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国天下,家在前,国在后,这是士族绵延生存并壮大的根源所在。之前与崔成谈事情的,正是崔成的一个叔叔,在蓝田房行六。崔成要称呼一声六叔的崔寅。崔寅是蓝田房商业方面的负责人,家族产业在这些年的经营,并不是很理想。因为崔成的关系,李诚进入了清河
崔氏蓝田房的视线,一度打算将一个庶出子妾生的女儿嫁给李诚。也就是说,原先准备好的崔氏女的出身非常的低,她的父亲就是个庶出子,自己还是妾生。
即便如此,清河崔氏蓝田房还是觉得抬举了李诚,这才有了后来的事情。现在的情况出现了变化,李诚先开书店,后开酒楼,大把赚钱。抛开之前名满长安的文采之名,现在的李诚就是文采+财神的组合体。这个人就是个全才,上了战场,提着刀能砍人,射术精湛。下了战场
,就是文采折服长安的大才子。闲着无聊不去当官,做了点买卖,挣钱的速度还特么的吓死人。
这样的人,多少眼睛盯着,家里的女儿洗白白,然后打算丢过去,道一声:来,接住。也就是李世民没有适龄的公主,不然早就丢一个过去,“来,上一个公主!”崔寅来此找崔成,目的就一个,重启嫁一个崔氏女给李诚的计划。这一次的崔氏女,虽然还是庶出女,但她的父亲却是嫡出,级别提高了很多啊。上一次李诚讲条件,崔氏直接没有下文,这一次则不然,
就算李诚开出一些条件,崔寅也准备答应他。
两人谈到这个事情没一会,崔成正在高兴的时候,李诚主动登门来了。你说崔成开心不开心?拉着李诚的手往里走,堂前见到崔寅时,立刻介绍:“二郎,此乃六叔。”
不叫自成,叫二郎,这就是在刻意拉近两者之间的关系。自打上次碰壁之后,崔成心里一直在寻思,找个机会把两人的关系弥补一下。现在好了,崔氏重启计划,崔成顺水推舟。李诚不知道崔氏要搞啥事情,但是一种本能告诉他,崔氏肯定有想法。毫无疑问,崔氏女的吸引力巨大,能娶一个崔氏女,对于李诚的名望有着巨大的帮助。但是不等于李诚就打算娶崔氏女,因为一旦娶了崔氏女,随之而来的问题会很多。通过联姻的关系,清河崔氏蓝田房和李诚之间的关系,自然会发生变化。大家就是利益共同体了,李诚并不想和这些大家族发生太密切的关系,要知道他是抱李世民大
腿的人啊。
“见过崔六叔!”李诚客气是很客气,但是言语举止之间,带着一种疏离的感觉。崔寅也不生气,上一次崔成只是开个头就没下文,他觉得李诚本该是大喜过望,没想到没下文,心里自然是有怨气。一般人的都会有一点怨气,李诚这种大才的怨气,自然会更大一些。完全可以理解,也
可以接受。
一番寒暄之后,各自落座。崔寅找了话题道:“自成文名遍长安,在下早有耳闻。只是不知,自成师从何人,治的又是哪家经典?”崔寅觉得李诚骨子里还是个文人,所以用正常的套路来开场,拉近两者之间的关系。殊不知,李诚根本就不会这个时代的套路。
“这才多少功夫,就挣了这许多铜钱。我家二郎出息了。”房遗爱这个老爹怎么都看不顺眼的老二,今天成为了家里人集中火力表扬的对象。就算是房玄龄比较假正经一点,最多就是没有说话,捧着茶碗坐
在一边笑呵呵的看着妻子夸儿子。房遗爱还是比较实诚的,老娘夸他,只是呵呵的傻笑,提到钱的事情则表示:“李家哥哥说了,书店的利润以后会下降,稳定下来后再看。酒楼的买卖,倒是还能红火一阵。时间长了也未必能保持。哥哥说
的什么技术门槛较低,俺也不懂。”房遗爱不懂,房玄龄却是懂的,点点头道:“李自成说的不错,那印书的手艺,在少府监根本藏不住,最多半年,长安城里有的是印书卖的人家。只是这酿酒的手艺,看的严实一点,一般人也弄不走。只是
一些家族里有的是手艺高的工匠,花一点本钱,也不难摸清楚其中的敲门。至于酒楼的厨艺,那些厨子就算有契约在身,一旦有人花大价钱,未必能守的住。”
卢氏听着也是频频点头:“是这个道理,那个包子和馍馍的手艺,咱家后厨就学会了。只是听说需要一种材料,才能有好口感。这种材料,二郎记得明日去再要点,家里用完了。”
房遗爱听着点点头,房玄龄却微微皱眉,说了一句话:“日后这长安城,家家户户都要吃这种包子和馍馍,这种改善口感的材料,才是李自成挣钱的大头啊。”
卢氏听着眼珠子一亮,看看房二道:“二郎,明日从家里的库房里,拉一车礼物去给李自成,就当是提前送的年礼了。记住了,跟李自成说话客气点,就说这材料回头要做大,记得带上你一个。”
房遗爱没当一回事,还沉浸在挣钱的喜悦的。可见房玄龄这种老奸巨猾,看问题透彻。“阿娘不必担心,李家哥哥弄的兄弟会,只要有挣钱的买卖,会里的兄弟都有股份。李家哥哥高义,不会拉下兄弟们的。”房遗爱如此回答,房玄龄微笑不语,心里却在腹诽:竖子,倒是个奸猾的家伙。回
头得让人盯着二郎,别叫李自成卖了,还替他数钱。
这个担心不是没必要,只是概率很低罢了。
八个兄弟会的成员,都用车往家里拉钱,回去之后得到的待遇大同小异。这消息很快就传到了李世民的耳朵里,皇帝心疼的难受。这么挣钱的买卖,居然没有掺和进去,竖子!
李世民的视线,又在公主中逡巡了。家里没有合适的公主,好痛苦啊。死鬼老爹的女儿,倒是有不少的,李世民却不想便宜她们。最后只能是叹息一声。
李诚在前,身后是一辆马车,缓缓来到殖业坊的崔宅的门口,李诚下马去敲门。老管家崔禄看见李诚,激动的连连作揖行礼。李诚笑道:“禄叔,大兄在家否?”