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杖夜行

近万年来,这个世界上的人与外界有何不同?从生物进化的角度,这其实是很短的时间,还不足以发生明显的改变,但也能看出一点痕迹。如今的天国中共有二十五姓,民众都是三千年前那五百名幸存者的后代,那些幸存者到底拥有哪些共同的优秀基因?

体质好、免疫能力特别强,这是毋庸置疑的。丁齐今天夜里又发现了另一件事,这里的人都拥有很好的通感潜质,至少听觉特别敏锐。比如他先后遇到的两位值守社民,从很远的地方就察觉到他来了,而外界绝大多数的普通人,则不可能听到他的脚步声。

尤其是那位东大营的元帅肖博知,仅仅是今天才见面,就能分辨出他的脚步声,而且当时还说了一句话:“丁天兄的脚步声和其他三位天兄不同,感觉也不一样,我自能分辨。”

在丁齐看来,最重要的就是那句“感觉也不一样”。也许肖博知本人也说不清楚,他就是能感觉出来,而这种感觉恐怕就是所谓“灵觉”的雏形、建立在通感基础上的潜意识能力。之所以会如此,也与此地特殊的环境有关。

丁齐突然发现,这一夜的行走,对锻炼神识很有帮助。假如将来三名弟子突破了隐峨境,也可以让他们用这种方法锻炼与掌握神识。这里的黑夜真是绝佳的修炼环境,就是有点危险,不可以走得太远。

就在他这么想的时候,远近的田园与村社轮廓于天地间渐渐浮现,耳边传来了此起彼伏的蛙鸣声,回头一看,东边的霞光已经升起,一轮红日将出未出。再转回身来,前方已能望见东大营,竟有不少人已守在了大门内外的道路两旁。

丁天兄在黑暗中走出了村社,一夜未归,元帅肖博知也睡不着啊,等来等去还没有等到丁齐回来,他干脆就爬了起来跑出去问情况,得知丁齐是走出了东大门,于是干脆就站在门口候着。

他这么一折腾,又惊动了不少人,有人便跑出来问是怎么回事?得知丁天兄在黑夜中出行,然后更多的人被惊醒了。等到蛙鸣声响起,村民们纷纷起床的时候,东大营中几乎所有人都知道发生了什么事,然后大家一起在东门口守着,不久后便亲眼见到了终身难忘的一幕。

只见丁齐从黑暗与光明交替的晨曦中施施然走来,背后的霞光渐渐升起,他背手倒持着一根长棍,身姿挺拔步履从容。丁齐走进东大营的时候,道路两旁人们纷纷下跪叩首。当他走回村社中央的神祠前,看见了刚刚走出大门一脸懵逼的三位弟子。

村子里所有人都在外面跪着呢,面朝着这个方向。孟蕙语小声道:“师父,他们这是怎么了?”

叶言行压也低声音道:“他们犯啥错误了?”

毕学成则凑过来神神秘秘问道:“师父,您夜里干了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啊?”

神识所及之处,便能够感应外物。丁齐甚至有种感觉,只要他愿意,还可以隔空触动外物。但他并没有那么做,因为那样会对精力、体力造成极大的消耗与负担。方外秘法突破隐峨境之后,好像自然就有了这种能力,但它本身所追求的并不是这些。

丁齐以另一种方式使用了这种能力,不以感知隔空触动外物,就是纯粹去感知它们,将它们容纳入自我意识之中。突破隐峨境便可以将东西带进方外世界,就是这个原理,但东西还是人自己背进去的,这样最省力。

走了这么久也没有遇到危险,丁齐甚至隐约有所期待,希望来几只夜龙让他试试棍法。这片天地的意志仿佛也感应到了丁齐的想法,很快就满足了他的要求。走过这座小桥后不远,又来到另一座桥上,天空中便传来振翅的声音。

丁齐站在桥中央挥起长棍,只听啪啪几声响,他接连抽落了五只夜龙,有的落在田地里,有的落在了水中,总之令其无法近身。这动静仿佛惊动了什么,或者说他站在桥上就像黑暗中一个醒目的大灯泡,假如夜龙是通过声音和温度感应到黑暗中的事物,一定会注意到。

五只过后,又飞来了两只,两只被抽落,接连飞来了七只……这时丁齐已经退到了桥下一片相对空旷的地方,因为桥上狭窄的空间有些施展不开了。他的棍法再好也架不住夜龙多,需要配合步伐闪躲再挥棍抽击。

接连打落了几十只夜龙之后,丁齐也显得有些狼狈,仿佛这一片夜空中飞行的夜龙都被他给吸引过来了,它们可能是从深山中飞到原野上方的一个小群落。丁齐疾飞几棍打落了最后几只夜龙,赶紧收敛气息往悄步回疾行,不能把别的夜龙群再吸引过来了,他方才有点托大了。

丁齐终于明白陶昕当年为何要穿着竹甲了,并不是本事不如他呀。以丁齐的身手,对付一小群夜龙应该没问题,但假如成百上千只夜龙同时扑过来,别说棍子,锤子也不好使啊!

在陶昕的年代,田园荒芜,很多村社化为废墟,荒野中的夜龙肯定比现在多得多,而且陶昕时常还要穿行山野,处境也比丁齐此刻危险得多。还好如今的情况已大有改善,只要不离开人们已开发的聚居地太远,不作死跑进深山里,丁齐基本还是安全的。

丁齐又回到了大路上向前行走,路上时不时挥棍抽落几只夜龙,又遇到了一次小规模的成群袭击,但都对付了下来。他终于感到有点累了,不仅是胳膊酸,更是精神的疲惫,他一直展开神识感应外物,神气法力消耗不小?

走着走着,丁齐在无边黑暗中又看见了一点亮光,那是东大营二社的位置。东大营主社周围分布着三个村社,二社在正东方,距离主社大概八公里。丁齐等人白天来的时候,途中就穿过了二社。从二社再往东行走大约五公里,便到了人迹罕至的荒山野岭,也是丁齐他们走出深山的地方。

丁齐径直走向了二社的西门,围墙后屋子里值守的社民也被惊动了,小心翼翼地推开门看了一眼,立刻就认出了丁齐,赶紧出来匍匐跪地道:“丁齐天兄,您怎会在此刻驾临?”

丁齐摆了摆手道:“不必总是跪下行礼,起身说话就好。”

那人却没有起身,抬起头一脸震惊之色道:“您是怎么走过来的?”

丁齐:“就是这么走过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