他原因呢?”

“什么原因?还是打过仗,上过战场的人呢!我看是空有其表,表里不一的人!”于卫不客气的回答。

于卫的表态,代表了他对向前这人的看法,感觉这人富于心计,平常看上去笑呵呵的他,真的是笑里藏刀的“笑面虎”。

休息了二十分钟左右,两人又各自挖了起来,经过一段时间后,不知不觉地已经干了半垄,于卫已挖好了六株葡萄树。

宗武可比于卫还快点,挖好了七株。这时旁边有的的战士已挖完了自己的一垄,纷纷过来帮忙。

一班长蹇新急着说:“连长、排长,你们就别挖了!我们干得快,还是我们来吧!”

在战士们的再三要求下,宗武笑着说:“好吧!毕竟体力跟上不上你们了,还是你们来吧!”

“我们也没停着干,可就是不如战士们快!”于卫也笑着说。

放下手中的铁锹,俩人又坐在田埂上聊了起来。

其实,带兵就要身先士卒,但不能过分,毕竟是连队领导,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就好,其他的事情自然会有人干。

刘福庆也来了,但一株也没挖,说是采购东西去了,总是有他的理由,这个人也“贼得很”。

于卫挑开话匣问:“连长,你觉得你自从上次没得到表彰,对刘福庆有什么看法?”

“有什么看法?怪我这人不识相,错认了人呗!”

“这就叫‘防人之心不可无’啊!”

“有设么办法?他是连队的副连长,我们又是老乡,哎!工作还是要继续的,以后就是留个心吧!”

宗武能对于卫说出这样的话,显然是经过这段时间的了解,对于卫已经非常信任了,感觉于卫也没有干部子弟的架子,能同连队上下融成一片。

于卫虽然才来高炮连一个多月,可已经在战士们心中形成威信,深得战士们的喜爱,唯一不足的就是高炮专业不足。

在野外工作是比较辛苦,住宿条件也很差,可连队伙食却搞得有模有样,四菜一汤,荤素搭配,每顿不重样,可见负责保障的刘福庆也是用了心思的。

在宗武的建议下,当天晚上连队要举行一次篝火晚会,活跃连队的文化生活,于卫当然举双手同意。

高炮连的篝火晚会如期举行,又唱又跳的节目,在熊熊燃烧的篝火照耀下,显得气氛极为热烈,吸引了其他连的战士围观,教导员高照从临时的营部早早跑了出来,驻足观看。

于卫捅了捅身边的专注看节目的宗武说:“看教导员在那儿呢!”

宗武起身走了过去,两人在那里嘀咕了一阵,高照安排通信员通知各连干部,带着所有人员一起观看。

高炮连队篝火晚会即刻升级为炮营的篝火晚会。

这下有文艺细胞的战士,都跃跃欲试地轮着演节目,现场气氛热烈,其乐融融的样子,早已忘却了一天干活的劳累。

该到于卫的节目,节目是压轴,他抱着吉他,坐在一长条凳上,首先弹唱了一曲《我祈祷》

我祈祷那没有痛苦的爱,却难止住泪流多少,我祈祷忘记已离去的你,却又唱起你教的歌谣,我没有怨你,我心里知道,我知道……

悠扬动情的歌声,随着吉他的和旋伴奏,夹杂着火焰冲天时而传出的爆竹声,在满天星光的映衬下,多么惬意的一幅画面。

一曲唱完,掌声四溢,叫好声不断,战士们起哄着于卫再来一曲。于卫接着又弹唱了一曲《垄上行》

我从垄上走过,垄上一片秋色,枝头树叶金黄风来声瑟瑟,仿佛为季节讴歌。我从乡间走过,总有不少收获,田里稻穗飘香,农夫忙收割,微笑在脸上闪烁。蓝天多辽阔,点缀着白云几朵,青山不寂寞,有小河潺潺流过……

战友们似乎陶醉了,陶醉在荡漾的歌声里;陶醉在篝火冲天的火光里;陶醉在乡村的这个夜里……

一曲唱完,现场除了火焰的“噼啪!”声,安静出奇,战友们太专注了,沉浸在美妙的歌声里,几乎忘记了喝彩。

足足停留了十几秒,掌声狂烈的爆发了,久久的,久久的不能平静。

正当此时,高炮连带来的双卡录音机响起了暴躁的声音,《车站》这首改编的迪斯科歌曲,强烈的响了起来,掩盖了所有的声音。

“来来,跳啊!”不知谁大声的喊叫,催促声让心潮澎湃的战友们,纷纷地跃跃欲试走到了篝火周围,“群魔乱舞”起来,各式各样,什么动作都有。

于卫在红军师通信队的时候,闲暇之余与老同桌郭浪经常到他姐夫那里,郭浪姐夫是个边城军区文工团的舞蹈演员。

他姐夫家里有很多录像带,大都是舞蹈的,主要是现代舞,在一堆录像带中突然发现了,一个没有贴标签的。

试着一放,原来是《霹雳舞》,美国黑人街头舞蹈,于卫看了一会儿,马上就被吸引了,一连放了两遍,将大多数动作记在心里。

之后,只要有机会就想着《霹雳舞》中的动作,不断地练习,在单位,在家里,只要有空闲的时间,一定不会错过练习。

经过了两个星期左右的练习,已熟练了基本动作,与同朋友们一起去舞场的机会,等到舞会当中的迪斯科音乐响起时,自己便试着跳。

朋友们没见过,高兴地观看,引来舞场的人群围观,同时也引来姑娘们青睐的目光。

后来,不论哪个舞场、舞厅,为了让乐队中间得以休息放松,便放上十五分钟的“迪斯科”曲目。

先开始都是各跳各的,千姿百态的动作,倒像是“群魔乱舞”。

但刚开始跳“霹雳舞”的人几乎没有,当于卫尝试着跳时,边城也有个别的小伙子也在摸索着这种舞蹈。

渐渐地在每个舞场“迪斯科”音乐响起时,会霹雳舞的小伙子们开始秀舞,一个跳完,另一个接着跳。

舞场被人群分别分割围成了几个圈子,圈子的中央总有跳霹雳舞的小伙,在忘我的秀着舞,以致满头大汗都不愿意下场休息。

于卫就是这些边城第一批跳“霹雳舞”的人,而且舞姿出众,经常在舞厅是被围得水泄不通。

在办舞会的时期也是小有名气,到哪个舞场总有不相识的人与他打招呼,毫不吝惜地用多红多样的褒奖之词夸赞他舞跳得好,也得到朋友们的称赞。

对这样的夸奖,刚开始还有些不适应,后来他也就习以为常了。

看着战友们,欣喜若狂的机械地扭动着身躯,随着音乐乱舞的样子,有些战友以为会跳迪斯科,就好像新潮了,实际上已落伍了一年了。

高炮连的战士们有的见过于卫闲暇的时候,跳上一段,即使没有音乐,也让他们看得津津乐道,都求着跟于卫学习这种舞蹈。

这种对音乐节奏的把握,和身体柔韧性,还有“霹雳舞”特有的瞬间节奏变化,不是一般人能掌握的了得。

在战士们起劲地叫喊声中,于卫站到了篝火堆旁,示意放录音带的战士将声音放小,抬头望了望满天星光,深深地吸了口气,冷静了一下。

然后再次示意将音响放大,开始调动全身每个细胞,舞动起来。先以一段“太空步”走到大家都能看见的有利位置,接着来一段“霹雳舞”的经典动作“工地”,拉绳、搬砖、紧固螺栓,动作一气呵成!

掌声此起彼伏,在战友们的眼里是多么新潮的舞蹈,见都没见过。接着于卫又来了一段“霹雳舞”的经典“擦玻璃”,生动形象的用舞蹈的形式表现了出来。

一曲跳完,于卫已是满头大汗,可音乐却没有停的意思,好像大家伙期待着于卫再次的秀舞。

可于卫实在是跳得太累了,接连示意放音乐的战士暂停音乐,看着大家期待的眼神,气喘吁吁地大声说:“这,实在是太累了!请大家饶了我!有机会一定再给大家跳!”

战友们这才作罢。

虽然,战友们得意忘形的似乎有些得寸进尺,但是这是他们对新生事物的期盼与鼓励,是对这种舞蹈文化的认同。

也有些个别人,却不能理解,固执地加以抵触,思想落伍了。

“霹雳舞”进军营,于卫不说是倡导者,最起码也是实践者,是先驱者。用行动催促着军营文化活动向多元化发展,来丰富战友们的业余文化生活。

高炮连发起的炮营在师农场举行的这场篝火晚会,非常成功!也让全营的官兵,认识了于卫这名年轻朝气、多才多艺的高炮连的一排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