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5、你就是神龙

丁齐:“不用这么客气,有话就说。”

石不全:“下午的时候,您不仅自己看见了小境湖,也让叶总看见了小境湖,印证了我先前的想法。”

丁齐:“想法,什么想法?”

石不全:“找齐江湖八大门的传人,可能就是开启小境湖的关键,这句话当初是我说的。”

丁齐:“的确是你的提议。后来范总请来了冼皓,朱师兄去请他的朋友鲜华。鲜华没来,却来了庄先生与尚妮。”

石不全:“找更多信得过的人来,其实是朱师兄的意思。一方面我们的确没有找到打开小境湖的办法,江湖八门手段包罗万象,请高人相助说不定会另有发现。另一方面,这件事起初是范仰与叶行撺掇的,却撺掇到朱师兄家里来了,朱师兄也想控制住场面。

但我的想法也是真的,你们开玩笑说是集齐七龙珠召唤神龙,我的确是这么想的,包括谭师兄当时也是这么认为的。从今天的结果来看,虽然八门传人没有聚齐,但至少聚齐了七门,果然召唤出了神龙。丁老师,你就是那条神龙!”

丁齐吃了一惊:“我?怎么会是我?你也太抬举我了!”

石不全却很认真道:“丁老师先别着急否认,且听我把话说完。其实那天晚上,谭师兄要搞双盲测试,让丁老师做检验人,我也参加那个测试了,当时就隐约有这种感觉。我为什么会有那个提议,想必丁老师也清楚原因。

我们借助不同的秘术看见了小境湖,其中必有相通之处,尽量把精通江湖八大门秘传的人都找来,看看他们能否也发现小境湖。那么由谁来观察总结呢?我们都有可能是这个人,但从一开始起,丁老师您就是最合适的人选。

您曾在酒桌上说尚妮师妹心无成见,所以她第一次就能听见小境湖中的声音。其实丁老师你才是心中最没有成见的那个人,因为你没有得到任何一门的秘传。而我们七个人不同,就是动用各自的秘术发现的小境湖,再怎么做,想的都是怎样运用秘术。

可是我们的秘术不是用在这种场合的,别人的情况我不清楚,至少入微术绝对不是,我以前甚至连想都没想过这种情况。丁老师一直在观察每一个人,所有人都和你单独交流过,表面上是他们在请教你,实际上更是你在观察他们。

然后你做到了,不依靠八大门的任何一门的传承秘术发现了小境湖,这就是我们一直在找的关键啊!那个精神病田琦就不说了,像涂至、卢芳那样的普通人,究竟是怎么进的方外世界、在什么状态下进去的?丁老师今天总结出了观身境,至少指出了一个靠谱的方向。”

这位工科出身的技术型、研究型宅男,开口来了这么一番长篇大论,思路层层递进逻辑非常严谨。丁齐就算想反驳,却感觉自己好像反驳不了,只好苦笑道:“这的确是我自己观察总结出来的,但也是受到庄先生和谭老师的点拨,况且我并没有打开小境湖。”

石不全:“从小到大,我们所会的一切,哪样不是受人点拨?就算是自学成才,也得有前人的东西先让你学呀。就算还没有打开小境湖,但这已经相当了得,丁老师知道自己有多了不起吗?”

丁齐:“哦,我还真不知道,至少还没法和你们这些高人比。”

石不全有些不满道:“丁老师就别装糊涂了,实话实说,你做的其实超过了我们。我们的秘术都是和师父学的,一对一的师徒传承。而您受的是大众教育,哪怕是读研究生时的导师制,也是大众教育的一种,包括心理学知识和催眠技术,其实别人都能学到。

但是没有听说哪个学校、哪位导师能教人观身境。你是开创者,开创了这一门秘术。而且是在寻找方外世界的过程中,为此开创一门秘术,就是用于发现这个世界的未知。”

丁齐:“我还不算开创者吧,这也是误打误撞。”

石不全倒没有完全否认,而是沉思道:“你已经在开创,但还不能完全算一位开创者。”

丁齐:“这话又是怎么说?”

石不全:“我们所学的秘术,是由祖师开创的,历代师徒传承,在这个过程中还有不断的补充完善,从而自成体系。师父能教会我怎么学、怎么练,丁老师虽然总结出了观身境,但你能教会别人吗?

你能否总结出具体的步骤,用什么样的方法去一步步的锻炼或训练,达到什么标准便算完成了哪个阶段?可以检验、可以重复,直至真正掌握了观身境。那样的话,你就可以教会一个原先与你一样的普通人,也达到同样的状态。

说锻炼和训练比较容易理解,其实说修炼更贴切。你如果做到了,这便是一门秘传,而你能教会另一个人的方法,便是所谓的法门或秘诀。如果只是自己会,却没法教会第二个人,那便像佛家的说法了,叫报通或者是天生福报。我这么说好像有点迷信了,就不扯远了……”

顶云也不兜圈子,开口答道:“贫僧的确还有一事,就是想迎回佛宝经卷于阅江寺供奉……”

丁齐听完之后苦笑不已,说实话,在感情上他是愿意帮忙的,但这件事他根本无权做主。老和尚来找他之前,已经去过境湖大学了,也找过市里有关部门。大家都很给面子、对他都很客气,但事情办不成就是办不成。

顶云甚至找不到究竟是谁负责这件事,皮球踢来踢去,最后居然踢到了丁齐这里。也不知是哪个部门的什么人嘴欠,告诉他经卷的发现者是丁齐,让他来找丁齐商量,看看能不能想到办法?

阅江寺不是赤山寺,从物权归属上没有任何继承关系。但在宗教人士眼中,它们却是一脉相承的,有另一种意义上的传承关系。赤山寺被拆毁后,有很不少和尚到改革开放后还活着,落实宗教政策后,原赤山寺所在已被改造成市民公园,所以有人在江对岸又募资修建了阅江寺。

顶云的师父就是原赤山寺的和尚,也是阅江寺的第一任方丈,如今已圆寂。顶云送出的那串念珠就是师父给他的,也是原赤山寺中的传承佛器。可是这种传承关系在别的场合没有用,谁也不能说原赤山寺的东西就是阅江寺的。

那七卷法华经原是归国华侨捐献给境湖大学图书馆的,如今就是境湖大学图书馆的东西,断没有再捐赠给某家寺庙的道理。公立大学捐东西给寺庙,开什么玩笑,所有的东西都是国家财产,谁能做这个决定,哪位领导敢背这个锅?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万一被人抓住了当话柄,那就太不值得了。

丁齐见过那七卷经文,知道那是珍贵的历史文物,更是精美的艺术品。可是文物之所以称“文”,价值可不在于锁在库房里。假如谁想读法华经,如今甚至都不用去书店,用手机从网上下载就可以,更用不着去境湖大学图书馆去查阅那七卷不能轻易翻动的古籍。

但那七卷古籍却承载了曲折的历史,有它们自己的经历和故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们本身也是活的,需要实现其生命的价值。假如不是丁齐,那七卷法华就一直锁在库房里,不知何时才能重现天日。如今就算被发现了,也不过是珍贵馆藏中的一条记录。

有很多特殊的东西,在不同的场合意义不同,对于有生命的经卷而言,丁齐宁愿它们不要被锁在库房里,而是回到本来就应该在的地方去。可他只是境湖大学图书馆的“外聘专家”,哪能做得了这个主呢?就算能找人递个话,也起不到任何实际作用。

丁齐刚要开口说话,朱山闲已经叹了一口气道:“大师,这种事情,恐怕没人能帮忙。哪怕境湖大学就在雨陵区,我替你去找校领导,其实也是没用的。”

但和尚却有和尚的逻辑,顶云摇了摇头道:“这些俗务,贫僧都是明白的。但出家人行事讲究缘法,佛宝经卷既与丁施主有缘,我迎缘法之物,当寻有缘之人。”

石不全把玩着那串念珠,很有些爱不释手的意思,突然抬头道:“大师,我倒有个办法,就看你愿不愿意了。”

顶云:“哦,这位施主有何见教?”

丁齐突然反应过来了,看了阿全一眼,露出笑意道:“只要这位石先生肯帮忙,大师您多少也可以遂了心愿。原件图书馆是不可能捐给阅江寺的,您花钱买都不可能,但这位石先生却可以帮着做一套仿制品,和原件一模一样、几乎看不出任何区别的仿制品。

周小玄教授的名字您听说过吗?我国最著名的文物修复专家,这位石先生就是他的特意门生。”

石不全又说道:“假如是那样,我还得去境湖大学图书馆,仿制品得对照原件现场制作。”

丁齐:“这我可以帮忙打声招呼,再加上顶云大师的面子,校图书馆倒是可以答应的。”

顶云:“当真可与原件无异?”

石不全:“我也见过原件,可以保证,甚至让大师您都分不出来。其实您将它们迎回赤山寺供奉,于佛法的意义是一样的。假以时日,那反而才成了原件。有此经历,久而久之,甚至能更添其灵性。”

顶云大师沉吟再三道:“如此也好,那就多谢这位石施主了!”

石不全笑道:“大师不必客气,那七卷法华就是我很敬重的一位前辈修复的。像这种事情,就算您不来找我,有机会我都想干,就算是向前辈致敬吧!”

顶云并没有在这里久坐,和石不全、丁齐分别留了联系方式,然后称谢告辞。老和尚走后,范仰问道:“阿全,你真要去图书馆帮和尚仿制什么法华经?”

石不全:“当然是真的,刚才不是已经说好了嘛。”

叶行:“你这不是节外生枝吗?这里的事情还没搞定,又跑到外面去找事。”

石不全反问道:“这里有什么好忙的?小境湖就在那里,进得去就是进得去,进不就是进不去。你这么天天跑来跑去,有什么作用吗?还不如做好自己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