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八章 凉爽工程

书剑盛唐 断刃天涯 3469 字 11个月前

“你这么一说,我倒是想起来了。你回话答应她就是,但却要等上几日,我布置一番才好待客。”李诚答应下来,武顺满心欢喜道谢。院子里没有别人,丫鬟在门口树下守着呢。

李诚看看时间还早,便起身要走,说是为文会做准备。武顺也不强留,送到门口。

等李诚走远了,丫鬟抱怨道:“郎君难得来一回,怎么不留下来。”

武顺给她个白眼珠子:“我托郎君办事,他去忙事情了。”丫鬟气道:“小姐也是的,这当口托什么事情呢?终身大事先定下个日子才是,大娘子也快生了。”

“这有啥可担心的,郎君自有主张。”武顺就这点好,对李诚充满了盲目的信心。

李诚出来先找到高晋,然后叫来一群工匠,趁着交易所在建期间,工匠人手大把的时候,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什么想法呢?这不是后院门口有个水塘么?平时浇水都用那些水。

李诚想着庄子后面的山上,有一股泉眼,流水成溪水。派人去弄个小水坝,把毛竹打通了,一路架起来,把水引到后院的水塘里。这工程不算很大,唯一麻烦的是毛竹。

高晋表示没有毛竹也不要紧,家里头烧陶的窑,让人抓紧烧一批管子就能解决这个问题。水引到这个水塘里,接下来的事情也不好办。需要修个水塔,架水车把谁抽到水塔里,然后用管子把水送到屋顶上。

这个管子就难办了,高晋也没好主意,边上一个工匠表示,没问题,用铜管子就好了。

这就是不是一般的奢侈了,不过李诚咬咬牙,奢侈就奢侈一会吧,左右工程不算太大,就是后面的几个院子,弄起来这夏天就好过了,就当是为即将生产的崔芊芊花的钱。

说干就干,李诚假公济私,跑到外面的工地上,一包茶叶和一包烟丝,贿赂了阎立本。这厮也很好奇李诚的想法,觉得很有操作性。干脆把交易所的工地的活丢给下属,参与到这个后院的凉爽工程里来了。

要说好的工匠,哪也没有少府监多了。这些工匠给皇帝干活,拿到的钱养家糊口也就是勉强,但是给李诚干活不一样,工钱绝对给够。

一番失地考察后,两人花了一天的时间,弄出了个施工方案。需要多少管子都算出来了,派人去少府监下令开工。引水工程就比较简单了,这一般的工匠都能做。唯一的麻烦,在于方案是架着管子,还是埋管子。

最终的方案是埋管子,架着管子变数太多,也不安全。第二天就开始施工了,挖沟埋管子,修水坝拦水,修水车,可以说同时进行,这样施工进度就快了。

武顺也没想到,自己只是随意的提个要求,本意是让李诚多给点冰,没想到弄出这么大的阵势来了。别说武顺了,崔芊芊和秋萍,白天都看不到李诚的人,就见他东奔西走的。

第三百八十八章凉爽工程

李世民可不糊涂,也不会看重那些所谓的名仕。他可不是整天呆在皇宫里的皇帝,对于那些门阀贵族做的事情,他可是心里有一本清楚的账。最令他难忘的,就是贞观二年开始的连续天灾和蝗灾,就在关中,就在眼皮低下呢。

李世民倒是更关系李治和李明达,结果得到的消息是他没想到的。李诚居然亲自动手,给俩孩子搞了个玩的地方。李明达还好点,李治那么大了,不太好吧?

这事情也就是随便想想,很快就丢一边了。只要俩孩子没事,李世民就安心了。

交易所其实最佳的地点在长安城内,但这不是怕麻烦么?首先用地就是个麻烦,再者这是新鲜事物,依托东西两市,未来会生出很多掣肘。所以放在城外,城外的野市虽然规模还不算很大,但是可以慢慢的培养。

李诚一早起来没忙着去野市,而是先去看看李治和李明达,再陪安乐玩一会,转悠着才走到武氏和金胜曼住的院子。金胜曼的身份有点尴尬,无法以官方姿态出现。

武约负责接待,差不多每天一早就带着她出门转悠。这天也是如此,李诚刚到呢,这俩就出门了。“姐夫倒是轻巧,把人带来就不管了。”武约习惯性的挖苦。

李诚只是笑了笑,没解释就往里走。就当着没看见金胜曼一般。

这个就很尴尬了,但是金胜曼毫无反应,这女人可真不简单。待到李诚进去了,金胜曼才解释一句:“二娘有所不知,当初与先生相约,带到大唐就算完的。先生大度,给送到了长安,还让住在家里。”

“原来就是客,子曰,有朋至远方来,不亦乐乎。他可是个读书人。”武约还嘴硬了一句,实际上她是在不满,最近李诚一直没来看武家的人呢。派个崔媛媛来,算个什么?

两人继续出去玩,今天约好去城内转悠,车马都备好了。

耳边少了武约的絮叨,李诚倒是轻松多了。真是没想到,没有进宫的武约,变得如此絮叨。在别人的面前话不多,到了李诚的跟前,各种不爽的吐槽。

李诚表示理解,女皇嘛,看着李诚勾三搭四的,心里舒服才怪呢。

杨氏倒是很喜欢李庄的气氛,生活设施齐备不说,地方还安静。后院几乎没人打扰她安静的生活,能够专心礼佛。唐朝佛教在北方很兴旺,佛家也确实出了一堆猛人。

佛教是外来的东西,说起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历史,不得不提一句,历史上的几次政权的灭佛。这不是在否定佛教,而是佛教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的问题。

宗教是个敏感话题,具体就不多说了,大家想了解佛教在中国的历史,可以自行查资料。

高晋在后院弄个佛堂,成为了杨氏的专属领地。每天都在里头呆着,也不出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