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万明军将最后一大股虏兵团团围了起来,真正是插翅难飞了。
轰隆隆,强攻无果,明军将虎蹲炮抬了上来,一阵硝烟弥漫十多枚弹丸几乎同时朝着盾车打去。漫天的霰子射了出去,其中还夹杂了一枚重五十两的弹丸,十多枚硕大的弹丸击中了两辆最靠前的盾车。这颗弹丸叫做压顶,一枚五十两的压顶相当于三斤多重的大铁弹,近距离威力还是很惊人的。
历史记载五十架虎蹲炮近距离连续齐射,能将一面城墙都打倒,虽然不免有些夸大,打烂几架盾车还是极轻松的。裹挟着自上而下的冲击力和火药推动的强大动能,十几枚铁丸重重的击中了盾车,发出咣当一声巨响,木屑纷飞中,两辆盾车摇晃了几下,最终还是砰然散开了架,露出里面躲藏的五六名虏兵。
虽然弹丸并没有直接命中他们,但携带着高速而来重达三斤的铁丸的冲击力又岂是等闲,在巨大的冲击力和四处纷飞的木屑中,这五六名虏兵惨呼着倒在了地上,不少人的脸上插满了破碎的木屑。看到虎蹲炮建功明军更加疯狂,将官催促着炮手重新撞填,用炮火一层层扒掉乌龟壳。
轰!
又是几枚三斤重的弹丸带着巨大的动能和惯性,在天空中划出了一条优美的弧线呼啸这飞出去,正好击中了一面木盾和后面举着木盾的虏兵,看似厚重的木盾顿时便如同薄纸一般被击穿,连同后面的俘兵弓手,几名步甲一样被击倒在地。
举盾牌的辅兵和两名步甲兵当场死亡,而最后一名步甲兵则是被飞速而来的弹丸打掉了下半身。身体强壮的步甲兵并没有当场死亡,痛苦的他躺在地上大声的惨叫着,凄厉的叫声简直要将不远处火炮的轰鸣声都掩盖了下去。又有一群明军手忙脚乱,抬着几个大箱子飞跑过来,从箱子里取出几颗硕大黝黑的铁球。
在后面观战的马城目瞪口呆,还真是见过这玩意,地雷呀。
{}无弹窗第三百一十章大捷
马城挺着大枪尾随而至,看着潮水般北逃的虏骑畅快大笑,一方是有组织的追杀,另一方是彻底的溃败,胜负毫无悬念能逃走的虏骑极少。身后另一个战场上,大举来援的曹文诏也卷进镶白旗阵中。
远远看过去曹文诏战法极其诡异,冲锋中的前锋铁骑在旷野中突然转向,绕了个弯,斜次里突进大股虏骑之中,刚一接触就将慌乱的虏骑杀的溃不成军。马城骇然也不知这浑人是如何做到的,来援的友军骑兵人数也不多,约三千骑又是乱哄哄的,却能在旷野中转弯变化方向,这实在太惊人了。
很快知道曹文诏是如何做到的,这猛人身上披着一身不知从哪里弄来的全身重甲,外面还套着棉甲把自己弄的象个粽子,手中一根又粗又长的大铁棍子上下翻飞,砸的沿途虏骑溃不成军,一路狂飚就是仗着力量,分量碾压别人。马城无语这是妥妥的具装重骑兵呀,铁浮屠呀。
他身后还有几十个部下也格外凶悍,组成一个攻击力爆表的箭头。终于知道他是如何做到的了,全靠个人勇武引导着大队明骑,后面的部下只需要跟着他冲锋的方向一路狂飚就是了,这纯粹是复古流骑兵战法。后面的部下只需要跟着主将冲锋,主将冲到哪里大队人马就冲到哪里,乱拳打死老师傅。
马城无语了,这样也行,这浑人简直是张飞转世么。
大捷,真正的大捷,盲目入关的多尔衮为他的卤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天启朝的明军还是能战的,没有被农民军大量消耗,大同神机营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还是能做到列队齐射的,明军真正不堪一击是在崇祯末年,九边精锐都消耗在农民起义的汪洋大海中了,才是真的不堪一击。
大批虏骑彻底溃败了,头也不回的北逃,将后背交给了明骑追兵。大同城门敞开明军蜂拥而出,却看着铁骑狂飚尸体遍地的战场发起呆来,这样的骑兵大战,步兵实在尴尬了呀,累死了也追不上亡命北逃的骑兵呀。步卒将领们急的上蹿下跳,只得对远处的骑兵大战视而不见,呵斥着大批步卒就近清剿战场。
马城命人传令给曹文诏,命这猛人领着他的三千骑追着多尔衮的帅旗猛打。疯狗一样咬上去,不要去理小股虏骑的纠缠,就盯着多尔衮的帅旗打,别松口,如此一场大捷便唾手可得。这也是骑兵大战的一大特点,就是要盯着帅旗打,不给对方主帅停下来整顿兵马的机会,对方主帅便只能不停的逃,麾下大军失去了组织,那便是砧板上的肉,因此三千骑可以追着两万骑猛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