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四章 单刀会

书剑盛唐 断刃天涯 2262 字 11个月前

上了小船,李诚一人在前,双手背立,李山竖着铁棍,站在身后。可惜,这里是大海啊!要是长江的话,李诚还真的想来一段《单刀会》!

算了,身边站的不是周仓,手里也没大关刀!李山这个家伙,一定不会喊一嗓子:“好水啊,好水!”李诚自然也没机会装一句:“这不是水,这是二十年来流不尽的英雄血!”

预想中的装逼段子用不上,不开森!

一条小船,载着李诚,来到了乌湖岛边的海湾里,放眼看四周,水寨用木栅栏包围着,两个高高竖起的塔楼。码头就在海湾尽头,木制的栈桥尽头,站着一群人在等候。说不紧张是骗人的,单刀赴会固然很装逼,但是真的很冒险。不过在李诚看来,这个冒险是值得的。大唐缺少海上力量,如果重新培养,需要花费不少钱不说,需要耽误很多时间。最关键的是,这些海匪

具备了一种中原王朝统治下的百姓缺少的气质!

什么气质呢?冒险精神!李诚才不管这些人是怎么下海当的海匪,李诚只知道,这些人在活不下去的时候,敢于下海!面对大海的未知!这一点就够了,这是超越时代的勇气。

这个时代的人,对于大海的未知,更多的是恐惧!

这些海匪,则是战胜了对大海未知的恐惧!在这个时代,这是最可贵的精神。

至于说到这些海匪干过多少坏事!呵呵!别闹,这是初唐!隋末乱世终结不到二十年呢。

相比与隋末乱世那种恶行当道,海匪这点勾当算个屁!相比与士族在贞观二年大旱时做的勾当,海匪为了求生干的事情,又算个屁?“是他!”汤来弟看清楚了,努力的控制心跳,往前走了一步又停下!

难道说登州水师改头换面,奔着自己的老巢来了?汤来弟的心肝颤抖了几下,那艘大船给她的印象太深刻了,追不上就意味着跑不过,麾下任何一条船单挑都是死。汤来弟有点慌,朝廷的水师来势汹汹,都是二百料以上的大船不说,还有一条上千料的大船。乌湖岛这边海匪的船只有一百多条,总体实力不弱。汤来弟担心的不是对面来攻,而是担心未来。现在看起来

,麾下上百条大小船只,可谓海上一霸。但你架不住朝廷惦记不是?区区海匪,朝廷要认真对待的话,最多三年,就能把汤来弟逼出这片海域。大唐,太强大了,甚至汤来弟和麾下的海匪,在海上也是大唐人自居。只不过不是合法百姓,是来自

大唐的海匪。

“走,出去看看。”汤来弟出了屋子,爬上塔楼,极目远望。“来人,派船去拦下他们,看看他们到底要干啥。”先弄明白对手的来意吧,那条大船记忆太深刻了。

海湾里出来几十条大小不一的船,汤来弟的坐船在内的其余大小船只,也开始战斗前的准备。真要在乌湖岛附近的海域开战,汤来弟硬着头皮也要打一下。

“快看,就是那条大船!”身边丫鬟抬手一指,汤来弟眯着眼睛,心道:“他在船上么?”李诚自然是在船上的,而且就在前甲板上。这条海船是平底结构,跟大航海时代的欧洲船只区别在与船底。两种船的优劣怎么说呢?平底海船建造速度快,采用的硬帆在效率方面也更适合近海的航行。重

点是硬帆操作起来简单。

相比之下,平底硬帆海船的缺点也很多,不耐冲击就是一条。尤其是在装备火炮方面,远远不能跟欧洲尖底海船相比。在大炮的后座力面前,平底海船抗后座力能力很差。

李诚心目中的巨舰大炮,现在连个影子都没有呢。好吧,现在是特么的唐朝,距离大航海时代还远着呢,想那么多没用。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一千料的海船不要多,有个三十艘,就能横扫这片海域。至于更大的两千料的海船,李诚的想法时,用来跑东南航线。这个时代的大唐,水洗发达。黄河航运能到洛阳,距离长安也不远了。更别说,李世民惦记迁都洛阳呢。后来实现迁都洛阳的是武则天。这个

时空,也许李世民就能实现迁都洛阳吧?

原因嘛,有钱了,有钱就能任性!没钱的李世民,受到士族的压力更大,就这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