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八章 西学达人

明骑 隔壁小王 2382 字 10个月前

有美相陪两人谈兴极佳,两个人不谈什么科举八股,直接从强国富民之术谈起。

孙元化道:“富民必以本业,强国必以正兵,当以人力克服天灾的危害。’

马城虽心中唏嘘却赞了几句,只是叹气幼稚的科学家呀,当前最大的危机是建奴和天灾,北方推广水稻费时费力,干旱之地根本没法种,若要兴修相关水利则耗资巨大,朝廷不会出这个钱,北方士绅也没有这个眼光,终究是不切实际的。盛世时此人当是治世能臣,乱世则必然是个悲剧人物。

二人谈到西学,让马城惊奇的是,孙元化的哲学基础理念竟然是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孙元化最佩服的就是西学中的数学化成分,他认为自然本身就“有理、有义、有法、有数”,是可以认知并以数理来表述的,这正是从伽利略到牛顿一脉相承的通过一系列实验求得必要的数据从而归纳为一个个数学模型,就是近代科学的主流。

孙元化的这些思想不可能是传教士教给他的,就是利玛窦也还在宣扬欧洲中世纪的九重天学说,这显然是孙元化,也很可能是他老师徐光启自己摸索总结的天才发现,照这条路走下去,大明应该能诞生近现代意义上的科学。

马城真真是吃了一惊,相比在火炮制造上的造诣,马城更看重此人朴素的科学观,这是真的捡到宝贝了,难怪那么多穿越众一定要将此人收入囊中,货真价实呀。眼睛一转下定了决心,绑也要将此人绑去开原。这人可比自己这个半调子科学家强多了,此人是真有一套科学观的,并且更容易被这时代的人接受。

眼睛一转,马城笑道:“时不我待,孙兄应该回到京中任职,只有为官才能最大限度地造福于民,不然水稻北种之法,乃至泰西新历和水法又如何推广得开。”

孙元化苦笑道:“三第不中如何入朝为官,总镇大人说笑了。”

马城岔开话题也不着急,慢慢的勾搭总能将这大大的人才,勾搭回去,让开原成为大明近代科学诞生之地,指日可待。

{}无弹窗第二百六十八章西学达人

马城听这车夫絮叨起来,也是了然,孙元化是徐光启的弟子,老师都在家赋闲弟子哪会有出路,一个举人没有长辈提携,想进朝廷中枢是千难万难,这便是八股取士最大的弊端,实在难以选拔出实用型人才。做为西学东渐的先驱,明末著名火炮专家,孙元化一人的价值就超过整个翰林院,翰林院养着的又是些什么鸟人,混吃等死百无一用的书呆子,还天天嚷嚷着清君侧。

马城大概知道徐光启告病辞官,闲居津门的原因,万历四十一年癸丑科会试,徐光启任春秋房同考官,当时魏广微也是春秋房同考官,徐光启从魏广微黜落的考卷中选出三人荐上去,这三人最终中了进士,为官声誉亦好,魏广微由此忌恨徐光启,放出谣言说徐光启收受考生贿赂,更攻讦徐光启迷信天主、不忠不孝。

徐光启这段时间脖颈痛身体欠佳,遭此毁谤,顿萌去志,辞官去天津一边养病一边种田,编著《农政全书》,兴修水利,试验推广南方水稻,缓解江南漕运的压力,徐光启觉得与其在朝中与那些言官磨嘴皮,还不如退而结网干些实事,也是无奈。

马车碾车黄土路到了孙氏庄园大门前,丁文朝去投刺,没到一盏茶时间,几个人从庄园小道上急急迎了出来,走在前面的儒者大约四十来岁,身量中等,双眉轩朗,眼神清亮,显示此人心志坚定而且生活有规律。

“小公爷,在下等你多日了。”

为首快步而来的正是孙元化,隔着数丈远便拱手作揖,喜形于色。

负责引荐的徐文爵长揖道:“孙兄,久违了。”

下车,一番寒暄引荐,听闻马城大名孙元化倒是别无异色,反倒有些欣喜将贵客请进庄内,马城好笑,科学狂人多半是政治白痴,这位孙举人倒未必弄的清,朝中真正发生了些什么事情,只是闷头在乡里搞研究,不问世事。下了车行走在田间,马城呆住,擦擦眼睛还以为眼花了,在嘉定看了什么,居然看到了一座教堂。

没错,一座如假包换的天主教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