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三章 新兵

明骑 隔壁小王 2582 字 12个月前

一顿棍棒教育,让新兵们体会到了新兵训练营的独到之处,畜生啊。

“出,整队!”

那位瘸子长官又是一声呵斥,满营新兵呼啦啦往外面跑。

金小单仗着身强体壮撒丫子跑在最前面,才刚出营,迎面喷来几股粗大的水龙,将金小单和一众新兵浇了个透心凉。金小单不免打个寒噤,一个趔趄被几股水龙冲倒了,干净衣服沾了一身泥,粘在身上十分难受。一个个新兵乱哄哄的跑出营房,一个个被人力驱动的水龙喷成了落汤鸡。

身后,那瘸子长官和一帮老兵放肆的狂笑起来。

金小单挣扎着爬起来,梗着脖子恼火叫道:“我不服,这是欺侮人!”

“不服,不服!”

“我要上告,去军法队告!”

金小单一嗓子喊出来,一群落汤鸡群情激奋嚷了起来,那瘸子下校官三角眼一瞪,手一挥,数十个老兵提着军棍飞跑过来,见人就揍。金小单瞪圆了眼睛,年轻人压不住火,腰一猫,心一横,热血上头卯足了力气,大吼一声,朝那瘸子长官冲过去,这太欺负人了。

金小单也是打小练过的,家传十八路擒拿在福清名气极大,还擒不住一个瘸子么。

啪,金小单眼前一花一声痛叫,被那瘸子长官一刀鞘戳在面门,仰面朝天栽倒了,只觉得眼冒金星天旋地转的。咬牙爬起来,狠狠盯着那似笑非笑的瘸子长官,就象一头被激怒的野兽,却又心中惊惧,这个瘸子厉害呀。

“这个小子,我要了。”

一声轻叫,大校场上老兵们哗啦一下肃立当场,从嬉皮笑脸瞬间变的面无表情,人人挺的腰赶笔挺。

{}无弹窗第五百一十三章新兵

火器的改良和不停的反复训练,能让一个熟练的士兵在固定时间内比几年前射出更多次。台湾镇军的士卒,普遍已经能做到一小时射四十发了,并且这个速度还在增加。在马城提出了弓和铳相比的诸多优点后,弓箭派大为得意,

然而在这次大辩论中,身为总裁的马城还是判了火枪派获胜,又引发了另一论大讨论,一片哗然。实际上在这次辩论中,火枪派胜出的最核心原因只有一条,那就是火枪手不需要长时间的训练有素,对身体和技术几乎没有任何依赖。

而长弓手却需要长年累月的训练,并且在战斗中对身体状况要求很高。公平地说,双方列出的其他因素,确实都对火枪派不利,射速慢、射程近、准确度差、重量大、故障高而且维修不易。

原本很不服气的弓箭派,在拿到了装备警备部队的样枪之后,便无话可说了。

这种新设计的轻火绳枪极为轻便,齿轮式发火避免了使用火绳的许多尴尬,在台湾镇军已经大量使用定装火药的前提下,不服气的弓箭派也只得承认,一个五十岁的老者使用这杆枪,只需要训练两三个月就能上阵作战。

关于弓和铳之争的大讨论结束了,影响却十分深远。

驻倭守备队,和轻型齿轮火绳枪的出现,对大明的影响十分之深远,一举奠定了大明近代军工业的基础,也让军中甚至民间的观念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购铳防身,逐渐成为台湾百姓的生活习惯,而台湾府也是不禁轻型火器的,想禁也是禁不了的。台湾府坐拥缅甸,日本两国之地,又正面面对自马六甲而来的西洋人,面临的军事压力十分巨大,禁枪又如何能紧的了。

台湾府民间不禁手铳,也不禁轻型步铳,然而重型火铳却是严格管制的。

台湾兵学,关于火铳战术的理论也日渐完善,产生了一系列完备的观念。

静冈,明军大营。

第一批五千名驻倭守备部队抵达静冈大营,接受为期三个月的新兵训练,并熟悉倭国的天文地理。五千新兵忐忑的走进高墙军营,与世隔绝,过起生不如死的新兵生涯。开原军制,新兵训练营那真真是十八层地府一般,太难熬了,然而淘汰率却并不高,因新兵士卒伙食极好,军饷也高。

这个时代伙食好,军饷高,新兵就算死在军营里,也多半是没人愿意走的。

并且,参加台湾新军的多半是具有朴素荣誉感的,仰慕天兵威风的青年人,以十六岁到二十五岁之间的居多。这些青年人来历复杂,有福建,广东沿海的渔民,农民,有自内陆流落至沿海的灾民,甚至还有硫球,安南,缅甸等地的华裔,却都是清一色的汉人子民,极为仰慕大明天军神威的少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