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六章 出炉

书剑盛唐 断刃天涯 3350 字 11个月前

只是李诚给改良了一下。

你可别小看这一改良,第一炉铁水正式出炉的时候,李诚比谁都有谱。至少不会比大唐这种原始的办法弄出来的差吧?炼钢用的是焦煤,温度上就有优势。一炉钢水涌出来的时候,少府监的工匠和官员们很激动,只有李诚拿个小本本,在默默的记录每一个细节。没有温度计,就只能记录时间了。李诚也指望第一炉就出好钢。毕竟这个年代炼钢不确定的因素

太多了。不说焦炭的品质,自己心里都没谱。

单单说铁矿的品质,其他元素的含量,这些你都没法在实验室里弄清楚。所以,这不说科学炼钢,本质上还是在碰运气。但是科学这个东西,是来不得半点作假的。

别人因为铁水出炉而激动的时候,李诚很装逼的收起小本本,转身走出来,站在门口看着黑烟滚滚,走向第二座高炉。一共就先弄了两座高炉,就是为了强化数据,尽量科学一点。

身后是腾起的水蒸气,遮住了车间里的人。

等到李诚从第二座高炉出来时,一个老工匠跟冶监官一道找来了,老匠人激动的泪流满面:“少监,少监,出好钢了!”这位老匠人,李诚是很佩服的,属于那种拿锤子敲几下,听听声音就知道钢铁好坏的高人。要说炼钢,匠人才是主力,李诚是来装逼的,只是告诉大家,其实还可以试试这样。比如说,这一炉铁水里头,

咱加一点碳粉,另外一炉就不加了。

“慢慢说!”李诚很淡定,心道:难道说,挂逼光环发挥作用了?

这时候,谁都没注意到,李世民带着大太监,出现在李诚身后不远的地方。正好听到老匠人带着哭腔的喊声。“回少监的话,这一炉铁水不下五千斤铁,适才小的去看过了,出钢率在四成以上。奇迹啊!奇迹啊!少监的法子,管用哩!”老匠人很激动,边上的冶监也乐的嘴都合不拢。比起以前出钢那种惨不忍睹的

概率,四成的出钢率,很高了。

“才四成啊?太低了,回头得弄个坩埚,搞一搞炒钢法!”李诚摸着下巴,自言自语,丝毫没有兴奋的意思。淡定如斯,令人不禁高山仰止。

这家伙装逼的嘴脸,搞的冶监想打他,这不是否定冶监的成绩么?一扭头,看见了笑呵呵的李世民,赶紧要行礼,却被李世民一摆手制止了。

李诚还在对老匠人说话:“去看看另外一炉的出钢率,这种品味的铁矿,每一次都要详细的做记录,该加多少碳粉,才有最高的出钢率。再有一个,锰矿你们谁知道?”李诚看过一片科普文章,往钢里掺点锰,能够增加钢材的品质。正说着呢,身后有人冲进来了,无视李世民的存在,屁股着火的似得喊:“郎君,秋萍姨娘要生了,赶紧回去。”

房遗爱回到家中,正好父亲房玄龄也在,便提了茶叶的事情。中原不是不消费茶叶,但是李诚既然想到了往草原卖,就一定是有道理的。实际上茶叶在历史上,一直道清末,都是中国外贸的拳头产品。

培养草原民族喝茶的习惯,并且是有医学根据的事情。房玄龄自然不疑有他,等到房遗爱把商议的过程也说了一遍之后,房玄龄老怀大慰,难得开口表扬:“二郎长大了,懂事了!”

房玄龄是真的感激李诚,房家老二不是笨,只是有点楞。这毛病是卢氏给惯的,睡觉房玄龄惧内呢?想管都管不了,只能干着急。现在这个问题不是问题了,李诚给带上了正路。

只是这五万贯的本钱,确实有点多了。房家也不是拿不出来,只是一次性拿这么多钱出来,不过日子了?就算不用砸锅卖铁,也要变卖一些家当吧?

卢氏听了儿子的请求,心里那个愁啊。看看老公,那意思你给想个法子,凑齐这五万贯。房玄龄摸着胡子稍稍一琢磨,嘴角露出微笑道:“李诚竖子!端的好算计!”

卢氏一听这话便奇怪道:“没事你骂人家李诚干啥?要记人家的好。”房玄龄笑道:“贤妻有所不知,李自成开口要五万贯的本钱,本意不是让房家出五万贯。而是要把这长安城里的权贵,来一个大联合。这一回,怎么也得有一半以上的权贵加入其中。以后这买卖,就跟泰山

一般的稳当,谁也不敢惦记。”

卢氏一听便奇怪了:“郎君何出此言?”房玄龄笑道:“此事,你去跟女婿说一声,让他出一万贯的本钱,与他一个股份。再跟卢家打个招呼,李自成的大买卖一个股份,两万贯转让。不怕卢家不要。”

卢氏一听急了:“好你个房玄龄,算计我娘家呢?女婿只要一万贯,娘家却要两万。是何道理?今天不说清楚,我跟你没完。”

房玄龄一脸的苦笑道:“夫人,你也是知书达理的人,家中诸事都能拿主意,为何这上头却算不明白呢?这是李自成刻意所为,很难明白么?”

程处弼回到家里,老爹在外上任,跟老娘一商量,这位崔氏可不简单,立刻就明白李诚的意思了,淡淡道:“拿出两个股份,找两个关系好的人家,一万贯一股,转让出去。”

李崇真回到家里,求见老爹,立刻得到了接见,听完转述之后,李孝恭微微一笑:“好算计!卫公言此人有子房(张良字子房)之才,此言不虚也。”

段志玄的评价则是:“坏,太坏了!”段珪还不高兴道:“大人怎么骂哥哥?”

段志玄给他一个不屑的眼神:“这满长安城,能想到这么一个大谋划者,也就他一个了。”

李绩听李思文说完之后,二话不说,穿好衣服拉上儿子就出门了,奔着李靖家里就去了。见了李靖便道:“卫公,你得管一管李自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