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九章 曲江文会

书剑盛唐 断刃天涯 3243 字 11个月前

“哥哥,今年的文会,陛下会去。春闺在即,一个魁首之名,陛下便记住了名字。”张大象解释了一句,李诚摸着下巴想了想,一拍大腿:“各位兄弟,谁要参加春闺,哥哥今天大方一点,发一首诗。”

啥意思,做哥哥的今天发福利,想去曲江文会装逼的报名了。至于李诚,这天很冷的好吧,没事跑曲江边上吹风,脑壳坏掉了差不多。张大象一阵鸡冻,想想还是没开口,一干兄弟纷纷安静了下来,就像看怪物一样的看着李诚。那意思,哥哥你这是要砸曲江文会的场子么?我们辣么多人,一起去装逼,装逼一时爽,回到家里要被大人打

断腿的。

“我等,只是替哥哥抱不平,自己就算了。”说这话的是长孙温,这家伙平时不以文采著称,突然丢出一首佳作,估计要被长孙无忌拿荆条抽一晚上,让你买诗装逼。

“替我抱不平?怎么没明白?”李诚有点糊涂。张大象赶紧解释:“每年文会,陛下都会赋诗一首开篇,抛砖引玉,然后才由他人读各自的诗作。”原来这个逼不好装,李世民不是去做观众的,他要先装一波,然后才轮到别人。难怪这帮二代怂了,他们平时读书不怎么地,在家里也不显才华的。突然冒出佳作来,败了陛下的兴致,坏了大臣们拍马屁

的机会。回到家里,还有个好?

一群无法无天的二代,不等于没脑子不是。这种事情,谁干谁倒霉。所以呢,萧未央才会在长安城的平康坊流窜,各种刷声望,到时候再来一首佳作,也就顺理成章了。

用句通俗的话来说,曲江文会,李世民只要参加了,那就是他先装,然后大家才能装。你个皇帝没事卖弄个屁的诗啊?李诚听着心里暗暗不爽,重点还不是这个,为啥李世民不让人请他去呢?摸着下巴琢磨了一会,估计是李世民担心这竖子砸场子。总不会是出于保护李诚的目的吧?这个问

题要搞搞清楚。“这文会,可要请柬?”李诚特意的问一句,张大象笑道:“七品以上官身,便可带一人入内。当朝宰辅,全家都带上也可。不过陛下一般都不会呆太久,开场露个面,作诗一首,稍后便离开。陛下也不是年

年都参加,陛下走,宰辅也走,留下来的就是国子监祭酒最大。”大概意思明白了,国子监每年正月初八,在曲江边上开文会,给文人一个机会。陛下不定期参加一下,装一波就走。不过呢,每年这个文魁的名字,想来是要被记下,送到皇帝跟前的,科举的时候,作为

一个重要的成绩借鉴加分。

明白之后,李诚不禁为萧未央感到遗憾,这家伙太过高调,估计不讨李世民喜欢。哥不装逼很多年,今年的文会给皇帝一个面子,就不参加了。李诚在心里打定主意的时候,众位兄弟突然整齐的站在面前:“恳请哥哥赴会,壮我兄弟会之名声。”

顾忌武士彠面子的杨氏,在李诚离开后立刻让武氏兄弟起来,并且让他们离开。兄弟二人是幸运的,没有挨一顿打,只是跪了一会。

李诚回到自家,一群兄弟正在开心谈事情,众人见他进来,集体整齐站起:“哥哥好!”“坐下说话吧,都是自家兄弟。谈什么的,这么开心。我见遗爱眉飞色舞的样子,脸上还肿着呢,不能少说点话?”李诚一开口,大家都乐了。便是房遗爱,也咧着嘴笑道:“适才被一个杀才偷袭,吃了一拳

,无甚大碍,多谢哥哥关切。”

关切?难道是我的语气出了问题,我明明在调侃你。算了,这种二愣子不能常理对待。“哥哥且坐,遗爱适才说一个江东来的蛮子,在平康坊里甚是高调,得罪了几位大家。”张大象这狗腿子,过来点头哈腰的解释,顺手把丫鬟手里的茶杯接过来,双手奉上。张公瑾去世之后,张家的声势大

不如前。江南老家有钱,却没有啥影响力。

加入兄弟会之后,经济上可以不用靠老家接济,声望上也是日渐上升。他一个江东子弟,提到江东人,也是一口一个蛮子。“高调不高调,关我甚事?”李诚不以为然,这世道就是这样,想快速上位,最好的办法就是踩着前辈的肩膀。李诚就算在低调,也是长安城诗坛第一人。说的大一点,关中人果断认为,李诚就是大唐第一

。江东来的蛮子,也配高调?“哥哥有所不知,那萧未央乃江东萧氏,前朝皇后的族亲,当朝宰辅的侄子。”李崇真介绍的很仔细,李诚一听就明白了。萧瑀的侄子,萧氏的后起之秀。要说萧氏,自然是江东头等的士族。萧瑀的高祖是

南梁朝皇帝萧衍,非常显赫的家族。萧瑀这个人也很吊,隋炀帝的大舅子,萧后的弟弟,六次起落,宰相就干了六次。萧瑀还有个堂弟萧铣,隋末割据一方,后来被李孝恭和李靖给灭了。萧铣战败投降,押送长安,见到李渊,嘴上还不怂,

遂被腰斩。

总之这个家族在江东很牛,出了一堆人物。这个萧未央的名字,历史上也没听说过。

“七月流火,八月未央,这名字,怕不是真名吧?”李诚疑问了一句,张大象笑道:“此人自号未央居士,人都叫他萧未央,真名倒没人去记住了。”得,李诚表示懂了。古人的名字很麻烦的,比如李白,大家都知道的这为诗仙。字:太白,这个估计知道的人也很多,青莲居士这个称谓,估计知道的人就不多了。还有一个“谪仙人”,知道的人应该更少

。“原来如此,年轻人,恃才傲物,也是能理解的。”李诚非常的无所谓,并不是很重视他在文坛的地位。原因嘛,大家都知道,文坛混的好的,官场混的基本都很惨。仅仅是官场混的惨就算了,李白杜甫之

类千秋美誉的诗人,结局可都不太美好。换个角度看问题就是,他们除了能写一手好诗歌,其他的能力应该一般。就李白而言,连个县令都没当过,能不能治理好一个县都是个问题。这里不是否定李白的执政能力,而是一开始李白就太过高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