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一亩三分地

藏锋 他曾是少年 3420 字 11个月前

一时间,徐寒有些摸不透眼前这位男人。

而就在徐寒想着这些的时候,那位祝大首座已经走到了他的跟前。

“这位便是徐府主吧?嗯,英雄出少年啊,不错。”祝贤笑呵呵的说道,脸上的五官因为那浓郁笑意而被挤作一团,看上去有些怪异,当然亦更显真诚。

徐寒摸不准祝贤究竟在想些什么,但他却是不会因此而放下半分的警惕。

所以,他只是沉眸看着对方,并未作出任何的回应。

这时,场上所有人的目光亦都因为这祝贤的话而投递过来。

可徐寒依然没有回应,他只是沉着眸子,看着祝贤。脸上的神情犹如雕塑一般冷峻又蓦然。

于是,在这样长久的沉默之后。

庄稼汉脸上热诚的笑意渐渐变得有些尴尬,就像是好心招待客人,客人却并不领情后的失落与不解。

“年少有为,年少有为。”他讪讪的感叹道,像是在缓解自己的尴尬,然后侧过了脑袋,缓缓的转过身子,颇有些落荒而逃的走到了那位张洞宁一方的阵营中,人群很是恭敬的为其让开一条道,让这位满脸尴尬的男人走到了队首。

“真人不露相,露相不真人。当年先帝便是为这祝贤的老实所诓骗,府主可不要掉以轻心。”鹿先生在祝贤走远后轻声言道。

徐寒自然明白这个道理,他微微颔首,正要说些什么让鹿先生宽心。

“背后议人可不是大儒之风,先生要慎言啊。”可就在那时,早已走到大殿前端的祝贤却忽的转过了头看向徐寒,高声言道。

显然,鹿先生的话并未瞒过他的耳朵。

他脸上依然带着那抹属于庄稼汉的真诚,只是徐寒却在那时从他那双真诚的眸子中看到了些许不一样的东西。

徐寒说不真切那是什么,只是莫名在那一刻有些心颤。

就像是羔羊被恶狼凝视,牛马被镰刀架上了颈项。

他忽的有些明悟。

祝贤就是一个守着自己一亩三分地的庄稼汉。

他当然和善,当然坦诚。

但如果有人敢碰他的地,老实巴交的庄稼汉便会毫不犹豫的提起自己的锄头与人搏命。

而很不巧的是

似乎在祝贤这个庄稼汉看来。

大周,便是他的那一亩三分地。

九月天寒。

溥天宫内负责掌灯的太监在卯时便早早的熄灭了宫中的长明灯。

天色还有些晦暗,十余位身着黑袍的侍卫与宫女步入皇帝的寝宫,为其洗浴,伺候更衣。

然后醉眼朦胧的泰元帝便在众人的伺候下,踩着辰时的钟点,准时步入了未央宫中。

今天是一个大日子。

于长安如是,于大周如是。

那位天策府的少府主,那位本该死在大黄城的太尉大人,活着回来了。

守下了几乎没有任何胜算的大黄城,收回了大周王孙贵族想都不敢想的冀州失地,这霍霍战功,足以让他裂土封疆,官至王侯。

当然,这并不是最重要的。

重要的是,祝贤手中的二十五万苍龙军却永远留在了大黄城。

长夜司在大周的势力可谓盘根错节,谁也不知道祝贤究竟藏着多少后手,但就明面上来说,二十五万苍龙军,却是祝大首座手中最锋利的一把剑,如今这把剑断了。

有心人便暗暗动起了心思,这是这些年来长夜司吃过最大的败仗,这会是大厦将倾的前兆,抑或只是它一手遮天过程中的一道小小插曲。这一切的答案,或许都会在今日这场早朝上,呈现给世人。

所以,在那位深居宫中鲜有上朝的皇帝大人未有到来之前,与鹿先生一道来到这未央宫中的徐寒不可避免的成为了朝中文武百官注视的中心。

天策府的诸人除了那位鹿先生,都无官职在身自然无法入宫面圣,这一仗,从一开始便注定只能有他这一老一少来独自打完。

徐寒对于这样的处境从一开始便早有预料,他不以为意,反倒是颇有闲心的同样打量起这些掌握着大周最高权利的诸人。

祝贤还未有到。而文武百官却早已泾渭分明的分成了三方。

一方以一位身着黑色蟒袍、身材枯瘦的老者为首,大周官服大抵以黑色为主,但衣衫上的绣饰却极有讲究。圣上衣着五爪金龙,而文武百官,依次蛟龙虎豹不一而足,但不可逾越,否则便是大逆之罪。而这位老者身上衣袍上的大蟒足足生有三爪,已成龙相。若非位极人臣之人,怎可有这般穿戴?

“此人名为张相,乃是三公之首,大周丞相。”一旁的鹿先生,似乎也猜到了徐寒的疑惑,他在那时于徐寒的耳畔轻声言道,脸上的神态却严肃得很,若不细细观察丝毫看不出他的嘴唇在轻微的上下翻动。

徐寒闻言一阵哑然,这位老者看上去极不出奇,若非那一声黑色蟒袍,徐寒却是如何也无法将之与大周丞相联系到一起。

而这一群人大约聚集了二十余人上下,为首的老者似乎也注意到了徐寒的目光,竟是朝着他微微点头致意。

这倒是出乎了徐寒的预料,长夜司在大周的势力人尽皆知,他与鹿先生在这里等候的光景里,大多数官员对他们都是避之如猛虎,唯恐沾上点关系,惹火烧身,这名为张相的老者倒是与众不同。

“长夜司只手遮天,这位张大人虽然不敢与祝贤对着干,但多是于朝中还是有些话语权,不过分亲近祝贤,也不可以疏远,相比于满朝趋炎附势之辈,也算有些风骨。”鹿先生的声音再次响起,徐寒闻言暗暗点头,能在权势滔天大周朝廷依然保持自主,这一点便可看出这位老者的手腕何其了得。

徐寒也在那时朝着那老人颔首致意,随即便收回了目光看向另一处,人数最为众多的一方。为首的同样是一位身着黑色蟒袍之人,只是年纪相比于张相却要年轻许多,约莫四十岁上下,面容刚毅带着些许阴沉之色,但从脸上的轮廓却隐约可见与那位张相大人颇有几分相似之处。

此刻他与身后的一群人正面色沉寂的对着那道空悬的龙椅而站,目不斜视,似乎对于周遭一切都并不关心。

“大周御史大夫,张相侄儿张洞宁,祝贤朝中犬牙。”鹿先生极为适时的为之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