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三章 韬略

明骑 隔壁小王 2246 字 10个月前

赫图阿拉城下,明军帅营。

马城看着袁公发来的军报,抓抓头发反倒十分笃定,攻城,本就不是直瞄火炮的专长。台湾镇军成军时日太短,距离同时代的西方陆军还有差距,差距要靠常年的征战,积累经验来弥补。

攻城得用臼炮,还得是大口径的铁造臼炮。

马城端坐帅营调动兵力,集结一部开原兵马自抚顺,铁岭而出,联络台湾镇军对辽阳暂切不攻,转向西北方向。两军齐头兵进对着攻,先打通两支大军的联系再说。又一纸飞书发给兵出辽河的孙承宗,联络关宁军沿河攻击,打通关宁军与铁岭,抚顺之间的联系,如此,三路大军便可连成一体,遥相呼应。

打通三路大军之间的联系,是第一阶段作战方略。

第二阶段,三路大军将分兵对进,几面夹攻割裂沈阳,辽阳之间的联系,将一座座辽东坚城变成被分割的孤城。

第三阶段,才是旷日持久的攻城战。

飞骑将火漆密封的军令送出,言语之间虽极客气恭敬,然而孙承宗,袁可立两人都以马城为主,服从调动,这在辽军里也是极为难得的局面。两位权高位重的老将,对一个后生小辈的军令绝对服从,这也是马城当世白起,兵学宗师的威名太甚,可以服众。

三路大军难得的抱成一团,遥相呼应,便将后金兵马按在城里猛揍。

赫图阿拉城下,开原炮营也遇到了同样的窘境,直瞄火炮难以命中盘踞在山脊上的石城,便恨恨的拿山坡上的建州人撒气,每天轰的建州兵马苦不堪言,却又被代善以血腥手段弹压住了。

山下,大车载着新式火炮赶至战场,辽东后金军的噩梦开始了。

短身管的攻城臼炮,铁铸,新兴开原军工最新式的量产型号火炮,通体用上好的印度铁铸造。

{}无弹窗第六百四十三章韬略

马城偏偏不让他如愿,围三阙一,围而不攻,摆出一副长期围困的架势。

六月初,建州腹地的战事渐渐平息,野战转为旷日持久的攻城战。

不过是情势逆转,攻城的变成了辽军,守城的变成了建州后金军。

建州腹地战事平息下来,辽阳一线却陷入全线激战。

辽阳城下,东南方向烽火连天。

辽阳外围的大小军堡全线激战,台湾镇军在丘陵中经历了一月激战,稍事休整便挥军猛攻,狂攻两天却进展不大,在辽阳坚城外围碰的灰头土脸。辽阳是个什么地方,辽东都司所在地,外围密布大小军堡,藏兵堡,望楼,箭塔,如今都被建虏修缮一新,往里面塞了大量包衣奴才。

猛攻两天,精锐的台湾镇军竟还落了下风,不得寸进。

气的袁可立跳脚狂骂,当年是哪个蠢材,将如此完善坚固的防御体系,完整的送给女真人的,自是袁映泰那个东林蠢材,应该将这个蠢材从坟里挖出来鞭尸。这辽阳坚城在袁蠢材手里不堪一击,落到建虏手里简直让人抓狂。

辽阳作为辽东重镇,外围防御体系是十分严密坚固的。

堡连着堡,寨连着寨,堡寨依托坚城形成十分完善的防御体系,这可是大明历代辽军统帅智慧的结晶,耗费无数民力修建起来的坚城。白天还好,明军可以凭借犀利的火器大举进攻,到了晚上便防不胜防,虏兵从藏兵寨,大小军堡中冲出来夜袭,搞的台湾镇军十分狼狈,防不胜防呀。

这大明建造的辽东重镇,完善的防御体系落到建虏手中,赫然是军国利器。

狂攻无果,袁可立也很快冷静下来,退兵,全军退入丘陵地带布防休整,等待后面大炮运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