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齐很长时间没有插话,只是静静地听着,等关小茵说完后,他才和声细气地问道:“不论这些人有多渣,你能不能仔细想一想,就以为这个小沙为代表的这些男人,他们究竟是什么地方吸引了你?”
关小茵低下头想了一会儿道:“形象都不错,而且都挺会说话,贴心的时候是真贴心,虽然都有各种各样的缺点,但也不是不可以改变,就是交往到后来……”
丁齐适时打断她道:“先不要说后来,这种吸引是始终存在的,要不然也不会分分合合,你好好想一想他吸引你的地方就可以了。”
很多人有一句忿言叫“美女爱渣男”。不少人都曾有过这样一句感慨:“挺好的姑娘,怎么就让那样的男人给祸祸了?”由此还衍生出另一句俗语——鲜花插在牛粪上。可是说这句话的人往往没有看到另一点,就是那些姑娘究竟是被什么吸引了?
那些女人爱得其实不是渣男,而是浪子。那样的情场浪子有足够的经验,他们知道怎么讨人欢心、怎么赞美与肯定对方、怎么去展示异性的吸引力。情感经历越丰富的人,在这方面就越擅长,知道怎么引起别人的好感与好奇心。
在这一方面,很多老实巴交、见到女孩子说话都会紧张的宅男恐怕比不了。
关小茵的心态很矛盾,她自称已经彻底失望了,却又跑来向心理医生求助,这也证明了她仍是欲罢不能。女人遇到这种男人,甚至被他吸引,这并没有关系,关键的问题是——得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
丁齐想了想,又换了个话题道:“关女士,听你的语气,事业上应该很成功。看你的预约登记资料上的职业是私营企业主,能稍微谈一下自己的事业情况吗?”
刚才还在伤心哭泣的关小茵,一听这个话题情绪立刻好了起来,甚至变得有些兴奋,开始绍自己的创业史,语言和思路很连贯,甚至让丁齐都插不进去话。
二十五岁那年,她接管了父亲的企业,那时候父亲年纪大了又有病,已经没有精力再支撑了。原先只是一家规模不大、勉强维持的小公司,到了她的手里发展得越来越好。五年前,也就是她二十八岁的时候,父亲去世了,而公司已经脱胎换骨。
如今关小茵已有数千万身家,在境湖市有三套住宅两套门面,在上海还有一套房子,经营着一家收入和利润都很稳定的企业,虽算不上是亿万富豪,但也基本实现了财务自由。这些都是她自己辛苦打拼的结果,她为此感到骄傲,也令不少同龄人羡慕……
等她说完之后,看上去心情已经完全平复了,丁齐又问道:“你的事业很成功,那么在和男人交往的时候,是不是有种防备心理,害怕对方仅仅是看上你的钱,只是想图财?”
关小茵:“说实话,是有这么一点担心。但我也不是小器的人,只要是全心全意对我,我并不介意帮助他……”她诉说时甚至自己也没意识到那种矛盾的心理,一方面她为事业的成功感到骄傲,认为这也是能力和魅力的证明,不更让人看轻,另一方面,又不希望别人是看重了这些。
丁齐摸出了一张纸和一管软笔递了过去,微笑道:“我们先做一个小作业,我在这上面列四个问题,你试着回答一下。回答不清楚也没关系,可以慢慢想。”
在心理咨询室里一般不会放多余的东西分散求助者注意力,像笔这种可能成为伤害工具的危险物品通常更不会拿出来,所以丁齐准备的是一管没有尖头的软笔,他在纸上写下了四个问题——
一、那些男人,或者就说他,需要我拯救吗?
二、我想拯救他的目的是什么?
三、为什么不和那些不需要拯救的男人交往?
四、需要拯救的人是谁?
关小茵看了半天,却没有拿笔写答案,抬起头道:“丁医生,我能不能把这些问题带回去再好好想想?”
丁齐也没有指望她立刻就能答清楚,假如答得太快反而未必准确,点头道:“当然没问题,你可以回去之后好好思考。我是心理医生,在这里解决的就是你本人的心理问题,通过你的描述,我最深切的感受,就是一种拯救与被拯救的渴望……”
很多人的潜意识中,都有一种证明自己比其他人更优秀的冲动。有不少女人,会被看上去很有魅力的男人吸引,同时也能看到这种男人身上存在的缺点,近而有一种想拯救他的心态,这也是一种企图自我证明的心理。
假如她成功了,便能证明自己比其他人更优秀、更有魅力。所以吸引她们的不仅是异性的魅力,也包括“改造”一位“坏孩子”的诱惑。对这种关系投入越多,期待感就越强——也许更进一步,他就会被我改变呢?
在这种关系当中,有时身体都会成为一种“布施”,当然也包括钱财。这种心理不仅局限于女性,男性也有。根据丁齐在工作中的总结,如今说“女人不是好东西”的男人,数量上已经逐渐超过说“男人不是好东西”的女人,这可能是当代社会的一个特点吧。
对于男性来说,这是一种灰姑娘情结,有个落难的灰姑娘需要他来拯救,再说得过分点,可以形容为“风尘女情结”,说是“女特务情结”也行。对于女性来说,这是一种青蛙王子情结,有个不幸变成青蛙的王子需要她来挽救,再说得过分点,可以形容为“大魔王情结”。
这种心态,每个正常的人或多或少都有,并不是什么心理问题,很多情况下反而是一种善良的品质。但如果形成一种固定的、总是被内心驱动的行为模式,应用在情感关系中,而且自己还没有认识到,这就是有问题了。
曾经来找丁齐的求助者刘国男,也说过“男人不是好东西”,但刘国男的问题与关小茵完全不一样。刘国男是害怕受伤害,从而拒绝交往,并将自己的行为进行外部归因,所以给出的解释是男人都不是好东西。她想收起自己的魅力。
关小茵表面上在说,我为什么总是遇到这样的渣男?实际上却是将自己的遭遇进行内部归因,她已知道这些男人的缺点,内心中的问题是——他们为何不为我改邪归正?难道我这么优秀与善良的人,还做得不够好吗?她想证明自己的魅力。
这也是一种潜意识中缺乏自信的表现,他们需要通过某种方式被肯定、也渴望被肯定,拯救的同时也是一种自我拯救,所以丁齐刚才写了那四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他需要被拯救吗?可能需要吧,但更需要的是被惩罚,而不是被奖励。在旁观者眼中看来,以奖励的形式进行拯救,已经是一种纵容与妥协,也是这种人能在花丛中屡屡得手的原因。所以最关键的问题,是要认识到他本来就是那种人。
第二个问题,拯救他的目的是什么?造福社会、维护世界和平、让更多的女人免于同样的命运?不不不,其实不是这样,而是为了满足拯救与自我拯救的心理,实现自我价值的证明。但从心理医生要告诉求助者,证明自我价值,不必通过这种方式。
第三个问题,为什么不和那些不需要拯救的男人交往?最简单的原因,就是他们吸引不了她,满足不了内心深处的拯救欲、控制欲和安全感。潜意识中缺乏自信,认为自己得不到正常的尊重与肯定。
第四个问题,只要认真回答前三个问题,其实已经有答案了。
也许有人又说了,假如拯救成功了,比如小沙按照关小茵的希望改邪归正了,那么两人的关系就完美了吗?其实未必,这往往会进入另一种情境,可能导致另外两个问题。
首先是在这种情况下发展起来的关系并不稳定,两人之间的位置是不平衡的,拯救者会对被拯救者拥有一种道德优势。
假如遇到什么其他的矛盾,哪怕是很正常的矛盾,拯救者往往就会说:“你曾经有那么多缺点,我都原谅了你,还帮你改正了,你怎么就不能好好对我、听我的话呢?事实已经证明,你应该全听我的!我是这么优秀,这么善良,是我拯救了你。”
这种情况多了,久而久之就会积累出更大的矛盾,然后又进入下一个循环——你说自己已经改了,其实是在欺骗我,其实你并没有改好。想当初你就是这么骗我的,比如某年某月……进入了翻旧账的模式。
拯救者不是不介意被拯救者曾经的缺点,其实很介意,因为没有这些,就证明不了其自我价值。
其次拯救欲往往也伴随着控制欲。拯救者将对方的改变,视为自己的价值证明,难以接受对方再脱离自己的控制,对方违反自己的意愿往往就被视为背叛,这也是导致很多矛盾的根源。
这种控制欲源自于安全感需求,否则拯救者就会感到内心不安,重新回到潜意识中缺乏自信的状态。从某种意义上讲,拯救的成功就是宽容的结束。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被拯救者往往也会感到困惑,我明明已经告别了过去,按你的要求选择了新的生活,为何你的态度又变得那么挑剔呢,甚至不再像以前那样宽容?
有这两种情况的存在,很多时候难以判断被拯救者是否已做出了满意的改变,假如根本就没有改变,那就更不用说了。如何从心理上解决这个问题,要从一开始就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心态,了解对方究竟是什么人。
今天的求助者不是小沙,而是关小茵,所以丁齐只能分析关小茵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他最后说道:“这种拯救与自我拯救的矛盾心态,可能与成长经历有关,要么父母特别严厉,要么父母毫不关心。”
关小茵愣了半天,也不知听进去多少,此刻才点头道:“丁老师说的太对了,我父亲对我很严厉,而母亲根本就不关心我,看来我是这两种情况兼而有之。”
丁齐把纸和笔都拿了回来,将纸翻到了背面,一边写一边说道:“既然已经意识到问题,就要想办法解决。首先要认识到自己的心态,并做出改变。帮助并使一个人改邪归正,这并不是什么错,也是值得赞扬的品质,但它不合适与男女情感需求混淆。
把自己放在拯救者与控制者的位置,这是没有必要的。你并不是观音菩萨的化身,就是一个普通人,在情感关系中对等的人。假如打破了这种对等关系,就会感到苦恼。我们先定几个小目标,你一条一条去实现,能做到哪一步,需要看你自己的努力。”
丁齐在纸的背面上写的是另外几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