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4章 乔峰的悲剧

他对剧本有着深入的了解,对于这个问题,他想得并不是很透彻,他甚至觉得这是编剧有意这样安排,让萧峰命运更曲折,更悲壮,而忽略了合理性。

现在易水寒这个原作者在这,他倒可以问个明白。

其他几位评审同样看着易水寒,这同样是很多看过剧本的人不理解的地方。

唯有林宏国对这个问题有着自己的考虑,不过,他倒想看看易水寒的理解和自己是不是一样。

易水寒沉吟片刻后说道:“是因为乔峰,乔峰意志坚强,百折不挠,纵历尽劫难也不言放弃,复仇一念,犹如九牛拉不转。

阿朱在他赴段正淳之约的晚上,最后一次哀凄恳求:段正淳的怨仇,再过一年来报不成么?让我先陪你一年。

但乔峰仍是毫不动摇。这坚韧执著本是他性格中长于旁人之处,却竟成为造就阿朱悲剧的根源。

英雄的悲剧,是英雄自己亲手造成的。

阿朱临死前,乔峰含泪问她:你为什么不跟我说?要是我知道他是你爹……

她答道:我翻来覆去,思量了很久很久,可是我能求你不报这大仇么?就算我胡里胡涂的求了你,你又答允了,那终究是不成的。

为什么不成?还因乔峰是这样执著的脾气,若是阿朱告知他,他必会硬生生罢手,但必会郁郁终生。

阿朱思量了很久,终究是没有别的法子。其实,阿朱的灵动机巧本是乔峰那一股怨毒执拗之气的最好解药。只可惜他中毒太深,终于是无药可救。

若他不坚持,若他动摇了,若他是个无可无不可的混沌性子,若他因阿朱的哀恳而英雄气短,若他沉溺温柔乡、报恩也好复仇也罢全都抛于脑后……

或者,若是她不够善解人意,不那般海样深情,不那样事事只为他着想……

那乔峰的传奇便终结了,便没有后来的南院大王,没有雁门关前为止干戈而迫胡帝立誓的大英雄,只有塞外牧马放羊的一对普通夫妻,生几个孩儿平淡终老,那悲剧就不会发生,然则乔峰也便不成其为乔峰。”

现场一片静默,只有易水寒晴朗的声音在回荡着。

片刻之后,一个掌声响起,然后是一片……

第一次试镜,易水寒过关!

“好,分析地很透彻啊。”评审老张听到这个不禁感慨道。

对于剧中的细节都记得这么清楚,对于剧情的理解这么透彻,就这一点而言,他已经远远胜过他人了。

林宏国也笑了笑说道:“他可是创作这个剧本的作者啊,这个时候啊,是他给我们在上课。”

几位评审也轻笑了下,觉得有些意思,此时双方的身份好似调换了下一般。

他们只觉得易水寒之前的剖析鞭辟入里,却没想到易水寒之后的理解更是让人惊艳。

“雁门关前,乔峰自胸口狼头得知自己真是契丹胡人,心如火焚,大吼大叫,击打石壁,如疯如癫。

就算在聚贤庄横眉冷对千夫剑,也不如此际的痛苦迷惘,只因那时他心中还道自己是被冤枉的。

整个世界将他遗弃,悲哀的是:他发现自己竟活该被遗弃。

而就在这时,阿朱出现。

‘乔大爷,你再打下去,这座山峰也要给你击倒了。’

山坡旁一株花树之下,一个少女倚树而立,身穿淡红衫子,嘴角边带着微笑,正是阿朱。

一句略带顽皮戏谑的话,一个柔婉的微笑。

在此时出现的女子,注定要成为这男人的救赎,给他慰藉,援他出情绪的低谷,与他的命运捆绑一起共沉共浮,而最终必成为他悲剧中最痛彻心肺的部分……”

易水寒轻声诉说着,他轻声细语的描述仿佛把所有人都带到这个场景中。

悲痛欲绝的英雄、倚树而立的少女,一句顽皮戏谑的话语,一个温婉的微笑。

“镜头感实在太强了!”林宏国不由感叹地说道,他看向易水寒的眼神越发赞叹,难怪他的演技会这么出众!

对角色理解到这种程度、画面感镜头感构造这么清晰,怪不得他之前的角色都让人印象这么深刻。

此时的易水寒已经完全沉浸在剧情之中。

脑海中萧峰的台词不断涌现着,在这一刻,他的脑子越发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