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险

孟蕙语当然没有反对,转身就走向了老大爷指的那家饭店,她走在前面,那对老夫妻跟在后面。可是走到门口的时候,孟蕙语却本能地感觉到一丝不对劲。

这间屋子外面挂着饭店的招牌,大夏天却垂着厚厚的门帘,连窗帘都是拉着的,看不清里面的情景。也许仅仅是一种直觉,孟蕙语总感觉里面有什么危险的东西潜伏,而这条小巷未免也太僻静了。

就是这种不安感使她停下了脚步,从兜里掏出了二十块,转身递给那位老大妈道:“我在学校里还有事,得赶紧回去,你们拿着钱自己进去吃吧。”

她把钱往老大妈手里一塞,抬腿就想走,不料那位老大妈却顺势抓住她的胳膊道:“闺女,都到门口了,干嘛不进去?”

老大妈的力气出乎预料的大,孟蕙语挣脱不了,也根本没反应过来,眼看就要被她拉进小饭店中。这时只听“啪”的一声,不知在哪里突然抽过来一根棍子,正打在那位大妈的肩膀上,她的手当然松开了。

孟蕙语赶紧闪身跑到一旁,同时惊喜地叫道:“丁老师!”只见丁齐不知何时已出现在这条小巷中,手里正拎着一根长棍。

丁齐怎么会出现在这里,当然不是特意跟踪孟蕙语,他刚才正在这一带漫无目的地行走。最近教了毕学成和叶言行心册术和心界术,这是方外秘法的入门功夫,多少也整合了尚妮所讲的心盘术秘传。既然教了学生,丁齐自己也要有更清晰地体会,他在凝练心盘呢。

走在错综复杂的大街小巷中,仿佛凝神入定,放形融入天地,心神与世界共情,脚下曾走过的路,在脑海中是一根根清晰的线条,由线条组成了一张平面导航图,再由一幅平面导航图组成了一个三维立体世界。

它就是这一带的街区景象,转化为精神世界所具现,这是心盘术的入门技巧,也是丁齐所创方外秘法中心册术与心界术的一种锻炼方式。

在改革开放之初,境湖大学西门外这一带还是郊区城乡结合部,有很多菜地,涂至小时候就住在这一带。在改革开放之后,这里也是城区延伸后最早进行改造开发的地方,平房拆掉了建了楼房,而如今二、三十年过去了,这里又成了龙蛇混杂的老旧城区。

如今城市发展的速度很快,境湖市的重点开发方向在一南一北,就是雨陵区和江北区。因为那两个地方的历史遗留问题比较干净,至少动迁改造不难。而境湖大学西边这片地方,由于建设得较早、产权关系复杂,成了城市发展不平衡中的相对落后地区。

这里的很多居民楼都是改革开放初期建设的,那种方格式的四层楼,和沿街的二层商铺交错在一起,街巷很窄很多,弯弯曲曲很复杂。很多老居民已经不住这儿了,只等着动迁改造呢,把房子都租出去了,而开发商好像也不喜欢这种地方。

但是这里的房子却很好租出去,聚焦了大量外来务工人员。而且它离境湖大学不远,也有学生在校外租房。每一所大学所在,通常都聚焦了很多做小生意的,他们中很多人平时也住在这里。所以这一带的街区很乱,流动人口多,情况复杂。

当然了,这里的情况和外国那种贫民窟或黑人区不一样,绝没有那么夸张,毕竟是在中国,但相对于整个境湖市其他地域而言,也是治安状况不太好的地段。丁齐倒不在乎这些,这里是他凝练心盘的好去处,所以就拎着根棍子在大街小巷漫步,恰好走到了附近。

在这种状态下,丁齐的感官是异常敏锐的,那对老夫妻拦住孟蕙语说的话,丁齐大老远就听见了,脑海中甚至还隐约浮现出了相应的场景。他当时心中还有一闪念,孟蕙语怎么跑这儿来了,好像是遇到要门中人了。

正经的要门传人是另一回事,但是用这种手段乞讨弄钱的,也都是广义上的江湖要门中人。丁齐以前也遇到过这种要钱的,有时不论真假,他都会给几块钱。可是今天这两人却有点特别,不要钱却要孟蕙语请他们吃饭,而且还指定了一家饭店。

丁齐便走过去想看一眼,等他转过巷口看见那对“老夫妻”时,一眼就发现了不对!

在大学里上什么选修课,一是为了学分,二是为了爱好。毕学成是微电子专业的,叶言行是土木工程专业的,本专业课程很枯燥,都选修了心理学。两人就是在选修课上认识的,然后还成了好朋友,他们都参加了课外兴趣组织心理爱好者协会。

境湖大学就有心理学类专业,偏重于医学应用,确切的名称是精神卫生专业,划在医学分院所属各专业之中。这本是个冷门的专业,之所以引人注目,多少是因为有刘丰这个学术带头人存在,是刘丰撑起来的。

精神卫生专业这个称呼可能不太时髦,而心理爱好者协会这个名头会让很多外专业的学生感兴趣,尤其是在“境湖市安康医院事件”之后。

丁齐低估了自己的影响力,他“弄死”田琦那件事,境湖大学的很多学生都听说了,口口相传中他甚至成了一个英雄、当仁不让的催眠大师,很多人甚至对他被境湖大学开除的遭遇感到同情与惋惜,进而对心理学的感觉就更加神秘了。

可是真正接触到心理学之后,感觉又不是那么回事,学习的过程与很多专业没什么两样,都是背书、做题、考试。毕学成和叶言行也是丁齐的崇拜者,他们加入心理爱好者协会之后,就想搞个催眠爱好者协会,算是心理爱好者协会的分支组织。

可是谁懂这些呢?他们就想到了叶行,想请叶行来做这课外辅导老师,教大家催眠术,在学校里一定会火起来的!这两小子甚至还有想法,也不能让丁老师白干活,接下来可以在校内组织催眠术培训班,有偿教学,一定会有很多人报名的。

年轻人就是想法多,他们找到丁齐一商量,却被浇了一盆冷水。对于校内成立心理爱好者协会的事情,丁齐倒没什么异议,有爱好者就有协会嘛。但他却指出,没有必要将心理学神秘化,这种心理倾向本身就很不好。

心理学不过是一个专业,从学习的角度,与微电子、土木工程没什么区别,想要有所建树,都需要某种天赋并下苦功。兴趣是研究的动力、是学习热情的来源,这是没错的,但要看抱着怎样的一种目的。

如今对心理学感兴趣的,有不少人目的不纯,他们是希望掌握普通人并不了解的神秘手段,从而变得与众不同,甚至解决人生的难题,这是不切实际的。

偏偏这种心理倾向,在当代社会中很常见,寄托于心理学只是其中之一,更多的人则是寄托于仁波切,有点像二十年前的气功热。

很多人并不清楚怎样解决人生所面对的问题和压力,很多时候所谓的洗涤身心、净化灵魂,其实不过是一种自我麻醉和逃避,却自以为找到了人生的真谛。

在日常生活中脚踏实地做每一件事的态度才是最重要的,假如这些都做不好,寄托于什么都没用,这也是心理咨询师工作的必要之处。

丁齐这位“神秘的催眠大师”,还有一个观点可能不被很多人士的接受。比如在他看来,都是一样的人,有人读了十几年、二十年的书,接受了经过千锤百炼所总结出来的现代学科教育,从知识体系角度,难道还不如读了十几年、二十年的经、接受寺庙教育的“大师”?

后者的学识和成就未必超过前者,更未必比前者高明,只是大家研究的领域不同,前者更没有必要对后者抱着不切实际的另一种心态。哪里都有书读得不好的人,哪里都有失败者,需要考虑其中真正的原因。当然了,这也只是丁齐的个人观点。

毕学成和叶言行还很年轻,只是大三学生而已,他们未必有这种心态,但丁齐在他们的潜意识中看出了这种倾向,及时做出了提醒。丁齐也拒绝了他们的邀请,并没兴趣成为课外活动组织中的催眠术辅导老师。

他很郑重地告诉这两名学生,催眠术做为一种心理治疗中的应用技巧,并不比外科大夫手术台上的功夫更高明、更值得向往与崇敬。更重要的是,它是一种很专业的应用技术,不像魔术、钢琴演奏那样的适合当成一种业余娱乐项目。

传统的治疗催眠师与舞台表演催眠师之间素有分歧,主要原因就在于此。因为前者认为后者将一门严肃的、有很多禁忌事项的专业应用技术,变成了一种大众娱乐消费节目,由此还导致了很多误解。

在大学里成立催眠术兴趣小组,除了好奇之外,多少带着一种娱乐的心态。催眠术虽不神秘,但其中的很多专业技术目前也不算是显学,至少不是在公开场合能随便学到的,原因也在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