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不够

闻枪录 临砚 2525 字 12个月前

卉乔,饺子还没凉吧。

-------------------------------------------------------------------------------

韦福旺本是王城天京一大官家的马夫,原名武义孝,因不小心惊跑了家主人于西域高价购得的玲珑照夜白,令马匹受伤,被家主人吩咐家丁丢到街上毒打,恰巧韦随安同夫人路过,夫人不忍,便让韦随安凭着与那位大官的两分交情,救起了这个马夫。后韦随安见这个叫武义孝的马夫忠实憨厚,便让他在手底下做事,或许是韦随安这个伯乐的缘故,武义孝的才能渐渐显露,成为韦随安最忠心最得力的心腹,后赐名改姓,授其武艺,才有了今日的韦福旺。

-------------------------------------------------------------------------------

韦随安的夫人钟氏,本名钟梨意,曾登满庭芳探花(每十年,天下名士都会聚于南阳郡洛阳城无名楼共评天下十甲,天下将相十甲评为定风波,天下武道十甲评为破阵子,天下美人儿十甲评为满庭芳),是前任宰相钟公旦之孙女,钟公旦素有朝堂不倒翁之称,历经三朝,从一小小的翰林院编修到位极人臣的宰相再到如今的太子太傅兼国子监祭酒,被他相中的人不说立马飞黄腾达,至少也身价百倍,所以当钟公旦点了当时一文不名的仅仅是一小小礼部给事中的韦随安为孙女婿时,无数想着靠成为钟老太爷孙女婿这条路一夜成名的天京公子哥们不知道暗地里戳了多少次韦随安的脊梁骨,还有那宛若天仙的满庭芳探花娘,也只能把各种龌龊念头给发泄到身下花钱就能买来的白肚皮上。

钟氏为韦家生了三个娃娃,两男一女,大儿子叫韦尚文,二儿子韦尚武,小女儿韦尚惜。正值隆冬,韦尚惜坠地,倒仙满院,百合遍庭,时人皆奇,韦随安见天降祥瑞,便给这个小女儿起了个小名—恭喜。

韦尚惜满月时,突发大病,灵丹妙药用去无数,连远在京城的钟老太爷钟公旦都惊动了,特意请了宫里的御医,却也不见起色。正当一家人百感交集之时,一游方道人送来一株九瓣倒仙花,说这是韦家三小姐的本命物,磨成粉和水进食即可,可保三小姐十五年无虞,至于十五岁的命关,得靠她自己的机缘了。

-------------------------------------------------------------------------------

秦历三一九年永宁二年二月十八日,冬。

过年,一直是神州大地上最隆重最喜庆的事情,且不说家家户户张灯结彩,破旧守岁,连大牢里的囚犯们都能吃上一顿好吃的。

儒家初代圣人孔夫子的第六十四代孙(孔尚任)曾有诗云;“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

临安韦家一直遵循守岁的传统,自从韦随安被平调回余杭郡当起了太守,名为平调实则暗贬,却远离了朝堂纷争,于是韦随安在造福一方百姓的同时,也拾起荒废多年的武学。韦随安于武道一途自幼悟性极高,奈何宦海沉浮十五载,勾心斗角乱了心境,当年韦老太爷曾言其而立之年便可由武道入儒道而臻授业之境,如今三十又五,却堪堪由二品入一品,踏入儒道门槛,若说可惜也不全是。有人说天命运数是公平的,你于一道折戟,就会于另一道开花。这话用在韦随安身上毫不为过,武道仕途皆受阻,却妻贤子孝女儿娇,所以韦随安一年最开心的时刻就是与家人一起守岁。

除夕夜,韦家人正围坐在大堂守岁,偶有困乏之际便看看尚武泼墨,尚文挥毫。

钟氏抱着年仅八岁的恭喜,这个全家年龄最小的娃娃,也是全韦家的心头宝,这个心智不全的女娃娃最是幸运,也最是不幸。

三更时刻,韦随安携韦福旺出门,钟氏问起,答曰两个字,醒酒。

“阿福,还记得赵错吗?”韦随安提着一壶黄藤酒,此酒是晋陵特产,味道温醇,入口较软,细品则有丝丝甘甜,也曾有人称其为女人酒,实际上喝上几口之后才渐觉此酒后劲极足,喝多了舌尖泛苦。此酒因制作原料简陋,难登大雅之堂,只在民间流传,韦随安也是前年做客琅琊郡彭城赵错家时才得见此酒,一尝便爱不释手。

韦随安曾赞道:此酒入喉心作痛,最是人生惬意时当饮。

“赵大人是个好官,可惜生不逢时。”韦福旺想起彭城百姓烹杀赵错,分食其血肉的场景,不寒而栗。

“三年前登榜洛阳无名楼定风波状元,两年前调任琅琊郡太守万民爱戴,一年前改革彭城弊政牵扯国本,如今宰相晁高设计烹杀,百姓分其血肉而食。赵错啊赵错如今尚且治世,何苦研习这屠龙之术啊。”似乎是青田酒的酒劲上涌,韦随安竟说出某些禁忌之言。

韦福旺不言语,因为他知道有些东西,他不应该知道。

“明日你起身去琅琊德州,赵错妻儿放在琅琊郡我始终不放心,把他们送到晋陵去吧,我有个好友,在晋陵郡丹徒县任主簿。”韦随安想起赵家的那对母子吩咐道。

两人行至临东桥,正是寒气逼人,风雪渐起。

“大人,时辰不早了,一会儿五更该和夫人他们团圆吃饺子了。”韦福旺躬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