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5章 掌声雷动

这个镜头的表演,何止是演技爆棚?完完全全,每一个细节都是完美。

“这个喜剧电影……太不一样了!”

“用喜剧的方式演出了小人物的心酸,易水寒这家伙的演技……好像更好了!”

“易水寒的演技简直是绝了!我之前还觉得他演不好喜剧呢!”

“这个镜头太棒了,太让人有感触了!”

……

在众人的议论声中,陈德成同样赞叹地轻鼓着掌。

他这个时候才恍然明白过来,原来这才是易水寒这部电影最大的不同之处。

这个镜头的惊艳之处在于那肆无忌惮的大笑和隐藏其中深切的悲伤和无奈。

哪个人会没有过往,我们在社会中历练的越久,心里所承受的负担也就越大。

而人身上那特有的,与生俱来的纯真的东西,也正是在这些负重的影响下,被一点点的挤出我们心里那有限的空间。

纯真的年代一去不复返,那些岁月的遗言,美好的初恋,奋斗的黎明,失去之后再也没有回来过,所有才会感同身受,为之动容。

易水寒的最大成功之处在于将小人物的辛酸史以无厘头的幽默方式展现出来引发大众共鸣,就如电影中的阿星。

而之后的剧情同样也证实了他的猜想。

当阿星第一次握着棍棒的时候,他故作镇定,被逼急了往老大琛哥头上一棍连他自己都不敢置信。

现场的所有观众也情不自禁地捂着了自己的嘴巴。

直到濒死也要往火云邪神头上一敲,直到火云邪神一拳一拳轰击在阿星的脸上时。

现场的观众才有了明悟,原来,这才是最真实的阿星,他第一次成为主导,终于弄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哪怕这个场景有些悲情,哪怕这个时候的他已经危在旦夕。

哑女的无声可以胜过有声,善恶到头总会分明,那些以为消失不见的坚持和理想一直都在蠢蠢欲动。

“为了维护世界和平”,这话最初是由童年阿星说出,戏里的恶霸,戏外的观众恐怕都在嘲笑小孩子的天真和不自量力。

但最后,阿星一袭白衣重生,举重若轻的招式,竟然真的成真……

所以,《功夫》征服了现场所有的观众。

现场,掌声雷动!

“我说过多少遍了跟你,要狠点嘛!”

“哼……”

“再狠一点样子。”

“哼哼……”

“要演就演全套啊你!不要每次都睡着。”

“装狠很累的。”

“累,糊口啊大哥。”

……

电影还在继续播放着,现场时不时传来哄笑着。

再又一次哄堂大笑之后,陈德成在自己的笔记本上再次画上了一笔。

他是喜剧电影周刊的总编,本来并不用亲自来《功夫》的首映礼上观影。

但那在网络上疯传的预告片勾起了他的兴致,所以他才来到了现场。

而这部电影……没有让他失望,在电影播放到一半的时候,现场已经有十六次大笑!

其实观众们的笑声就是对这部电影最好的评价了。

对于电影中易水寒演喜剧的功底,他还是有些吃惊的。

易水寒的演技自然是毋庸置疑的,但陈德成没有想到的是,易水寒演喜剧居然也是这么出色。

他没有想用拙劣的方式去逗笑大家,他只是想着诠释好这个角色,让大家读懂这个角色。

他的表情很认真,甚至那眼神里都被那些复杂的情绪填满。

这种水准的表演……陈德成只在那些功底深厚的喜剧大师身上才能看到。

作为喜剧周刊的总编,陈德成自然是对喜剧研究颇深。

做喜剧比正剧、悲剧要难,这是他对喜剧这个行业的认知。

在表演上,快了一秒,慢了一拍,出来的效果便完全不同。

而演员对于节奏、台词、肢体语言、微表情甚至是自我心态的把握更需要炉火纯青。

夸张一分是过火,收敛的多又没有效果,整体构架要求节奏又不能凌乱无章。

除了正常把握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之外,还得加上特有的喜剧效果,怎样展示肢体语言,给出什么表情,台词咬字和快慢效果,每一份每一毫都对演员要求甚高。

但是易水寒在每一点上都做得十分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