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小孩都能围堵他听他说些诘屈聱牙的“怪话”让自己快活一下,然后每当回家被爹娘斥问为什么今天不上私塾的时候就把孔一己拿出来当挡箭牌让他们无话可说——“孔老头书读得比我多得多哩,还不得睡茅屋?读书有个屁的用处哦”;
在襄水河边洗衣淘米的妇人们见到他总是指指点点,其中就包括孔一己以前的结发妻子,每当她看到自己丈夫在街上晃荡的身影时总是扯着在菜市场吆喝的嗓门死命地嘲弄着他是多么的无能,自己婚前过得是多么的悲惨,孩子连口饱饭都吃不上,自己之所以抛弃孔一己是为了给自家孩子找个靠得住的父亲,以后能有口热饭吃。
这时候围观的吃瓜群众便向曾经的“孔夫人”投去谅解、同情、可怜的眼光,然后跟着“孔夫人”一起嘲讽孔一己不是男人。
当时还不是孔老爷的孔一己已经五十岁了,尽管在漏雨的茅屋里吹了二十年的冷风,让他的脸皮也变得稍厚,但还是顶不住众人的唇枪舌炮,畏缩地捂脸逃离。
这样的戏码上演了一年有余,后来就没了,一是因为孔一己学乖了,看到结发妻子那张枯黄干瘦的脸掉头就跑,二是南阳城里的每个人都看厌了这个戏码。
南阳城里没有人觉得那个软弱无能、又酸又腐、老朽不堪的孔一己有朝一日真的会金榜题名。
所以当孔一己中举的消息传来的时候,所有人都惊掉了下巴。
他们惊叹,他们欢呼,他们遇人便说孔一己中举了孔一己中举了,就好像中举的是他们自己似的。
寒窗苦读数十载,必有金榜题名时。几乎每个人都说自己当初是多么看好孔老爷,自己还去过孔老爷屋里看过呢!那是真的“寒窗”!坐里面一点也不暖和!
与之相反的,曾经的“孔夫人”遭遇就不算太好了。自打孔一己中举的消息传来后,孔夫人是饭也吃不下,觉也睡不好,菜市场的菜贩子看到她就跑,宁肯一毫不赚也不敢把菜卖给她。
曾经站在她身边跟她一起嘲讽孔老爷的妇人们纷纷调转头来指着她细细碎碎地说着“怪话”,其实也没说啥,就只是说她“不守妇道”、“始乱终弃”、“水性杨花”罢了。
面色惨白的孔夫人终于受不了了,她独自一人去了孔老爷的府上。
第二天,人们看到孔夫人光着身子跑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