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望身后的大佬跟李诚玩命,那是想都不要想的。商人是贱业,败坏风气,这是唐朝的政治正确。农桑才是立国之本,商贾虽然为四民之一,但是地位是最为低下的。仅仅比下九流要好一些。在座的诸位,他们出现在这里仅仅是个媒介。
只不过有些人因为背后的大佬,平时在人前还算风光,遇到事情人也让他三分。时间长了心里膨胀,觉得自己是个人物了。方才那个太原王氏的白手套,就是这个心态。李诚一开口,把画皮撕下来了,血淋淋的现实很残酷。
李诚出现在这里就一个意思:“不带你们玩了。”具体能不能理解李诚留下的余地,就看背后大佬的理解能力了。其他的,李诚也不关心了,欺负人也要有个限度,是吧?
可惜,人在利欲熏心的时候,会忘记很多东西,还能保持冷静的人太少了。
钱庄的未来比起眼前的海贸利益,哪个更吸引人?李世民都忍不住让内府插了一手,其他人还能忍的住?钱庄只是李诚描绘的蓝图,海贸则是很快就能到手的好处。
李诚缓缓起身,没有管其他人怎么想,穿过人群,径自离开了。这次没人敢再说话了,门口那个被丢出去的商贾,已经被下人抬走了。李诚走了一段,站住回头,对跟上的武约交代一句:“抓紧一点,把钱催一下,中秋一过就开业。”
“洛阳、登州两地,怎么办?”武约心中一紧,钱庄最核心的理念就是远程汇兑。失去这个汇兑,将减少一个重要的收入来源。
“洛阳那边,郑有道会安排好的,长安这边开张了,你直接去洛阳。登州那边情况复杂,等我回去再说吧。”李诚交代了一句,武约紧张的点点了,脸有点白。真正的考验要来了。
“那个,汇兑怎么说?长安开出的票据,到洛阳拿不出钱来可就是笑话了。”武约提醒了一句,这武二娘真是个厉害的人物,一言就说到了要害。
“这个不用你操心,还有其他股东呢。钱,他们会运到洛阳的,不过这个护卫,就得上自己人了。李庄的老卒,你尽管挑就是。洛阳那边时间一定要控制好,别让人把钱送到了,你那边还没准备好。”李诚再交代一句,武约认真的点点头。
别看是合作伙伴,架不住有人觉得武约好欺负,不甘心让小娘子骑在头上,要抢班夺权。
“明白了,走的时候,人手一定带足了。”武约一下就抓到了关键,人手充足,就不怕有人想搞事情了。“别往了郑有道,他不敢不出力。”李诚有提醒一句。
郑氏是洛阳的地头蛇,如果不想彻底与李诚搞僵,就一定会出力,抓住这个机会。当初李诚还没有现在强大的时候,郑氏都能下注,何况现在呢?钱庄还发展的,一旦看见利益了,郑氏不会错过机会。现在卖好,比将来要价值要高很多。
第四百九十三章血淋淋的现实
新落成的交易所自然不会是好几层楼那么高,这年月解决不了的问题很多。这个时代的高层建筑,基本上都是塔。就算能建好几层的高的楼,李诚也不敢啊,李诚敢,阎立本也不敢啊。逾制,这个词了解一下。
这是个等级森严的时代,李诚可以各种乱来,建筑这上头万万不敢碰。《论语》有言,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佾是舞蹈行列,也是等级的一种体现。八佾是周天子才能享受的等级,所以孔子才如此愤怒。
楼盖的太高,那是会死人的。
好在建筑面积够大,阎立本采取了庭院格局,临街的一面都是两层砖木结构的门脸。大门之外,交易所的门脸就接纳了一家买卖入住,自然是钦定李氏钱庄。
李诚在钱庄的大堂门口出现的时候,大堂内光线暗了下来。等候多时的各路代表都站了起来。李诚高大的身影后面,跟着一个巨人和一个娘子。
有人欢喜有人愁,这是必然的。四成股份丢给皇帝之后,整个钱庄的格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谁都不是傻子,其中的因果自然都清楚。也有人不愿意放弃,但是决定权掌握在李世民的手里,这就没道理可讲了。
众人默默的看着李诚往前走,下意识的让开一条道,李诚一句话都没说,就这么走到中间的位子上,一点都不客气的坐下。李山再左侧后站住,武约在右侧后站定。大唐内一片安静,李诚不开口,没人敢主动说话。
越是家里靠山比较硬的那种人,这个时候更会选择沉默。其他人更不要说了。
李诚落座之后,众人才在两边摆里椅子上坐下。毫无疑问,李诚成为了目光聚焦的点。但是李诚没说话,而是面无表情,淡淡的看着大门口。身后的武约一直是站着的,不是没她的位子,而是李诚在的时候,她就这么站着。这是个绝顶聪明的娘子。
李诚回头看一眼,武约紧张的闭上了眼睛,缓和了一下之后才缓缓迈步上前,站在李诚的身侧,脆生生的开口道:“钱庄筹备一年了,方方面面都准备的差不多了。按说,应该按照之前说好的,正式开业了。”
说到这里,台下的人群一阵骚动,很快又平静下来。因为李诚的眼神突然朝着骚动的地方看过去,众人看见了肃杀之气。如同一阵寒风吹过,能出现在这里的,没傻子。都知道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就算要闹,现在也不是闹的时候。
“筹备期间有些波折,作为发起者,不得不慎重考虑,重新选择合作伙伴,势在必然。”一开始,武约的声音底气并不足,越说越说,说到最后这一句时,语气变得激昂!原本搭在胸前的右手,此刻也举了起来,在耳旁握拳,然后狠狠向下一挥。
现场一片死寂,再怎么不满的人,此刻也无话可说。最重要的一点,之前钱庄的配额,并没有以文字的形式确定下来,都是口头约定。这个就很要命了!不能不说,这是李诚狡猾的地方,临去高昌之前,交代了武约,一定不要签署文字合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