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队武装,团练民兵,开原一线现在是全民皆兵,武风盛行。在马城授意下,开原,铁岭并不禁止武器流通,制作简单的土制长弓,刀,斧并不在禁止之列,然则盔甲,战马,破甲枪之类的制式装备仍是严禁流通的。
全民皆兵,是无奈之举,也是马城有意为之。
然则开原一线百姓尚武,已蔚然成风,十余岁大的孩子多在军中演武堂习武,演武堂则是出自沈良的创造,在军中挑选年纪轻,武艺好的军士担任教习,分为箭术,马术,步战三大科目,入演武堂学武的孩子管一日两餐,因此连许多富庶人家,甚至本地豪门李氏子弟,也多有入演武堂学习军阵,步战之法的。
在马城支持下,沈良是来者不拒,也让马城大加赞赏,更加倚重沈良的能力。
这一日铁岭卫城,最核心的办公区。
被生活区,民宅,草棚团团环卫的办公区,也叫衙门街,一间青砖瓦房大门前写着三个大字,复汉社。铁岭卫,复汉社大牌匾下,十数位士子打扮的文人垂手而立,恭恭敬敬的朝马城施了个文士礼。马城无奈,数万沈阳难民中,身上有功名的远不只这十余位,然则愿意加入复汉社的便只有这么多了。
其中有两个举人,余下的都是有秀才功名的,这十余人未必是认同复兴汉唐的,然则马城不关心这些人的品性,也不管这些人加入复汉社的用心,只需要他们是读书人便成了,读书人的事,只能用读书人去办。进了书院,便是十余间青砖瓦房,有半大的学子正在朗朗读书,虽有些简陋却极具边关风情。
在马城有意引导下,十余位士子苦读汉史唐书,炮制出几篇文章应是不难,自然称不上是大作。马城也不得其法,这复兴汉唐的论调要壮大声势,只凭几个举人秀才万万成不了事,还得需要名气很大的大儒出马才行,连周永春周老大人都不够格,叶向高等人倒是有这个资格,可惜都是东林党人。
闲坐片刻,十余士子都有逢迎讨好之意,马城欣然拿出几封银子,安了人心。
无论如何手中已然有了一批储备人才,炮制文章也有了一批枪手,不必事事都由家中才女娇妻出手。
{}无弹窗第一百四十七章臂膀
马城更加无语,东林党最喜欢干的就是免税,免商税,免矿税,朝廷收一点矿税便是与民争利,一顶大帽子扣到皇上头上,当今陛下若是顶不住压力,这矿税说不定还真的免了,那便是一场大灾难了,不但国库空虚连皇上的内驽也要掏空了,对大明财政将是一次毁灭性的打击。
没了矿税收入,再也不会有内驽银子直拨辽东了,指望户口还不如相信一头猪。
马林放下茶碗又奚落道:“罢了矿税,皇上手里没了银子,便由得他们拿捏了,当真是好算计。”
马城想到满朝东林党人的巨大压力,也觉得脑仁疼,皇上必然是顶不住的,他才只有十五岁呀。不多时马林又递过一封信来,马城端坐接信,精神一振,居然会是宫中大太监魏朝送来的,信还没有拆。对这个大太监魏朝,马城还是很有好感的,此人颇有侠义之风,是个可结交的人物。
拆开密信,马城精神又是一振,魏朝信中言语不多,只是提醒,当今陛下颇有神宗尚武之风,平日里对开原马氏父子多有赞赏,人前人后都不避讳,还要召马氏父子进京见驾,只是因辽东战局恶化才做罢。马城放下魏朝的信,和老父相视苦笑,陛下终究还年轻呀,这回要祸事了。
这少年天子若欣赏一位文臣,则此人就要飞黄腾达了,然而他赞赏的是一位手握重兵的两镇提督,这便是取死之道了。
马林沉吟后决然道:“我要进京面圣。”
马城欣然,老父亲这是手握重兵又有辉煌战功,底气十足架子也大了,自问也有进京面圣的资本了。
思索过后,马城笑道:“再等等吧,父亲,旨意应是快要到了。”
马林想想也放肆笑道:“也好,炮毙奴酋,合该着我父子名满天下,青史留名了。”
马城心中也是一阵骄傲,就算是此生不得善终,也可以在历史上重重的写下一笔了,也便不虚此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