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九十五章 人口

明骑 隔壁小王 1093 字 7个月前

这事马城多少有些了解,话说从前有个人叫马尔萨斯,他年龄很大了还没有结婚,于是就成天瞎琢磨,还写了一本书叫《人口论》。在书中他表示,人们食物的供给是

有增长的,但是却增长的非常的缓慢。但是人类的人口确实呈现出几何倍数的增长,这样就出现粮食不够吃的情况。所以他得出了一个结论,人口必须要减少,人类才能够继续生存下去。这个精神分裂的老光棍认为,人类只有通过饥饿、繁重的劳动、限制结婚以及战争等手段来消灭社

会下层,才能削弱这个规律的作用。细琢磨这个老光棍的理论,好像掺杂了那么点个人情感呀。这事其实很简单,乍看这个理论很有道理,在某种特定的条件上是成立的,譬如说中国千百年来的小农经济社会。千百年来中国都是小农经济,一个农民,一块土地,就

可以养育出一家人,数十口,在农业生产技术不出现大的革新,又封闭锁国的前提下,必然出现这种死循环。然而这个理论其实狗屁不通,造成这种死循环的根本原因,是落后的小农经济,而不是人口增长。在马城看来理解的就更深刻了,当小农经济被打破了,中国人敞开国门

拥抱世界了,在农业技术突飞猛进的后世,穿衣吃饭早已经不是问题了。所以说这个老光棍完全是杞人忧天,在他狭隘的观念里,压根没考虑到农业技术的进步,时代的发展。又或者说西方人是怎么绕开这个人口陷阱的呐,殖民,掠夺呗,这

个道理不是很简单么。

这个老光棍的一通胡说八道,还真有人信过,各位看官请不要胡琢磨,我说的是历史上的法国。十七到十八世纪的启蒙运动,由于解除了宗教对生育的束缚,让法国的人口进一步增长,这些直接助推了拿破仑依靠法国为数众多的人口,称霸欧洲。大概是继承了前人

的思想,拿破仑对人口生育极为重视。斯塔埃尔夫人曾问拿破仑他心目中女神是什么样子,拿破仑回答道,要特别能生孩子。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拿破仑对生育的重视,多生孩子,对国家来讲意味着人力资源

的丰富,这是国家伟大和繁荣的象征,对个人来讲,则是事业得以继承的关拿破仑时代,平均每对法国已婚夫妇生育五个孩子,这样的生育率在法国历史上是最高的。拿破仑统治法国期间还有一个规定,如果一个妇女生第七个孩子,政府将直接

从国库里向其提供补助金。这就是拿破仑能够横扫欧洲,成就不世功勋的秘诀,充足的人口让他可以拥有数以百万计的士兵,打谁都是吊打。也难怪十九世纪法国社会学家和数学家孔德要感慨一句

,人口就是命运。后来,马尔萨斯发表了《人口论》,认为可以用晚婚晚育甚至不育等预防措施调控,否则人口增长会受到饥荒、疾病、战争等因素的积极抑制。马尔萨斯提的这番观点是

针对英国当时人口快速增长、粮食短缺、环境污染、城市治安、就业压力增加等问题提出的。马尔萨斯的《人口论》出版后,在英国并没有激起多少反响。直到《人口论》被译成法文进入法国后,引起法国朝野巨大的震动,为了避免马尔萨斯书中所描绘的战争和饥荒等可怕后果,法国政府开始积极践行马尔萨斯的观点,控制人口。与此同时,法国遭遇了霍乱、天花、猩红、伤寒症等疾病的袭击,夺去了几十万人的生命,法国的

人口进一步减少。

然后呐,拿破仑时代吊打四方的法国,完蛋了,被人口赶超上来的德国,一度打的找不到北了。马城一席话侃侃而谈,崇祯帝听的似懂非懂,时而振腕叹息,时而目瞪口呆。他头一回人口论陷阱,小农经济的原罪,这样新鲜的论调让他大开眼界了,甚至有些失魂落

魄了。马城说的兴起,索性将总理通商衙门的官员找来,印证一番。总理通商衙门的官员,又搬来两大车的人口黄册,加以作证,根据南方总理通商衙门的统计,大明南方各省

如今的人口出生,已经达到了什么样的情况呐,平均一对夫妇生育三到四个子女。在环境恶劣一些的北方,这个比例大概是两到三个。马城觉得这样低下的人口出生率,远远不够,大明帝国已经富有四海,小农经济早就变成殖民主义了,这个所谓的人口陷阱论也就是笑话了。咱大明,起码也得向拿破仑

时代的法国看齐,一对夫妻最少要生五个孩子,还差不多。于是乎,马城挥毫泼墨写了一个条陈,叫属官抄写了三份,一份呈给总理大臣孙传庭,一份送去通政司,一份送去南京公学,给那些公学生授业解惑。这份条陈一出,关

于轮回死结的难题便迎刃而解了。马城将这个千古难题,其根源归结到落后的小农经济,不思进取的小农意识上,还是一针见血的。很快,大明帝国推出了具备重大历史意义的人口刺激计划,对多生多育

的大明家庭重金奖励。关于这份刺激人口增长的国策,从指导理论,到社会认同,到重金奖励都齐活了呀。此事,还间接成就了一个才女,最先提出人口悖论的王氏女,王樱。作为最先提出人口悖论的王樱,也算是扬名了,马城为了褒奖她,还亲自将她请到家中褒奖了一番,

还聘请她作为王府学校的女教授,专门负责教授王府贵女。为了褒奖这个王樱,辽王马城甚至专门成立了一间女校,历史上第一所专门的女子学校。自然这都是借势而为,顺水推舟,醉翁之意不在酒,褒奖王樱不过是个借口,成

立一所女子学校才是马城的本意。于是乎,王樱摇身一变有了个新身份,王府学校的女官。女官,这个话题实在太敏感了,大明帝国的风气还远远没有开明到,让一个女子做大官的程度,将来一两百年内也不太可能,然而女子是可以做教授,是可以上学校,学知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