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章 何谓精兵

书剑盛唐 断刃天涯 3289 字 11个月前

就这一个月的时间,还是李诚找兵部疏通了关系,这才提前征召府兵来集训。毕竟府兵是战时为军,闲时为农,半兵半民的状态。卫军才是常备军,经常保持操练的。

从听到鼓声开始,一个小时六千军队完成了集结,这速度简直就是吓人好吧。真不知道李诚是怎么办到的?满大唐根本找不到这么牛逼的集结速度。

李世民目瞪口呆了好一阵,这时候台下还在继续,各团长官策马到台下,大声汇报:“报告总管,我部应到人数xxx,实到人数xxx。”边上有书记官在快速的记录,李诚都不用等多久,数字就计算出来了,实际人数有多少。

“陛下,由您来宣布本次集合演练结束,宣布放假七日,每人再发一份集训费。士兵每人一贯,军官每加一级,翻一倍。”李诚低声告诉李世民,那意思陛下露脸的时候到了。

李世民反应过来,心里震惊,却故作轻松的反问一句:“竖子,这钱谁出?”

“陛下,您不能不讲良心啊。这次集训,是为朝廷练兵好吧?”李诚叫屈。

李世民低声道:“你还有脸说,兵部,户部,把状都告朕跟前了。说你搞集训,花费巨大。每日一操练,官兵每日都要吃一顿肉。兵部不批,你就堵人家尚书的门口,户部不批,你就坐在人家办事房里耍赖不走。”

李诚叹息道:“陛下,训练效果您也看见了。这里头可是有三千卫军啊。以臣看,卫军三日一操练,还是太懈怠了。臣此次集训,不过训练了一些皮毛,搞了几次紧急集合,才有眼下这番效果。”

李世民满意的笑了笑:“竖子,算你识趣,没效果还花那么多钱,朕就能治你的罪。算了,不要为难户部了,此次的费用,朕让内府给你。不过,你也要把练兵的心得和章程写一份,送到朕的跟前来。”

李诚早有准备,回头招呼一声,书记官拿出一本小册子,双手奉上。

“陛下,这就是臣拟的新兵操典。”果然没有白吃的午餐,不过李诚也强调了,这是新兵操典。只是其中的很对内容,比如每日操练,各种严格的内务规定等等,大唐的士兵在这些面前,还都是一群新兵。

“自成,如此一来,养兵的费用也就上来了。”李世民有所担心,李诚笑着摇摇头:“陛下,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精兵,都是练出来的。说句不好听的,如果十六卫交给臣来训练,就不存在什么等到冬天才出兵的事情。”

李世民听了一脸的嫌弃,不懂不要乱说话,但是又觉得他话里有话,忍不住反问一句:“哦,你心目中的精兵,应该是什么样子的?难道说,眼前这些就是你心目中的精兵?”话是这么说,李世民其实也认可了,这些兵够精兵标准了。

李诚摇摇头:“陛下,这些士兵,最多算是个样子货,距离精兵还远远不足呢。”

第四百三十章何谓精兵

现在的裴行俭还很稚嫩,还没有机会去崭露狰狞。正常的道路,他要做一段时间的长安县令。李诚乱穿唐朝的结果,裴行俭的人生已经发生了变化,尽管还在左卫,但已经是个长史,从六品的官员。其升职的原因,就是松州一战表现出色。

这一次西征,裴行俭率一千骑兵随后军,任务就是护送粮草。前军的差事不好争,不然还真的进不来这一趟。在大唐,别以为出兵打仗是苦差事,你得分人。

像裴行俭这样的门阀子,出兵打仗就是在攒经验,攒功劳。只要获胜,回来就能叙功。能不能因功升职不重要,重要的是将来多一份政治资本。

“走那,去军营看看。”李诚与侯君集等人,已经商议过具体分工,也不留下便离开了。

这一次李诚领军后军出发,协助的人员有两个,一问一问,分别为裴行俭和李义府。这俩都是很能干的家伙,李义府按照李诚的计划,把一切处置的井井有条。各种物资基本备齐了,就等着入冬的时候,大军出征。

选择冬天出征,是因为沙漠不好走。夏天走的话,能够热死人。但是冬天也好走就是了,只是比夏天要好走一些。夏天走是白天难熬,冬天是晚上难熬。

李诚的准备看起来就是一些常规的准备,也有特别的地方,那就是带了一个医疗队。孙思邈非要跟着去,李诚就给他说了一个野战医院的概念。战场上随军行动,及时治疗,对于提振士气的作用非常大。

后军一共三千人,裴行俭为长史,有骑兵一千,还有步兵两千。大车五百余,并辅兵三千。这么多人可不好带,非常考验李诚的能力。

李诚的做法很简单,卫军裴行俭负责,辅兵及运输交给李义府,李诚抓总。别看这么安排很不负责的样子,其实这才是最负责的态度。而且李义府和裴行俭都会很感激李诚。

为啥呢?因为独立带兵的经验,太宝贵了。尤其是李义府,没有李诚,根本就没这个机会。一辈子在衙门里慢慢的熬,熬到死都未必有机会立军功。裴行俭的情况好一点,但也是第一次独立带兵出征。

在此之前,李诚决定给两人进行一点军事培训。所谓的培训,就是现代军训的那一套。千万别小看军训那种看起来很无聊的东西。战场上连站都站不整齐,你还怎么行动一致?

当然唐朝时期的军队,对队列的要求并不差,不然唐军怎么战无不胜呢?个人为生,内务这些事情,其实更重要。个人为生关系到身体健康,内务则是养成个人的好习惯,不要因为个人的坏习惯,影响到自己的同僚。

李诚亲自带队,把这六千人花二十天时间,重新操练了一会,让他们重走新兵路。

李义府对这些不是很了解,但是他一直在认真的学习。裴行俭对李诚带兵的套路有一定了解,这一次加深了印象。严格的军法,变态的处罚,让这些士兵和府兵做到行动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