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七十九章 帝国

明骑 隔壁小王 2209 字 7个月前

至于数百里外的两路援军,萨沙上校心中便只有鄙夷,那纯粹是一伙毫无纪律性的酒鬼。投降的念头在心中滋生,不可遏制,萨沙上校不想死,便暗中召集心腹谨慎的策划起来,献城。

城外,明军大营。

六十门攻城重炮轰起来十分过瘾,对后勤补给的压力却极大。

征战不易,多亏了粮食,草料,棉衣这些军事物资是交给商人筹备,运送,然后由官府买单的,不然,单单十二万大军冬季作战的后勤压力,就能将江南,江北两省压垮,如今倒是轻松的多,虽然出现了奸商以次充好,过时不至的许多状况,却还能维持大军作战的需求。

大明商人,全面参与到帝国战争中,担负起大量后勤运输任务,一面大发横财,另一面,出现了许多著名爱国商人。商人本性逐利,有光宗耀祖的机会,却也是乐于为之的,一面大把捞钱一面收获巨大的赞誉,商人们何乐而不为呐,起码在辽东商人当官已经成为常态。

商而优则仕,正在成为辽东官场的新生态,大明官场的大地震,从山西到江南,富商们纷纷走出家门,为帝国征战捐钱捐物,捐米捐粮,大明的乡绅,富商正在从幕后走向前台,这是大明中兴后必然会发生的事情。崇祯九年,南京,燕京两个行政中心虽然开了科举,然而,考题范围却从四书五经,扩大到了史学,兵学,农学这些杂学的层面。

这是一次大胆的革新,二百多年来头一回,科举不是只考四书五经。

江南之地,燕京之地杂学兴起,研究汉史,唐史的学子越来越多,各地汉社纷纷建立起来,踊跃投入汉社的学子险些踩烂了门槛。大批学子扔掉枯燥乏味的八股文章,转而研读生动有趣的史书,救国济民的农学,兵学,医学,儒教的根基被彻底动摇了。

这是好事,马城身处北征前线,却深知他一手创造的汉社,如今已经到了改制的时刻。汉社,本意是为了对抗儒教而创立的,如今却正在发展成为一个庞大大物,影响力却来越大了。马城心里明镜一般,汉社这样发展下去,兼收并蓄,势力越来越大早晚会成为执政党。

或许五年后,十年后,汉社会成为大明最大的在野党,然后竞争执政党,他本人自然便会成为皇明帝国首任摄政官,完成虚君,结束数千年来中原王朝家天下的格局,谁知道呢,这都是以后的事情了。

深夜,马城推开堆积如山的军务,正欲小睡片刻,亲兵来报,有一位自称瑞典皇帝古斯塔夫二世信使的洋人求见。马城微觉错愕却心中欢喜,古大帝终于按捺不住,对大明的主动示好做出回应了么。

深夜,中军大营。

一位风尘仆仆的信使,带着三个随从,恭恭敬敬的跪在中军大帐,行三跪九叩大礼。

那身材身材高大的中年欧洲人,竟说一口生硬的汉话:“瑞典王国宫廷一等侍从官彼得森,叩见大明帝国尊敬的亲王殿下!”

马城大咧咧坐在上首,温言道:“平身,赐座。”

一侧,亲兵护卫,一干参谋司官员,都对这个知情识趣的瑞典人印象不错,按大明礼节请了茶,闲聊起来,那侍从官便恭恭敬敬奉上一封国书,竟还是用汉字写成的,只是语法有些混乱无序,让卢象升看的呵呵轻笑起来,那么古斯塔夫皇帝愿意与大明结盟嘛,差不多,很含糊。

在做卢象升,几位参谋官不动声色,心知这位侍从官彼得森冒着巨大的危险,穿越整个欧洲跑来送信,不表现出点实力来,人家怎么会放心和咱们结盟呐,留客,彼得森侍从官欣然应诺,被亲兵带下去沐浴用膳休息。马城展开异国来信,这位瑞典皇帝虽然没有明确承诺结盟,却也表现出了一些诚意,将俄国人最新的动向全盘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